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功宴上,武则天带头喝得尽兴。
自武攸绪离开朝堂,武则天就再没有与他一起喝过酒,今日算是逮住了机会。
“武公,你待在嵩山这么长时间,也不回神都看看。”武则天笑着道。
武攸绪拿起酒杯,回敬了武则天,却没有回答武则天的话,就坐了下来。
武则天有些醉意,加上她十分清楚武攸绪的个性,没有在意他答不答自己的话,又自顾自地喝了起来。
等到武则天与武攸绪喝完,其他官员也相继来敬武攸绪,敬武司婧的人反而少。
武攸绪都一饮而尽,但他杯中装的并不是酒,而是茶。
上官婉儿和周寒生准备的时候,就考虑到武攸绪不饮酒,所以改换了茶。
酒过三巡,武承嗣、武三思等官员逐渐从庆贺的状态中出来,开始议论起了政事。
崔凝忽然站了出来,叉手道:“启禀圣人,武公终于还朝,如今还是个行军参谋的职位,还请圣人重新考虑他的官职。”
“臣附议。”陆知明也站了出来,但他回头看了武三思一眼,又道,“武公足智多谋,顾全大局,理应担当重任。”
武则天看了看淡定喝茶的武攸绪,虽然也很想要给他一个高位的官职,但还没有人提出她想要的答案。
武三思观察了一下武则天的神态,突然站了起来,道:“启禀圣人,文昌右相还空缺着,不如让攸绪担当此任?”
武则天眼神一亮,正想说话,却见武攸绪着急忙慌地站了出来,行了大礼。
“圣人!此次攻打倭州,我深感体力不支,所以想辞去白虎军行军参谋一职,回嵩山静养,还请圣人成全!”
说着,武攸绪跪拜在地,等着武则天同意。
武则天的脸色一下子就变了,原本是要给武攸绪加官进爵的,没想到他又来辞官了。
“武攸绪,你可想好了!”
武司婧和周寒生见武则天动怒,两人一左一右跪在了武攸绪身边。
“圣人,父亲攻打倭州时确实体力不济,而且这些日子舟车劳累,定是伤到了身子,还请圣人恕罪。”
等武司婧说完,周寒生接着开口:“圣人惜才,岳父自然应该承蒙圣恩,选择留下。不过……圣人既然惜才,也不会不顾岳父的身体,强行留他在神都。”
“你倒是会说。”武则天啐了周寒生一口,笑了起来。
周寒生得了上官婉儿一个眼神,与武司婧一起,将武攸绪扶回了座位上。
其余出来的官员,见圣人没有意向再留武攸绪,也都灰溜溜地回去了。
武则天又举起酒杯,正想与众位官员一同再畅饮一杯,武承嗣却突然站了出来。
“启禀圣人,方才武尚书所提,关于文昌右相的事,我有一提议。”
“自狄仁杰离开神都,文昌右相一直空缺,未有人选。”
“文昌右相一职甚为重要,既然攸绪身体不佳,无法胜任,应当考虑别的人选。”
武则天眉头一挑,问道:“你认为,当由何人任文昌右相?”
“回禀圣人,周寒生可担此重任!”武承嗣恭敬回道。
他的声音不大,却震惊了场中绝大部分的官员。
周寒生不过二十几岁的年纪,相比于文昌左相、婉相都要小得多,阅历也不多,虽然他的才智绝不输任何人,但在高位之人很难有同意此事的。
就连韦巨源,都觉得若是周寒生当了文昌右相,有些奇怪。
武则天眯着眼,一脸醉态地半躺在坐榻上,不知她是装作没听见,还是真的醉了。
武三思在一旁,嗤笑一声:“承嗣,怎么如此关心寒生了,今日庆贺的主角该是攸绪和司婧啊。”
武攸绪微微一笑,今日的目的并不是让武则天擢升周寒生,而是让武则天记着有这么一件事。
“攸绪和司婧得胜,自然是要恭喜的。”他站了起来,抖了抖身上的衣服,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拿起自己的酒杯,来到武攸绪和武司婧低案前。
“恭喜司天君与攸绪凯旋!”
武司婧起身回敬:“多谢叔父。”
武攸绪此时才慢吞吞地站起来,凑近武承嗣,冷冷道:“你莫要搞我女婿,若他出了什么问题,我同你没完。”
武承嗣笑着回应:“我只是觉得寒生非常适合担当文昌相一职,你与他相处了一段时间,难道未曾发现他的才能吗?”
武攸绪直接将杯子扥在了低案上,杯中的茶水尽数洒出。
周寒生正想上前调解,武司婧拦住了他。
武承嗣独自饮尽了杯中的酒,笑着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