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穆勤大步款款走到一旁,静静地看着。女子依旧那身华服,外衣乃是寒梅盛放图,内里着了一件白色里衣,红白相称,煞是好看。一头青丝绾成了时下最流行的流花髻,用一支簪子将头发挽起,再别一朵精致的花瑶在上面,花朵小巧而精致,余下的长发被一根红色丝带束起来,虽然很多人都会梳这个发髻,却怎么也没有她好看。洁白如玉的额头,玲珑而俏挺的鼻子,樱桃似的小嘴只着了浅浅的红色,纤纤细指轻轻拿起面前的一只灯笼,笑了笑,继续走向下一盏。
也不知道为什么,看到那张脸时,就觉得那晚的女子就是她,他故意看了一眼衣服的衣袖处,果然,虽然用一块其他的衣料代替了那一角,让整个衣袖看起来像是一树正在怒放的寒梅,但他几乎可以认定,他寻找多日的女子,就在面前。
他小心翼翼地跟随着女子的脚步,看到她时而皱眉、时而浅笑,颦蹙间,眼角流露出的愉悦竟让他也觉得莫名欢喜。
她的手上早已有了七八盏灯,在人群中慢慢穿行着,他也会将身边的一些灯拿在手上。
今日的灯会有一个特点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只要谁猜对了更多的灯谜,谁就能够将今日元宵之夜的彩头拿走。而彩头此时被高高的挂在最后的擂台之上,他看到,那是一把上古好琴,以前有幸见过一次,据说乃是伏羲所留下的一把琴,名叫月。
见她如此兴致,他一边跟着她的脚步,一边看面前的灯谜,想要做什么不言而喻。
有时候,在深宫的女子未尝见得能够读懂帝王之心,但却明白,什么都抵不过新鲜和刺激。不论是红颜还是祸水,只要皇帝不再喜欢,那就意味着,即使你的美貌再惊艳,才华再横溢,终究不及皇帝的半分怜爱。
那一炷香很快就要燃到底了,很多人都开始焦急起来,不管知不知道答案,只管将手中的提灯拿得越来越多,但是为了避免不知道答案造成尴尬,还是选择了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
在最后一炷香燃完的时候,所有参赛者都来到了现场,意料之外的是,丞相无锦竟然携着言玉也在参与这次的灯谜。二人手里也拿了不少的灯笼,一路有说有笑,再加上两人本就是男才女貌,瞬间吸引来无数人的目光,有见过无锦的人一眼便认出是他,再加上身边的女子,不难猜测,女子便是言府姑娘言玉。
苏穆勤微微一笑,无锦看到他时,对方对着他点点头示意不要声张,他也只是略略一顿,便瞬间对之一笑:“苏兄好兴致,也来参与这花灯猜谜!”不愧为一国丞相,见到陛下也只是略略一笑。
言玉想要跪下行礼,被无锦轻轻托住,在耳边轻声低喃了一句,今日随意,陛下定是不想让人察觉。
苏穆勤朗朗大笑,“哈哈哈,无锦真是好兴致,二人这般金童玉女,实在是不错不错!”
苏穆勤眼里露出欣赏的目光,对于无锦这个丞相一直很满意,不管是家事还是国事都能够随机应变,处理得当。
“看来苏兄今日是要拿定这彩头了?”无锦笑着道,语气温和有礼,惹来周围不少女子青眼相加。
苏穆勤动了动眉,神色喜悦,看来心情不错,“今日这彩头,你想要拿走便是,只管看看我们二人谁最会猜谜了!”
