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轰烈烈的立储商议,还在进行之中,皇上对此的反感似乎在渐渐减弱,皇上也开始热衷跟群臣商讨哪位皇子更合适做储君,君臣一派祥和。
不过,如今之际,不知不觉之中,除了储君之位的商议,更有官员对朝中大臣的弹劾。
“臣有本奏。”
每日上朝,有本参奏的官员越来越多,皆是小官吏,不畏权臣,敢于大胆弹劾高官的折子。
这些折子弹劾的官员,囊括各部,罪名有贪污受贿、结党营私、渎职,还有违制的。
这些罪名各异,且不是乱扣帽子,皆有根有据,时间地点见证人皆详细,非诬陷之罪。
这些折子,与立储折子,萧元显通通收下,且通通着人查办。
“朕治理下的西辰,容不得如此贪腐之徒,诸位皆是西辰国栋梁,是西辰百姓父母官,是朕的仰仗。小小七品芝麻官尚有‘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之言,各位居高位享厚禄,更应该替西辰百姓谋福,如今却出现如此之多不佞之臣,咱西辰朝廷佞臣当道,是可忍孰不可忍,朕一定要彻查,严惩不贷,给天下黎民百姓一个交待!”
萧元显在朝堂上大光其火,着大理寺卿严加查办。
一查之下,这些被弹劾的官员,无不有诸多问题,下狱的下狱,撤职的撤职,查办的查办。
终于,一个折子呈上来了,是弹劾吏部尚书舒伯裕的。
“吏部尚书舒伯裕,掌管各处官员任命,近几年来,已收拢大批自己的门臣,党同伐异,把持整个朝堂。处处打着舒贵妃的旗号,毫无礼仪,据闻在为其父守丧期间,还宴会游乐,做出有违礼法的事。”
“不过,”又有大臣适时补充,“舒大人所做之事,舒贵妃皆不知情,舒大人不过是拿着舒贵妃的名头行事。”
这些大臣,都是人精。墙头草,风吹两面倒。
这些所谓的弹劾,无不是受到了萧元显的授意,不过,纵然是得到了皇上的授意,这些大臣也留有余地,弹劾舒大人可,但舒贵妃如今可是宠妃,在皇上面前一哭二闹三上吊,只怕皇上一心软,又放过,舒贵妃卷土重来,报复起来,那自己可真是吃不了兜着走,划不来划不着。
只要斗倒舒大人及其党羽,舒氏一脉大厦倾,那才是皇上真正的用意,至于一个贵妃,自有皇上处理。
在这样的一系列操作下,舒大人一脉势力衰微,再也无回天之力。
舒贵妃怎么也没想到,这一切到底是如何发生的,怎么一夕之间,父亲辛苦经营数年的势力,还没回过神来,就这样被一网打尽。
舒贵妃听闻父亲出事,去向皇上求情,却连皇上的面都见不到。
“贵妃娘娘,请回吧!”
无论她怎么样高声哭着求着要见皇上一面,如何磕头请求一见,皇上的贴身太监就一句,“贵妃娘娘,请回吧!”
不会的,不会的,皇上不会不见本宫的,本宫是皇上最宠爱的妃嫔,本宫服侍皇上快二十年,皇上不会如此无情的,皇上不会如此无情的,只要皇上见了本宫一面,本宫一定会给皇上解释清楚本宫父亲的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