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山林,蹲地头,终于摸清了清溪寨的资源,再根据掌握的一手资料经过认真思考,用了三天三夜的时间,制订了一份针对清溪寨实际的工作计划。
这天,许莉丽看着自己制订的《精准扶贫工作计划》:“为切实做好精准扶贫工作,进一步增强扶贫攻坚合力,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加快我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文件通知精神,结合我村工作实际,紧紧围绕“六个到村到户”,本着“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因地制宜、全面规划,突出重点,贫困优先、整体规划、分段实施”的原则,特制定本帮扶计划。
一、基本情况。省级扶贫村清溪村位于清水镇西北部,地处湘、鄂两省交界处,国土面积8.6平方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农户325户,总人口1310人,全村共有劳动力780人,外出务工260余人。人均纯收入2500元,其中贫困人口纯收入不足1800元。贫困户145户,贫困人口556人。其中扶贫开发对象88户,人口341人;扶贫低保对象户34户,人口213人;纯低保对象29户,人口96人;农村“五保户”对象4户,人口6人。50岁以上光棍2人,40岁以上光棍17人,30岁以上光棍32人。
二、致贫原因分析。我村四面环山,高山林立,沟壑纵横,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设施落后,村民只能以种植农作物为生,但由于地貌和气候原因,广种薄收,又加上距离县城较远,村民的收入渠道狭窄,无稳定的经济来源。一缺乏劳动力,家庭成员年老或残疾。缺劳力的贫困人口是扶贫工作的难点。对农户而言,如果家庭中有残疾人、体弱或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员,不仅对家庭没有收入的贡献,反而还增大支出,导致家庭长期陷入贫困之中,难以脱贫。我村现有贫困户中,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比重为25%,此类贫困户很难通过自己的努力脱贫,就是脱了贫也容易返贫,需要政府和社会对他们进行救助。二长期患病或突患疾病和重病。贫困户中若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而医疗费用又居高不下,有的甚至债台高筑。对贫困农户来说,生病以后,常常是小病扛,大病拖,对不能再扛、不能再拖的病,治疗费用就成了这些农户的沉重负担,这类贫困户因为长期积累的医疗费用和长期生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自身无精力和信心摆脱贫困。三自然环境较差,资源缺乏。我村交通不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贫困户经济的发展,对生活在很差的自然环境中的贫困户采取常规扶贫措施,往往会因为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自然环境而效果较差。四劳动力文化素质差。由于种种原因,许多贫困人口因贫困而失学,又因失学而成为新一代贫困人口,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造成贫困的原因。我村贫困人口中文盲率为27.6%。由于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外出打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缺乏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五自然灾害是造成贫困和返贫的重要原因。有的农户本来家庭经济状况就差,超过贫困线就不远,若遇天灾人祸,如种植业减产减收,养殖业遇瘟疫,或因家庭成员突然伤残、死亡或其它自然灾害等,就可能造成贫困或返贫。
三、帮扶计划。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清溪山村认真贯彻执行扶贫开发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主动适应新常态,结合精准扶贫精神,因地制宜制定扶贫政策,创新精准扶贫模式,以“十三五”产业扶贫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实现“十三五”期间具体工作目标。即在五年内在本村发展果业种植面积达三千亩以上、年销售额达一千万元以上,主要以合作社形式鼓励贫困户参与。即依靠果业的发展,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三百个以上;合理使用扶贫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切实解决贫困户在农业产业化方面存在的信息、资金和技术等瓶颈问题,确保带动贫困户每户种植果业三亩以上。
清溪山村争取在两年内使全村贫困户的生活发生质的变化,使其劳有其业,居有定所、老有所依,最终脱掉贫困的帽子,走向致富的路子。
四、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宣传……等等。
看着面前的《规划》,许莉丽思绪在转:清溪村虽然地处高山,地势偏僻,但这里山货特产丰富,就因信息和方法没有让它走出去。我要用我的强项,通过电商的形式,让百姓脱贫致富。唉,我来下村转眼一个月了,踏着奶奶足迹调查研究,历尽和千辛万苦,终把村情来摸清。因地制宜定规划,今天开会就要方案宣布,不知能不能被村民理解。
许莉丽带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了县城。连家都没回,直接找到了局长张士锋进行了工作汇报。当她用略微嘶哑的嗓子将清溪寨的情况详细的秉呈,并用笔记本上的具体实例,数据,等等方面进行了佐证。
听着许莉丽滔滔不绝,有据有证,还不时的用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掺入,那嘶哑的嗓音和粘有泥土、厚厚的笔记本,张士锋局长感动得眼睛有点涩,有点湿润。才二十七岁的一个姑娘,用她求真务实、雷厉风行、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细致入微的工作方式,努力保持了一个扶贫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