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重建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中。
解决了猪圈问题后,林婉清他们一刻也没休息,立刻就要到海边捡海螺贝壳。
再过2天就开始盖房,所需石头已基本备好,所剩材料是石灰。
受海岛条件所限,烧石灰的办法只有一种,即用贝壳海螺烧石灰,因此捡拾贝壳就成为跳不脱的坎儿。
事实上,在捡拾海螺问题上,有一个非常实际的制约条件已经摆在面前,即能够捡拾的资源确实是有限。
第一次捡拾时,沙滩上贝壳海螺还比较多,第二次捡拾时也一样...第三次、第四次...到后来才知道沙滩上贝壳已经少得可怜,因为这个东西输出并不像今天捡拾明天就会出来。
没有办法,只有到更深处的水域去,那里有很多活蚌壳。
而在海滩的那一边,附着在礁石之上的贝壳牡蛎更是数不胜数。
敲下这些贝壳,一可以当饭吃,吃剩下的贝壳也烧石灰吃。
海滩上涌现出一支庞大的捡拾贝壳的队伍,人们不分昼夜地捡拾着,几乎将海岛上所有可以发现的贝壳都捡拾起来,二天工夫就在石灰场上堆积成一座3米多长的贝壳山。
望着满山的贝壳,卢永新眼里流露出难以掩饰的激动,凭着这一个个贝壳,终于可以烧够石灰了。
高炉内火焰燃烧。
望着烧红了的高炉,韩涛总是眉飞色舞,心事重重。
卢永新不知道什么解气,立刻石灰就出来了,但看着韩涛神情却心如刀绞。
“石灰马上就会好起来的”。
“嗯...”韩涛在他面前看了看,在他身后想了想:“卢先生,你除了拿贝壳之外,还能有什么办法烧石灰呢?”
“有的,和石灰矿差不多就行,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卢永新说完不由摇摇头叹了口气:“就是咱们岛没石灰矿,是没办法选择换成贝壳的,也是一种方法嘛!”
“这种方法是可行的...但是,有一些问题并不是很好。”
韩涛一直认为这种方式不可持续,这些天的采集,在海岛上可以发现的贝壳差不多全捡起来。不过,以如此巨大的需求量来看,海边的那些贝壳是不够的。
海岛上能够捡拾贝壳的只有沙滩与滩涂,但这两处都已翻云覆雨,要想再次发现贝壳也只能走浅海。
浅海可要远较沙滩危险,一入海域就有多种潜在危险。
危机四伏倒也次之,重点在于如何确保烧制石灰原料的长效稳定供给,这让韩涛忧心忡忡。
卢永新愁眉不展,搓着鼻梁骨苦思冥想道:“这么一来,石灰按现在的方法先烧起来,到大海中捡拾贝壳的事可派水性强的人员来办,我也会尽快另辟蹊径。”
韩涛转过头看着后面堆积如山的贝壳山问:“那些贝壳烧的石灰够不够盖几间屋?”
卢永新说:“这我就不知道了,我就知道烧石灰。至于盖房要多少石灰呢?要问盖房的是谁?”
“好啊!那你们就接着来这儿烧火!我先到山坡上去看一下!”
“嗯。”
从石灰场归来的林婉清将韩涛约在了一边。
刚还在现场时,就有了与韩涛一样的担心,他问韩涛:“你们有什么看法?论石灰?”
韩涛摇了摇头说:“暂时还没其他出路,先行一步,你看烧石灰能盖起多少房?”
“嗯,这就只能是这一种情况。”
“地基打的如何?”韩涛问。
“一切都很好,已打完一仗。”说完林婉清就把韩涛带到了现场。
现场,阿泰正汗流浃背地劳作,其他3位土著都跟随着他不停地挥舞锄头。
本来在陈思静设计下,石头小屋基础深达半米,后鉴于海岛上常有地震,便把水深加大1米。
这1米深给开挖地基者增加不小工程量,由于海岛土层约1米左右,超出此深,再向下开挖则会出现大量石块。
那些石头给发掘带来了难度,再加上海岛上本无趁手之具,更增加了发掘的难度。
还好并不都是坏东西,挖出的石块敲碎后仍然可以用于砌墙,可以说是现挖现用。
韩涛上前递给阿泰一壶开水,招呼阿泰先停了下来喝了口,边喝边微笑着问:“心情如何?想不想让阿泰帮你喝?”
阿泰嘟嘟囔囔地将水灌进嘴里,打了个长嗝,对韩涛咧嘴一笑:“喂喂喂,小事情呢!”
韩涛心表示阿泰真是铁人一个,自从见了他之后至今,从没见过他干事喊累人。
“这三位土著还好吧?乖乖的?”
“还算听话,可惜只剩3个了,如果能出30个该多好啊!”
相处时间越长,阿泰的闷骚个性也就越暴露出来,不时还会跟韩涛来点笑话。
韩涛狞笑着说:“三个都令人提心吊胆,真要有三十个怎么看得过来。”
两人调侃寒暄即随口而谈。
……
黄昏时分。
闻着空中飘着烤鱼干,你就会明白,那就是开米饭。
大食堂尚未盖起,目前正在空荡的坪地搭起临时厨房,一切烧饭的工作都暂在此完成。
张明与阿柒二人娴熟的合作,给众人做了一顿晚餐。
一天累了,大家肚子里饿了。
等阿柒和小明将晚饭端上桌的时候,大家就迫不及待的狼吞虎咽了。
晚餐后,人们都聚在一起,为安全起见,到新空地歇息。
主要是因为房子尚未盖起来,韩涛怕大家各奔东西,聚起来比较保险。
晚上克莱和莉安娜负责巡逻。
等众人深眠。
卢永新一下子爬上来,今晚喝足了汤水,此刻使小便憋得惊醒过来,到离营不远的林子里去方便。
正小便时,忽听不远处草丛中好像有声响。
“是谁?!”
卢永新吓了一跳,立刻困意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