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心里面也挺无奈的,他也不想这么做。
但问题就是,因为对历史的不了解,他不知道这场仗要打多久。
能救多少百姓是多少百姓?
反正他们现在已经撕破脸了,自己这边只要不给大明找事就算是帮忙!
更何况将来的高产作物找回来之后,对大明朝廷更有利!
思来想去,只能把这些打算告诉荣国公梅殷。
接触过几次,也感觉这个老好人能听进去自己在说什么!
于是便让孙若薇代笔给梅殷回了一封信。
不过他也低估了这件事情在朝廷之中引起来的动荡!
朱允炆得知他在出售带有火炮的船只,顿时就是大惊失色!
他感觉整个人都不淡定了。
半夜就命人将黄子澄三人招到皇宫。
让他们看了密报之后,朱允炆开口说道。
“三弟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他又是在什么地方造出来这些船的?”
“无论是小琉球,还有澎湖都有咱们的眼线,可是没有发现有任何异常!”
“难不成他会有什么法术凭空变出来的不成?”
三人看密报之后,面面相觑。
因为他们难以想象,如果船只带了火炮,岂不是可以顺着海直接打到金陵来?
黄子澄当即便开口说道。
“陛下,这恐怕就是瀛王为将来做打算!”
“说不定他已经准备跟燕王联手,南北夹击!”
“若是到时候这些船只顺流而上,一直打到金陵,到时候朝廷用什么来抵挡?”
朱允炆担心的就是这件事情,他重重的叹了一口气。
“朕有什么对不起他的,为什么偏偏到了这个时候他也要给朕找麻烦?”
“当初朕问过他,想不想要这个皇位?”
“他明明说过不想,可是现在又做这些动作又是为了什么?”
“难道觉得朝廷在朕的手中让他看不惯了,所以才准备联合王叔推翻朕吗?”
他也是有些气急了说话明显是充满了怨气。
而这时候齐泰皱眉想了一下说道。
“瀛王做事情虽然说不合常理,不过很少有这种越轨之举!”
“更重要的就是宝安县的荣国公,到了现在还没有密报发回!”
“或许此事另有内情也说不定!”
当然这是他的内心猜测。
其实他也不敢保证朱允熥是不是想要借着这个机会打到金陵来?
可是现在皇帝明显有些失态了,他必须要说一些好话!
至少不能在这个时候跟朱允熥撕破脸!
方孝儒听到这话以后,也是点了点头说道。
“齐尚书说的有道理!瀛王应该不至于会做这种事情!”
“要不然在此之前燕王派出使者到小琉球,他也不会将亲笔信送到金陵来!”
黄子澄听到这件事,顿时就是火冒三丈。
“方大人此言差矣,我们的使者走到半路,居然被燕王的人给劫了!”
“这分明就是他们商量好的,要不然怎么会如此巧合?”
他这倒是歪打正着了!
可是这种事情你去哪里找证据?
朱允炆深深皱起来眉头,他感觉有些左右为难。
的确朱允熥手中是没兵。
可是现在那么多商人从他手中买到了带有火炮的商船。
那说明他们跟朱允熥的关系非同一般。
这要是一声令下!
这些商船很有可能就会变成战船!
更可怕的就是,朱允熥能造出这样的商船,就能造出来更厉害的战舰!
想到了这里,朱允炆顿时有一种无力感。
跟朱棣打,无非就是战场搏杀。
朝廷占有极大的优势,怎么看都不会输!
可是跟自己这个三弟动手的话,情况就不一样了。
谁知道他手里面还握有什么了不得的东西?
要知道当初他只是带了一艘战舰去了安南一趟!
就直接把人家给打服了?
如果想要把这件事情解释的通,只能说明这艘战舰绝对超乎想象。
否则的话怎么可能让这些安南人服服帖帖?
朱允炆甚至有些后悔。
上一次朱允熥上次到金陵就不应该那么轻易的放他回去!
现在说这些也没有什么用处了。
朱允炆长叹了一口气,看向众人说道。
“国事竟然艰难至此,这都是朕的过错啊!”
“难不成是因为朕能力不足,所以才会惹来这么多事?”
黄子澄听到这话以后连忙拜服在地。
“陛下仁孝而睿智,登基之后行仁政,民心咸服!”
“今生之中的百姓对于陛下从来都是交口称赞,这就是民政!”
“圣人有云,得民心者得天下!”
“此时遇到些许磨难,不过就是天降大任之前兆!”
“因此陛下万万不可灰心丧气,当此之时,更应该震心神,定天下!”
这番话说的的确提气。
孟子的话,在场的人没有人不知道。
朱允炆听完之后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努力的让自己平静下来。
“朕刚才有些失态了!可是现在三弟这边的情况总要给出来一个办法才好。”
“总不能这样听之任之,要不然将来肯定要出大祸!”
齐泰想了一阵,这才说道。
“事到如今陛下,不如直接写封信过去问一问。”
“这种情况之下,朝廷不方便跟澎湖那边大动干戈!”
“就算是瀛王有异心,也要先稳住他,以后再图将来!”
“目前朝廷的心腹大患还是燕王之乱!”
“只要平定了北方,到时候再调头向南也不迟!”
不管怎么说,总算是有了一个主意。
朱允炆虽然觉得这个主意似乎有那么些不靠谱。
但是现在他也没有什么办法。
想到了这里,他微微点了点头,然后开口说道。
“朕可以写信,不过这件事情也必须派人过去了解一下情况。”
“最起码要知道三弟是想要什么东西!”
“要不然的话,光凭一封信恐怕解决不了事情!”
黄子澄一听这话一脸凛然的说道。
“那就让微臣走一趟!”
朱允炆看了他一眼,缓缓摇了摇头,对着方孝儒说道。
“黄先生跟三弟之间关系并不和睦,不是最佳人选。”
“方先生在京城之时,跟三弟相处的还算不错,朕想请你走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