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组的村民李德平,五十八岁。家里四口人,老伴跟她同龄,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李有富今年三十三岁,小儿子进了三十,因为家里穷,两个儿子都是单身。两个儿子都在湖南一个中等城市里打零工,因读书少,没有技术,所以挣钱少。
今年,李德平跟其他村民一样,在许莉丽来到清溪寨后,响应号召,按照村里的统一部署,“正二月过年生产准备好,三月整烟田育烟苗,四月百亩药材长成草,五月魔芋要有尽把高,六月矿上放响开工炮,七月公路硬化工程搞,八月旅游建设起动了,九月民居改造实行了,十月烟叶魔芋数票票,冬月天麻苗床铺起了,腊月就把农田来改造”的安排,搞起了产业,当听说刘子羽从山西引进了天麻,马上就跟老伴一商量,决定种天麻,挣钱后,说什么也要给儿子说个媳妇,不能让李家就这么绝后了。
在清溪寨,没有几个不知道天麻的。因为清溪寨周围的山上,就产天麻,野生的虽然不多,但谁没见过?没吃过呢?也知道那东西值钱。
今天听说村里搞技术培训,他一早就来了。
李德平有抽烟习惯,而且越高兴时越抽,越郁闷时越抽,当然,没事的时候也抽的。当听到朱专家讲课,他是听到心里去了,得意忘形的时候,下意识的掏出烟锅,点燃抽了起来。顿时,虽然眼睛紧紧盯着台上的朱老师,耳朵张得大大的,生怕漏掉一个字,嘴里却飘出浓浓的袅袅青烟。
土家族山寨的老农,大都喜欢“呼”叶子烟。山里人说“抽”是“呼”。吸烟的烟具叫烟杆,有大小两种,竹子制作,形状一样,只是大小不同。小的精巧玲珑,可以揣在荷包;大的结实粗壮,可以当拐杖。烟杆是土家农村烟民的随身宝,老人特别在意自己那根烟杆。有传说说,当年土家军出征,每个士兵都有两件武器:大刀(或枪)和烟杆。
制作一根像样的大烟杆,很不容易,其烟嘴和烟锅均为上等铜质,最大的达到半斤重,在烟锅的前头还有二三十公分的尖钉。烟杆的长短一般在一米至八十公分之间。最难找的是“杆”,杆虽然是竹子,但也分等级,楠竹为上品,荆竹次之,斑竹又次之,水竹一类根本上不了级别。竹节要越密越好,竹节要饱满圆滑,不宜过于凸出,也不能凹陷下去。因此大烟杆的“杆”一般要用人工专门培育。这种长烟杆是老人走路时的拐杖和拄路棍,防狗的武器,有时也是教育孩子的棍棒。培育这样一根烟杆的“杆”至少要一年多时间。头年竹笋出土后,就要选定大小适中的苗子,待长到一尺左右,就从下到上每天剥去一片笋壳,让节和杆尽量见到阳光,不至于陡长。剥到所需要的高度后(一般一米到一米二,不超过一米五),将上部砍去,待长到一至两年后或者更长一点时间,便连竹蔸一起挖回。用烧红的铁丝将竹节烙通,阴干,待表皮泛出金黄色后再安装烟锅和烟嘴。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说,解放前一根上品的大烟杆要值十几个大洋。用大烟杆的一般是德高望重的长者,往往要传几代人,传的时代久了,那杆经过烟油长期浸润和千百次地摩擦,犹如上过漆般光亮照人。也有的用最结实、最漂亮的“糯米条”树。这种树条上长杈的地方有一种自然的“节”,人们将它砍回来后在火上烤热,再将树皮剥去,原来长枝杈的地方的每个“节”就像人工雕塑的,上下节错落有致,待树条烘干以后再涂上菜油,再烘一段时间后,就成了棕红色。
大烟杆上面的装饰也不菲,烟哨子(即烟嘴)分青铜、黄铜、玉石、玛瑙等材料。此外还得配“三大件”:铜质做的烟锅的翘针,用来翘烟锅里的烟蒂把。土家人的习惯是铜可以辟邪隔鬼,夜行不会胆怯,加上杆子又是一米多长,可防猛兽和劲敌。
土家山寨的男人们把烟杆视为珍宝,漆得油光发亮,总是随身带着,有如秀才之笔、武士之器,一时无它,就好像无抓拿;还有上等丝绵做的烟丝口袋和用来打火点烟的火镰石。这三大件装饰起来系在大烟杆上部,使用起来既方便又洋气。如果用烟杆作拐杖拄路,三大件左右上下摆动着,人走起来格外精神。
在山里的土家人除长烟锅和水烟锅外,还有一种别处没有的烟杆:马棒烟锅。烟斗脑壳、烟斗杆、烟斗嘴三个部分是以老金荆根加工而成,烟斗脑壳以精制铜花板小片镶制,烟斗嘴以铜皮包住,其形状近似菜花蛇头,棒头呈圆锥形,它不是人为培植的,形状是自然生长的,全凭运气采得。采挖回家后阴干、定型、打磨,在棒头中央装上烟锅,再加上红、黄、白等多色金属片嵌成“莲花宝座”形,两侧则镶嵌上用金属片制成的“鱼”、“蝶”等动物图案。修饰后的棒棒烟杆很是美观。此烟锅一般长度在30公分左右,可随身携带,吸丝烟之用,德高望重的老者或上人常用,男性青壮年人也见用。
有诗云:“烟至口喉而出,茶至喉而入,相交口舌间,亦可共心腹”。用大烟杆或马棒烟锅的多为一家人中的男性长辈,小字辈是没有“口福”的,妇女更不能沾染。如果大烟杆被女人吸用了,轻则挨骂,重则挨打,遭家法惩治,直打到烟杆断为止。但家里来了贵客,以大烟杆招待是个殊荣。主人将烟装好,双手捧着送到客人面前,还要给客人点火。但即便是贵客,吸烟也有礼数,切忌跷二郎腿,也不能大开八字。
土家是个强悍的民族,民间爱种土烟,酷爱吸烟,视为一种人生享受和交往的载体,留下了很多谚语和四言八句:“住在大山边,呼的兰花烟,啃的洋芋果,烤的逢逢火”;“家住老山坡,煮的苞谷坨,喝的河渣汤,呼的兰花烟”;“捏得紧,装得松,点明火,叭要凶”;“好烟不接火,孬烟离炎熄”┄┄
土家成年男女,向以吸食土烟为主。在民间交际礼仪中,敬烟习俗尤为突出,接待客人时,不论贫富,都必须敬烟筛茶婚庆喜事。老人去逝后人办理白事,敬烟均有约定成俗的规矩。过年过节,长辈们聚在一起,将各自的大烟杆儿拿出来,装上烟,一边细品,一边摆龙门阵,那情景是土家山寨中的一道独特风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