这时,无锦注意到了他身旁的一名女子,那满身的气质让他一震,在看到那张脸时,忽然轻舒了一口气。
他以为,那是她。
轻如烟霭,美若星辰,不似耀眼,却足以夺人眼目。
一身寒梅盛放,女子本身更似寒梅,缥缈遥远,不食人烟。
他的目光打量着女子,却也在瞬间收回,只因他突然想起,前几日皇宫宴会上,皇帝对一个不知名的女子一见倾心,而那名女子却在宴会后消失的无影无踪,只余一身寒梅图,据说皇帝的寝宫里挂着那名女子的画像,美若天仙,不似凡人。
但也只是瞬间,他便淡淡一笑,“既然如此,那在下就不会退让了。”
很快,验收结果的人员就来到了擂台之上,将每个人手里的灯笼数了一下并记下了数额之后,便将不足十五盏灯的参与者请下了台。
剩下的参与者则对手中的灯进行校对,答案正确的更多的人进入第二轮,剩下的人则被淘汰。
那名女子手中有十八盏灯,却也不至于太低,不过更有意义的是,十八盏灯上面的灯谜没有一个答错,这才是很难得的,有几人虽有二十多盏灯答对的却只有十几道,最后在人们的一片哄笑声中下了台。
随着人数的减少,台上只剩下了寥寥几人,其中就有苏穆勤、无锦与言玉、那名神秘女子。不过有另外一个人,引起了无锦的注意,似乎感到有些有趣,不由得弯了弯嘴角。只不过那人隐藏在了人群之中,却还是被无锦一眼看到。对方似乎感受到了他的目光,低了低头,变了变位置,却是始终不离开某一个中心。
很快,台上只剩下了五个组别,只有苏穆勤与那名女子是一个人,而且他们手里的灯笼数目一样,回答的正确数目也是一致,但却很明显是最少的,但只能怪留下四组,所以意味着必须要淘汰一组,所有人都屏息观看着这一幕,不知道是这有着沉鱼落雁之姿的华服女子还是这位气质不凡、器宇轩昂的中年男子。
却在这时,苏穆勤走近女子,将手中灯笼献上,如同绅士般对着女子道:“姑娘若不嫌弃,可否与在下组为一组?如此我们也可走到最后,这奖品你也可以将之拿走,否则如此情形我们二人终有一人要淘汰,你觉得呢?”
女子愣了一下,看到这男子对自己抛出了如此橄榄枝,轻抿唇角,微微上扬,眼尾的痕迹在灯火的掩映下却显得引人遐想,笑的云淡风轻,却又不失风雅,“公子所言甚是,只不过如此大礼,雪寒当受不起,公子前来参加灯谜比赛,想是对这月之琴很是喜欢,小女子又怎能夺人所爱......”
那句雪寒一出,让苏穆勤看她的目光更加灼热,好似带着烈火一般,炙热无比。
“好琴自有可以配它的主人,就像冥冥中,自有定数......”
这番话一出,让无锦明白了什么,不由得对这女子多看了几眼。
当他二人连为一组后,皇帝身边的侍卫和那名妃子也来到了擂台之下,那女子在看到雪寒之时,眼中的光芒闪烁着无限的恨意,恨不得爬上去将之撕成碎片!却被身边的侍卫拦住,而她自己也知道,此时上去无异于自己找死!这深宫教给她的可不只是貌美如花,远离纷争。
很快另外一组也被PK下了台,台上剩下三组,迎来了第二轮比赛。
由于三组都是一男一女,所以台主出了第二道题目:由男子背着女子,男子作画,女子题诗,二者同时进行,中间不允许有任何交流,哪两组用时最少、所画所题之诗最为精妙者胜出。这一关考的是男女二人的默契配合程度,所以,若是第一次胜出的只有一男或者一女都不行,在第二环节必会不战自败。
女子对着苏穆轻轻一笑,暗叹幸好。
那一笑,却让这位皇帝深深着迷。
不过接下来的比赛让台下的那名妃子更加的眼红,就差点抓狂。只见苏穆勤背起那名女子,在面前的画纸上画了一副梅花盛开的画作,泼墨而上,点点朱砂,一副红梅凌寒雪而放。女子凝视片刻,有些许疑惑,看着苏穆勤的侧脸,似乎是不懂他为何会画此画作,自己并没有告诉他自己叫什么名字,他为何会只晓,还是只是因为巧合?尽管心中有疑问,却还是提笔落下。
娟秀的字体与寒梅相得映彰,互相照应,竟然没有丝毫的违和感。
最后三组几乎同时落笔。
