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回来后,武则天暂时还没想到要给他什么官职。
像狄仁杰这样的人物当一个侍郎未免有些屈才,但空缺的尚书之中只剩下夏官尚书,然而狄仁杰又不适合待在兵部。
所以,武则天暂且让他与李显一样,先熟悉熟悉神都的情况。
既然狄仁杰回到神都,大理寺肯定是要请他过去的,毕竟狄仁杰曾是大理寺查案最厉害的人。
裴戬对狄仁杰也有些敬佩,趁着休沐的日子,让狄宗源请狄仁杰到大理寺,一同讨论一些案件,一同学习。
周寒生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学习的好机会,一早就来到了大理寺,上朝都没有这般积极。
他带着裴戬,亲自找出近几年神都出的大案子的卷宗。不仅仅是与自己有关,更重要的是,周寒生怀疑这些案子背后还有一些问题,不过他暂时看不透。
一切准备妥当后,等到辰时,狄宗源终于带着狄仁杰来到了大理寺。
马车刚刚停下,裴戬就和周寒生迎了出去。
“参见狄公,感谢狄公能够来大理寺,传授破案的经验。”裴戬向狄仁杰深鞠一躬。
狄仁杰露出憨态可掬的笑容,摆手道:“互相探讨罢了。”
他的目光移到周寒生的身上,想起这是当日在城门口,孙子狄宗源特意介绍的一个年轻人。
“你叫……周寒生?”
“是,寒生见过狄公。”
狄仁杰微笑着点了点头,自从回府之后,狄宗源又说了一些关于周寒生的事,这令狄仁杰对这个年轻的文昌相极为感兴趣。
“狄公,别在门口聊了,我们在内堂准备了一些茶水,是右相亲自备的。”
“哦?”狄仁杰有些惊喜,“听宗源说,你是武攸绪家的女婿,他也爱喝茶。”
“我的茶还挺入岳父的法眼,狄公也可以尝尝。”
几人众星捧月地将狄仁杰引入内堂,狄仁杰四处看了看,离开大理寺这么多年,再回来,倒是没什么改变。
坐下后,裴戬拿出挑选好的卷宗,双手递给狄仁杰。
狄仁杰看了看卷宗上的名字和日期,都是狄宗源提到过的,近几年神都发生的大事。
自694年前太子李旦中毒案开始,神都城总是有一些牵扯朝中重要官员的案子,除了因为一个败家儿子而被贬职的,前春官侍郎张士杰。
上元夜,天堂大火案,当晚死了一个卢书恒,但因为王开元和宇文梦姬后面被发现是邑族乱党的关系,怀疑卢书恒之死是二人的谋杀。
而天堂大火又引出了天堂偷工减料的案子,加上丝绸走私案,大理寺抓获了前地官侍郎宋慢。
营州之乱,与邑族和北疆有很大的关系,前夏官尚书王孝杰和前夏官侍郎姚崇,都是因为营州战役大败而被贬的。
前不久刺杀李显的案子,前天官侍郎和前秋官侍郎贺岑,被查出是派杀手的人,由大理寺抓捕归案。
狄仁杰仔细地看着每一个案卷,对这些案子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案卷里提到的这些官员,狄仁杰大多认识,当年都是与自己一同在朝为官的。
放下最后一个案子,狄仁杰笑着问道:“这些案子处理得都不错,尤其是卢书恒的案子,验尸的部分极为详细,上面写着,尸检是右相完成的?”
“对,右相对于尸检一道非常精通,有着许多我们不了解的手法和知识。”裴戬答道。
狄仁杰笑着看向周寒生,道:“我看,右相不止精通验尸,查案也很有一套。你更适合待在大理寺,怪不得与裴寺卿这么相熟。”
周寒生没有与裴戬一同陪笑,反而有些严肃:“狄公,你觉得这些案件中,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
“真想……听我说道说道吗?”狄仁杰盯着周寒生的眼睛,好像看到自己年轻的时候。
儿子狄光远没有这样的眼神,所以去当了一个小官。孙子狄宗源比狄光远强一些,所以进了大理寺。
而周寒生,比起自己当年,有过之而无不及。
“那我就来说一说。”
“卢书恒偷工减料,有没有想过他要铜料要做什么?”
“后来在走私丝绸的案子里,找到了这一批铜料,也就是说,宋慢和卢书恒是合谋的。”
“那么,还有谁和他们一起合谋呢?卢书恒是尚书,所以他是他们的主谋吗?”
“若是主谋,他死后,丝绸走私为什么还在进行?有新的主谋出现,还是他根本就只是一枚棋子?”
“陆知明和贺岑为什么合谋杀庐陵王殿下?如果不是因为庐陵王知道了他们的秘密,他们想要灭口,那么杀了庐陵王,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吗?”
“你们有考虑过,在这些迷雾背后,还有一个真正的主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