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寒生拿起澡豆,疑惑地问道:“绿娥,今天是什么日子啊?洗漱更衣,还让我用澡豆?”
“今日是正月十六,宫中设宴,婉相让你与她一同赴宴。”
“正月十六?”周寒生略作沉吟,“昨日才是上元节,不是应该正月十五设宴吗?”
绿娥用古怪的眼神打量了一下周寒生,说道:“你怕不是被关傻了!上元节宫中设宴三日,今日就是第三场宴席,由婉相主导。行了,你快些洗漱吧,免得婉相不高兴,又将你锁起来!”
“哎。”周寒生应了一声,听从绿娥的话,洗漱起来。
虽然上官婉儿近来对待自己就像对待阶下囚一般,但府上的人却没那么讨厌。
尤其是绿娥,还偷偷帮自己带话给沈秋夜,让其看顾好两家食肆。
洗漱完毕,穿上新衣服,周寒生对着铜镜看了看,红黑的配色,这分明是内卫的衣服,而且还是叶庭之这样统领级别才能穿的。
“砰!”的一声,房门又被推开。
上官婉儿一袭红黑襦裙登场,气场全开:“收拾好了吗?”
周寒生被锁的十几日,想了数种方法要让上官婉儿难堪,但一直未能施行。他忽然有种预感,今日上元夜宴,必有可以出手的地方。
“走吧!”周寒生高昂着头,越过上官婉儿,先一步走出门去。
上官婉儿眉头微蹙,冷哼一声,也朝府外走去。
两人上了马车,直奔皇城而去。
按照大周的习俗,正月十四、十五、十六,宵禁取消,无论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皆可走出家门和里坊,上街观灯赏月、载歌载舞。
皇宫里更是会大摆宴席三日,宴请朝臣。
上元夜宴第一日由太子李旦主导,第二日由左相武承嗣主导,而今日是第三日。
原本应由右相主导,然而右相狄仁杰被来俊臣诬陷,贬至彭泽县令,至今没有人坐上他的位置,就由上官婉儿代劳。
马车过了洛水上的天津桥,绕过修建到一半的天枢,在皇城的入口端门停下。
周寒生跟着上官婉儿下了马车,接受金吾卫盘查。
周寒生只到过皇宫一次,还只是去了东宫,未曾好好观赏过皇城的风景。
天枢虽修建到一半,却已经能看出它的威仪,若是建成,必然壮观。
掠过城墙,能看见太初宫各殿高耸的屋檐,还有几处著名的建筑。
有号称“万象神宫”的明堂,贮存“通天大佛”的天堂,亦有开创科举殿试的洛城殿。
只不过,天堂虽然已成型,但还没修建完毕。数月前,周寒生还在街上看见,招募工匠的公告。
上元夜宴的地点安排在了徽猷殿中,这座宫殿是太初宫三大殿之一,位于明堂北面。
上官婉儿亲力亲为,审查了所有的环节、膳食、殿中的布置等,不想有一丝差池。
周寒生一直跟在她身后,忙忙碌碌,不一会儿就临近了夜宴开始的时辰。
天色近晚,华灯初上,能清晰地听见“宫中传烛,小心祝融!”的梆子声。
殿中,内侍们还在做最后的准备。
上官婉儿环视一周,开口道:“两盏茶时间内上宾,莫要耽搁!”
她的声音虽然不是很大,却很有压迫感,一瞬间,所有的内侍全都行礼称喏,埋头苦干。
不用片刻,大殿便开始进人。
官员们井然有序地入殿坐下,相互攀谈寒暄。
这里的座位是按照地位高低排布的,越靠近武则天的官阶越高。
太子李旦身子不好,参加完第一日的上元夜宴,后两日均未到场。
武氏一族有特权,每年正月十六设家宴,不参加第三日的上元夜宴。
如此,离武则天最近的便是上官婉儿的相位。
周寒生装作内卫站在婉儿身旁,看着其他官员的座位,有点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但他的心思并不在那些官员身上,而是在低案的糕点上。
大周的糕点样式繁多、制作精美,宴席上的糕点更是精致诱人,许多周寒生闻所未闻。
他自问做菜做得好,能与司膳寺有的一拼,但在制作糕点方面,还是他们更为厉害。
正当他准备偷拿两块糕点尝尝的时候,殿外忽然传来一声高喝。
“圣人至!”
话音刚落,武则天就在内侍们的簇拥下,从殿外缓步走了进来。
殿中所有的人全都站了起来,作跪拜礼恭迎武则天进门。
这是周寒生第三次见到武则天,比起前几次,更是容光焕发,看上去连五十都不到了。
“都起来吧。”
武则天面带笑容,说话很慢,语气也很平淡,可气场却很强,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威压,或许这就是帝王的威仪。
尽管她让百官起身,却没有一个人随意动弹。待武则天坐下,众人才纷纷起身回座。
武则天举起酒碗,随意说了几句话,众人皆举起酒碗共庆上元。
至此,上元夜宴,正式开始了。
殿侧的乐师们奏起了美妙动听的音乐,一群舞姬快步至大殿中央,跟随着节奏翩翩起舞。
周寒生站在上官婉儿一旁,见她几乎不动筷,桌上的水果糕点更是碰都没碰。
周寒生不由得心里咒骂起上官婉儿,暴殄天物、浪费粮食,不知是不是因为一直盯着吃的,肚子不争气地叫了起来。
一道凌厉的眼神飞了过来,周寒生不禁打了个寒战。
他朝上官婉儿耸了耸肩,表示自己控制不了肚子饿。
上官婉儿翻了个白眼,看似不经意地将一盘糕点,推向周寒生靠着的桌角。
周寒生眉头一挑,心想嘀咕着:这时候倒是有一些人性了!
正当他喜滋滋地拿起一块糕点,想要偷偷塞进嘴里的时候,殿外忽然闯入一名惊慌的金吾卫。
上官婉儿最先注意到,立刻站了起来,挡在武则天座下。
官员们也相继注意到了这名金吾卫,纷纷停下杯箸,殿中热闹嘈杂的声音也减弱下来。
武则天收了笑意,问道:“何事?”
“报!北疆和倭国的使者突然来访,已过应天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