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羽的创新,敢想敢干的精神令许莉丽佩服。在她眼里,感觉此人是个有想法,有思想的人。
在大棚一角,看到一株株小草均匀地种在高于地上约二十公分的木屑里,刘子羽骄傲地对许莉丽:“这即是被誉为‘中华仙草’的铁皮石斛。”
许莉丽知道,铁皮石斛为兰科石斛属植物,是中国传统贵重中药材,列“中华九大仙草”之首,被世界药用植物界称为“药界大熊猫”,是当前市场上非常走俏的宝贵中药种类。刘子羽对许莉丽介绍道,当前来看,铁皮石斛鲜品资本非常紧缺,培养铁皮石斛的市场前景极好。刘子羽说,他当前培养了一分地,投资在一万元摆布,可收获三至四年。铁皮石斛鲜品卖给药厂,每公斤一千二百元,每亩年产值可达十五万元。
一亩能收入十五万块钱,每亩六十个平方,每平方米就可收入二千五百多元?这什么概念?
许莉丽走访了清溪寨大半个寨子了,从村民那里知道了现在寨子里每亩地种苞谷可以收成八百斤至一千斤,还要在不受冻灾、旱灾和冰雹灾害的前提下正常的收成,如果受灾,收成就无法预计了。每斤苞谷折成现金不受灾的情况下可收入八百元,或者一千元,如果算到每平方,就只有十三至十六元。这么一算,许莉丽惊呆了。
这时,又听刘子羽说:“尽管培养铁皮石斛很挣钱,但是其对生长环境需要严苛,培养难度大,在前些年,一直我都是对其望而怯步,由于铁皮石斛不能遭到土壤中有害成分的影响,不能同土壤接触,只能运用木屑等离土培养。”
他说,原先的一个兄弟在外地培养铁皮石斛获得了成功,经过向这位兄弟学习,刘子羽把握了铁皮石斛的培养技能。为了得到更好的技能支持,刘子羽还常常前往外地学习培养技能,到县城书店找有关书籍学习。
经过近几年的摸索,眼前的这一分多地算是基本成功了。
刘子羽一共搭了四个大棚,一个大棚十多个平方,一共占地一分多地,六七十平方米。除了这个铁皮石斛棚外,剩下的说是天麻棚了。
清溪寨山里中药材品种繁多,最出名的就是乌天麻,但野生的产量很低。该天麻生长有着严格的要求。
海拔要在海拔八百米以上、三千米以下的地域均有野生天麻分布。但海拔低于一千四百米,气候炎热,雨水多,杂菌多,容易感病;海拔高于二千的山区气温低,天麻生长缓慢,产量低。温度一般年平均温度七至十五度,生育期温度在十五至二十八度。湿度一般年降雨量一千毫米以内,空气相对湿度百分之七至九十,常年多雾适宜天麻生长的主要特点。天麻适合在半阴半阳的富含有机质的缓坡地、谷沟地栽种,土质以疏松的壤土、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砂土,尤以生荒地为好。忌黏土和涝洼积水地,忌重茬。天麻和密环菌对温湿度有一定的要求。密环菌和天麻生长都要求一定的湿度,土壤含水量过低,密环菌生长不良,天麻也长不好;水分过大,土壤中空气不足,不仅影响密环菌和天麻生长,甚至造成天麻腐烂。
清溪寨海拔在一千三左右,完全适宜种植天麻。这是刘子羽经过多年试种和参师学艺得到的经验。他从外地引进一斤天麻种,经过五年的种植,现在就有了二分多地了。
说到种植天麻,刘子羽便滔滔不绝说起来,而许莉丽更是象个虚心的小学生,拿着笔记本边听边记,没听懂的地方还不时插上几句。
天麻的人工栽培,难在突破有性繁殖这一关,如果攻克了天麻有性繁殖栽培技术,就能大面积种植,就掌握了致富的“金钥匙”。然而,他在电视上看到陕西、河北、贵州等地成功的人工栽培,便自费去请教。但“取经”路上一路坎坷,不是被索要高昂转让费,就是对方对关键技术三缄其口。“别处能繁殖成功,清溪寨也能行。”刘子羽一股“牛脾气”爆发,决定在自家搞天麻有性繁殖试验。
第一年,失败。四五月天麻开花季节,刘子羽日夜守着,生怕错过天麻授粉期,但最后还是没结出天麻种子,吃饭都是母亲送到田头的。第二年,再次失败。他将萌发菌母菌涂抹在树叶上,覆盖到林间的枯枝层及表层土壤中进行培育,在埋入地下第七天后,获得了足够的萌发菌。而天麻生长周期中离不开的密环菌,却因为杂菌侵噬,仍然没有培育成功。虽然“栽了跟头赔了钱”,但刘子羽坚定地认为,“别处能繁殖成功,清溪寨也能行。”连桂花看了都心疼,劝他不要犟了,不成功就发展别的项目,但刘子羽“牛脾气”爆发后,九头牛也难以拽回。第三年,终于成功了。这次他不断调整木屑、麦麸等多种原料的比例,加强技术环节的温度、湿度控制。这年,刘子羽终于在冰冻期长达四个月的高山上,收获了天麻有性繁殖的第一粒种子。
为了这粒种子,刘子羽进行了近百次试验,锯掉的菌材堆成山,观察记录整整写了三大本。得到第一粒种子后,刘子羽将其播在密环菌材上,通过密环菌提供营养,生长为五十颗栽培种。
就这样,慢慢的,发展到了现在的规模。
许莉丽问:“那你这成功繁殖的二十多平方,明年又可以扩大到多少呢?”
刘子羽思考了一下,说:“大约五至八亩吧。”
李富贵横了刘子羽一眼,“小子,别吹牛。”
刘子羽说:“哪能呢,这是我五年的经验得来的。”
许莉丽问:“一亩地能收入多少钱?”
“大约五到六万块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