土家族是一个神奇而古老的民族。“古老”是因为“土家人”是古代“賨人”的后裔,“新兴”是因为直到1956年才通过民族识别确定为单一民族。土家族历史久远,武陵山区发现有多处新石器遗址。土家族,在宋代以前,被统称为“武陵蛮”或“五溪蛮”;宋以后,被称为“土丁”、“土人”、“土民”或“土蛮”等。改土归流后,随着汉族增加,“土”、“客”、“苗”三族并立,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汉语称“土家”,称为“客家”,称毗邻的苗族为“苗家”。
山路十八弯的土家人热情好客,“过客不裹粮投宿,无不应者”。昔日,贵客到来,要放铁炮相迎。一个吊顶锅,就可以让外乡人从土家族刚开始的狩猎时代吃到现在的农耕时代的“味道”,吃出文化来。不论是土家第一大菜“抬格子”,还是土家门面菜“土猪蹄炖山土豆”、炕土豆、懒合渣,无不浸透着土家儿女的真挚情感。
独特的气候环境,催生了各种新鲜食材,有着独特的“土家味道”。就拿天麻来说,虽说一乡十八里,乡风各不同。但再不同,因天麻的名贵,稀有,成就了天麻在土家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据《神农本草经》记载,天麻有医治惊风、神志昏迷、提气益神的作用。同时天麻对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眩晕等效果显著。因此,土家人爱天麻,敬天麻,对天麻有感情。就拿天麻的用法上也与其它地方不同。
天麻除了药用外,还有多种吃法。外人眼里,天麻炖乌鸡是大补,只有年老体弱或得病之人、孕妇等需要大补的人才能吃得上。但在清溪寨,是产野生天麻的地方,其吃法就多了去了。产天麻,加上经济意识不强,交通不便,所以,天麻就让人们变着花样吃了。吃可以采挖后吃鲜的,在菜蔬里掺着任何食品煮着吃,炒着吃,也可以切成丝当酸菜吃;喝法上,可以用天麻泡酒,还可以把天麻切成片晒干后,泡水当茶喝,也能把天麻切成丝晒干后,放到茶叶里一起泡着喝。
另外,天麻在土家族中医处方上用得十分广泛,多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等症。目前,上班族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容易烦躁,导致头痛眩晕、血压上升、健忘等症,可以喝点天麻汤,因此天麻又可作为保健食疗之用。
天麻是一种珍贵的药材,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甘,平。归肝经。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用于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头痛眩晕,手足不遂,肢体麻木,风湿痹痛。生长在深山峡谷中,一株只长一个天麻的,叫独麻;一株长一窝天麻的,叫窝麻。天麻主治肝风头痛、眩晕、小儿惊风等症,功效显著。
在产天麻的清溪寨,天麻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东西。天麻为什么这样出名,这里还有个传说故事。
据老辈人说,有一年(具体指的年代,老辈人自己也说不清楚,反正是有一年发生的事情,说到这里,老辈人就会白你一眼,你自己理解去吧。这个故事也许别的地方也有,版本也不同,故事是不是相同人们不管,但有一条相同的是,这是发生在自己的当地,因为自己在故事的发生地,发生的地才最神奇,自己才有面子不是?),太上老君赴完蟠桃会,兴致颇高,便信步出了南天门,踏着祥云畅游四海,看到人间太平盛世,不觉手舞足蹈。没承想一个不小心,碰开了装仙丹瓶子的瓶盖,一粒黄绿各半的仙丹便向凡间落去。
仙丹恰巧掉在长白山的一块巨石上,石头响一声之后一分为二,随即滚落进草丛里。第二年,便长出两个形态各异的东西来:一个翠绿,有茎有叶;另一个则呈淡黄色,有茎无叶,头顶长着一个拳头样的东西。
这就是最初的人参和天麻。人参和天麻受天地之灵气,享日月之精华,天长日久,便羽化成人,常常变成两个可爱的姑娘,在森林里嬉笑玩闹。不走不知道,一走吓一跳,原来世界是这样有趣,有高耸的红松,欢跳的小溪,活泼的小鹿,还有忠厚的老黑熊……
这一天,人参和天麻来到一个村子,看见一群人正跪在一座庙前,对着摆放的猪羊供品烧香,口中念念有词。两人发现这些人大多面黄肌瘦、无精打采,于是便问一个老人这是怎么回事。老头告诉她们,好多年前的一天,空中忽然降下一场血雨,打那以后,人们的身体便每况愈下,不是生这个病就是得那个病的,但苦于没有医治的药,只好供奉神灵,以求得保全性命。
人参和天麻一听落下泪来,原来这里的人们生活得这样痛苦!两个人一商量,咱们不能只顾自己高兴而不顾老百姓的疾苦啊,于是她们便扯下几根头发撒向了林间,林间便到处长满了人参和天麻。可是,人们都不认识,也不知道它们有什么用处。她们便决定把人参和天麻的秘密告诉一家药店的小伙计。
小伙计名叫阿福,十六七岁的样子,平时除了在店里帮忙抓药外,还经常和师傅一起进山采药。这天,阿福上山采药,在老林子里碰上了两个仙女似的姑娘,一个绿裤红袄,一个黄衣紫裤。阿福十分惊讶,这大山里哪来的姑娘啊?而且还是十分漂亮的姑娘,鹅蛋脸,眉如远黛,眸如秋水的动人俏脸,她俩长发高高盘起,更突出修长的脖颈洁白如玉,一身红绿相间色的薄如蝉翼的衣裙将完美的身躯勾勒的凹凸有致,翘臀丰胸,实在是妖娆美丽的不像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