三选二。
又是一场强有力的竞争。
“雪寒姑娘与无锦公子两组胜出,根据规定,胜出的组可以将丹青悬挂于台前三日,以此作为胜出的标志。”
那一组败下的组虽然有些不甘,却在台主送出一只玉箫后作罢下台,在台下看到另外两组的作品之后才知道差距在何处,这差距岂止是一星半点,简直是云泥之别。
只见雪寒与苏穆勤二人组画的是一副雪中寒梅图,题诗:寒梅风半轻,落雪枝微垂。谁知香四溢,苏园梅寒雪。
众人点了点头,的确称得上出色,虽没有十分满意,但能够在此短时间内作出一首诗,实在是有难度。
无锦画了一幅稚子戏水锦鲤图。一眼便知,这幅画寓意着什么。想到这二位即将于三日后成婚,瞬间所有人顿有所悟。
旁边是言玉题的诗句:鱼跃浅池水,荷露夏清河。稚子弄雨水,余留夕阳红。
虽然比起梅雪寒的稍有欠缺,却也算得上有着深深的寓意,所以成为了第二名。
不过,苏穆勤看到那句苏园梅雪寒时,脸上的表情有了些许变化,也许别人不知道,但这位妃子却勾了勾嘴角,等着看这个该死的女人的好戏。
要知道,那梅若殿死的那位可就叫梅雪寒,宫里资格稍微老一点的老人都知道,曾经的那位贵妃娘娘可是才情两绝,写过一句:梅若雪中半点寒,不似苏园七分艳。
这苏园梅雪寒不是正好戳中这位皇帝陛下的痛楚吗?这下她再也不担心这个女人有任何威胁了,因为死人从来都不能威胁活人的位置。
可接下来的一幕却让她大跌眼镜,皇帝不但没有惩罚与她,反而是深情凝望,就好像,透过她,看到了另外一个影子。
梅雪寒对着他一笑,似乎不理解他为何这样看着自己。
当然,她不理解的,永远都有那么多。
第三关乃是女子需要当场吟曲作舞一曲,男子在一旁伴奏,赢得人群中呼声最高的获得本关的胜利。
无锦奏了一曲《南山案曲》,言玉翩翩起舞,却奈何今日出门穿的是有些碍手的紧身曳地长裙,虽然能够衬显出身材,却不能够随意摆动,所以这曲舞蹈实在是有些勉强,无锦似乎看出她的不便,故意放慢速度,配合着她的舞姿,将一曲终了。
苏穆勤的目光紧紧看着梅雪寒,手指在琴弦上面轻轻拨动,却是那首他听“她”吟唱过的曲子。
可她也不紧不慢的跟着浅唱低吟起来,其实说起来,这女子的声音与慕容静姝有着八分相似,除了些微细小的差别,一般人真的听不出来区别在哪。
一边旋舞,一边符合着苏穆勤的琴声吟唱:昨日向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明朝清风四漂流......由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爱情两个字好辛苦,是要问一个明白,还是要装作糊涂,知多知少难知足。看似个鸳鸯蝴蝶,不应该的年代,可是谁又能摆脱人世间的悲哀,花花世界,鸳鸯蝴蝶,在人间已是癫,何苦要上青天......
却在这里,苏穆勤的手指停下了拨动,他想要知道,那一句,不如温柔......
这句话让他思寐不已,辗转反侧却也想到发疯,或许是因为对着这一句歌词的执着,让他停下了拨动。不过不知道的人却没有想到,这位皇帝陛下有着极高的音乐造诣,对于音弦,只要听过一遍便能够熟记于心,可说是这世上无人能及,当年与贵妃梅雪寒在梅若殿中吟曲作诗,也算是京中一段佳话,可自从梅贵妃去世以后,便无人敢再提起此事,就连皇后也不敢在皇帝面前轻易提及梅雪寒三个字,这似乎成为了整个皇宫的禁忌,只有极少数的人知晓。
在他的思绪纷飞之下,台下的人却在惊讶,这人说好的伴奏,怎么在半途突然停下,俗话说得好,宁可缺衣少粮,也不可断了一首歌。可台上红梅翩跹的人儿似乎并没有受到丝毫的影响,继续浅声唱着最后一句:不如温柔......同眠。
他低声重复着那句词:不如温柔,同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