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随后的几天里,林婉清天天带女人到海边拾贝壳。
由于石灰消耗量很大,捡拾贝壳已成为目前日常要耗费很多时间。
不要说沙滩,就在稍微浅淡的海水中,海螺贝壳就已经搜刮一空。
这一天,卢永新刚要到石灰场就被林婉清拦住了。
卢永新停了下来,看起来有点忐忑。
林婉清对卢永新笑着说:“卢先生,不要太紧张了,就是有什么好跟您说的。”
简单聊几句最近的事情,林婉清就言入意出,她把卢永新留下来,就是想讨论如何解决石灰问题。
“卢先生,海岛的贝壳已经快要被我们捡起来了,如今每天捡起来的时间越来越长,但是收获越来越少,长此以往就无法维持我们对石灰的需求了!”林婉清眼里充满了着急:“你以前说过要给自己点时间想想方法。现在有没有想出来更好的方法呢?”
卢永新摆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样子,长吁短叹地说:“难!”
“难道真没其他出路?”林婉清并不甘心就此罢休,石灰在这个阶段很重要,但又不能批量生产,实在令人头痛。
卢永新还爱莫能助地说:“海岛就是这种情况,并不是不愿意去寻找新方法,只能采用这种方法烧制石灰,重点是这里没有石灰矿"。
“嗯...“。
气氛沉寂了下来,两人再也没有交谈过。
林婉清思考着海岛的前途和命运,对海岛而言,石灰在现代社会中起着水泥的作用,重要性自然不言自明,海岛今后要开发建设也离不开石灰。
别说太远了,就是有剩食堂、仓库了,这俩都要很多石灰。
卢永新望着远处的大海不知想了些什么。
最远的海水呈蓝黑色,不知在这片海水下究竟有多深,再近些,则深蓝色、无边无际、洋洋洒洒,而在海岛附近的水域,则呈淡蓝、澄澈、可以看见大片珊瑚礁。
站得很高,乍一看,这些珊瑚礁象海滩,好像露出水面。
忽然,卢永新想了一些事情,表情变得很激动,他拍拍大腿喊道:“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啊!”
林婉清对卢永新的突然行为大吃一惊,听到卢永新说有道是,连忙问:“什么方法?”
“珊瑚礁!”卢永新兴奋地指了指远方的大海:“珊瑚礁最重要的原料是碳酸钙,碳酸钙是烧制石灰用的原料。”
“您是说珊瑚礁能燃烧石灰吗?”
“对了!”
“这样真行?
“肯定没有什么问题!”
……
时光荏苒,不久便已是夜幕降临。
韩涛这边带领大家采回了很多山顶的石头,临时都堆成了坪地,这就是建造食堂、仓库的物资。
住宅区旁,阿泰带领3名土著开挖新基。
只要一切顺利,明天仓库就能开工了。
每项工程都进行得非常顺利,只有收集贝壳的工作稍有困难。
日积月累,几位妇女加起来捡起来的贝壳不过一篮子,这量用在烧石灰上明显不够。
离开石灰,建造石头房子这件事也就无从说起,无论采回多少石,无论地基挖得多么深,离开石灰也就是一句空话。
由于采集贝壳不顺,姑娘们一个比一个灰溜溜。
““各位请留意,请倾听。林婉清为加油鼓劲,提到石灰这件事:“其实,除了采集贝壳外,还能用其他方法烧石灰呢!”
阿柒焦急的问:“婉清姐还能怎么办?”
林婉清说:“白天我跟卢先生商量,实际上除海螺、贝壳外,珊瑚礁还是一种能烧石灰的物质。”
“珊瑚?”
“珊瑚还可以烧石灰么?”
“真的假的。”
人们对这一点产生了一些疑虑。
“是的,怎么会没想到呢!”
陈思静重重地拍了拍他的头,心里嘀咕着他太傻了,竟然没想出来这招。
作为一名建筑系的学生,她非常了解建筑材料。
至于烧制石灰这点,实质是用碳酸钙经高温烧制而成为生石灰的。
而且珊瑚礁是一种天然碳酸钙,这种东西的确可以烧石灰。
阿柒诧异的看了陈思静一眼问:“思静姐姐,珊瑚礁真会烧石灰么?”
陈思静点了点下巴解释说:“能吗?珊瑚礁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钙。碳酸钙在高温下烧成石灰后。”
袁青说:“在珊瑚礁上烧石灰听上去已经足够奢侈了!”
阿柒两眼冒星说:“是呀!珊瑚礁贵吗?”
“不可能如此相提并论。”徐智秀微微一笑,摇摇头。
林婉清说:“这一时彼一时地摆在我们最初的世界里,珊瑚礁的确是有价值的。但是我们现在需要石灰了,惟一的出路是靠珊瑚礁去烧。而这里不缺少珊瑚礁,海底的珊瑚礁是无法换取其他的。”
韩涛说:“吃、穿、用、住都是目前我们要解决的大事,采珊瑚、烧石灰等计划就是这样确定下来的。”
“如此说来,还能统计出哪些人水性强?”林婉清问道。
“我。”
众人互相看了看,原来举手之劳只剩下了阿泰。
林婉清有些不好意思,不过细想起来似乎也是真的,能到浅水区域采礁,这几位岛民中也就阿泰一人。
“阿泰你能做到么?”
“我没有意见!”
“嗯,那么就先这么定下来,从明天起,阿泰将承担珊瑚采集任务。”
林婉清在众人面前宣布明天的工作安排,并再次询问众人是否有其他事需要提及,忙完一天的人已经很疲惫,没有其他事可以早点休息。
等散场后,陈思静走到韩涛面前,低头低声说:“韩涛大哥哥,还有什么话要跟您说?”
韩涛爽快地同意了:“嗯,想说点啥呢?”
林婉清瞥了两人一眼,笑了笑说:“你们先跟思静谈谈,我会到诗雨那里去看的。”
“感谢婉清姐!”
陈思静用感激的眼神看了林婉清一眼。
“不要紧,你慢慢说吧!”
林婉清大大方方地笑着,来到岑诗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