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太子之位
诚门道人2025-07-28 18:461,514

  上官婉儿听到鼓声的时候,武则天也听到了。

  武则天何等人也,当上官婉儿打开门的时候,就听出了鼓语传递的讯息,得知武三思谋反。

  随后,上官婉儿回来说,有人在门口鬼鬼祟祟,武则天便猜到是武三思收买了宫中的内侍,便让内卫全都藏进寝宫中来。

  武三思带人围住寝宫的时候,武则天一直端坐在殿中,听着门外的情况。

  得知武三思伤重不治,她才长叹了一口气,苍白的脸上又多了几分郁结之情。

  上官婉儿带着朱雀令牌回到了寝宫中,将令牌交还给了武则天。

  武则天的手指摩挲着令牌,心中感慨万千。

  当年赐给武三思朱雀军令牌的时候,其实是因为怕武承嗣野心太大,手伸得太长,可能会谋反。反观武三思,一直敢于谏言,没想到他背地里做了这么多事。

  一连好几天,武则天都卧床休息,而朝中的事务一直由左相武承嗣和李显一同代理。

  上官婉儿一直在武则天身边照料,右相周寒生则专心和裴戬、范慎一起,处理武三思谋反的案子。

  虽然六部里面武三思**的人,全都被查处了,但是朝中上下那么多官员,还有其他地方官员也都有归属于武三思的人。

  不过,武三思倒台,那些还没有暴露的官员纷纷躲了起来,要一起查出来并不容易。

  过了约莫半个月,武则天才重新临朝。

  看见朝会上,前排官员的人数缩减了近半,武则天再次长叹了一口气。

  “自狄公出事以来,神都城闹得满城风雨,幸好右相、婉儿和司天君及时化解危机。”

  “我自知年事已高,你们也一再提立储之事。今日,就听听尔等的意见。”

  百官惶恐,上一回讨论太子之位的时候,狄仁杰站出来力挺李显,随后他就被苏淮安杀害,武三思起兵谋反。

  现在武则天又来讨论这件事,哪有人敢直言。

  武则天看了一圈,其实谁够资格当太子,她心知肚明,但希望有人能够提出来。

  殿中沉默了一段时间,韦巨源突然“哎”了一声,站了出来。

  “启禀圣人!”韦巨源跪拜在地,“太子之位关乎大周国体,若要立太子,非庐陵王不可!”

  韦巨源说的这句话,就是当日狄仁杰在朝会上所说的话。

  武则天却没有当日的激动,反而微笑着看向周寒生,问道:“右相认为如何?”

  周寒生本不想参与大周立储的事情,但是现在不得不掺和一下。

  “回禀圣人,我想……问庐陵王一个问题。”

  周寒生的话令武则天提起了一些精神,她抬了抬手,示意他可以问问题。

  周寒生点了点头,面向李显道:“听闻庐陵王殿下,请人铸造了一面铜镜,长宽皆有一丈。不知来到神都后,是否让擦镜人到府上,磨过那面铜镜?”

  殿中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周寒生突然问这种问题,到底想要做什么。

  李显也愣了一下,但迅速反应过来,如实回答:“前日有擦镜人路过,我便将其请进门中,磨了铜镜。”

  “我记得有一句话,叫以铜为镜,可以……可以……”

  “回禀右相,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李显犹豫了一会儿,继续说了下去,“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这句话,是唐太宗李世民说的,而李世民是开创贞观之治的皇帝。

  周寒生忽然提出这句话,是在提醒李显,也就是支持李显成为太子。

  其实,武则天早就想要听从狄仁杰的话,让李显成为太子,可武三思半路杀出来,打乱了计划。

  今日早朝堂上,武则天也是想要等人提出,立李显为太子,随后顺水推舟。

  武承嗣看着周寒生的背影,原本也想争太子之位的他,站了出来。

  “启禀圣人,我也认为,太子应立庐陵王。”

  一时间,殿中哗然。

  李旦被废黜,武三思死了,现在在神都最适合当太子的人,就只有李显和武承嗣。

  李唐氏**的人早就被武则天逐一清除,按理来说现在在神都,武承嗣是最大的势力。

  然而现在武承嗣竟然说要立李显为太子,这是主动退出斗争。

  武则天几年前一直觉得武承嗣野心勃勃,但这几年武承嗣好似换了个人,如今又主动让出太子之位,她不由得赞许了武承嗣两句。

  周寒生回头看了武承嗣一眼,相视一笑。

  随后,武则天严肃道:“婉儿,拟旨,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

继续阅读:第246章 除夕夜宴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风云下的神都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