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知是《风后八阵兵法图》中龙飞阵的一个变化,淡淡一笑,朗声说道:“走蛇静蟠徒翘首,缩身蓄势独待时。”,此话一出,虎头儿随即知道其意,传令左右将士两翼微退,挺戈亮剑,唯独前路的刀盾兵向前奔出百余里。南国士卒翘首亮刃,静观待发,不吟不动,气沉似海,果然是一幅蟠蛇蓄势盘卧的景象。伏羲循音朝着那人望去,远方山脉的山腰中左右一位白袍老者,那老者鹤发童颜,面容慈善,生得仙风道骨,不染尘烟,虽然是隔山远望,却不由得为这一股仙家之气所感,心中思索,却怎么也想不到那人是谁,暗忖:“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那人看似并非寻常之人,可又能是谁?”
俯身瞧去,见北方数千精骑一马当先,持枪猛挥,声势沉猛。然而立于前方的刀盾兵,垂足沉下身躯,躲于巨盾后,在敌军铁蹄之下,虽然略有伤亡,却也全然化解了“龙飞阵”中,那一计飞龙冲天时,那凛厉锋锐之势。
这时,两兵初次相接,阵形变化不大,转为冷兵战场之中短兵相接,蛮力拼杀的境况,这个时候若不再行变阵,将全然失了阵法中的厉害巧妙的地方,因为敌我双方的士卒实力相差不大,双方的死伤往往相差无几,也就是兵家之中常说的,“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虎头儿见敌军前军气势略挫,当即大喝一声,挺刀冲杀,率着身后将士大举扑向敌军,他纵马疾奔,手中长刀左斩右刺,如蓄势蛇首一般,虽然己方先前受到铁骑重挫,但锋芒却没有减弱多少,正自酣战。
忽听身侧风势一转,一股奇兵喝声大振,层层叠叠,声势浩大,列排挺戈,疾奔而来。然而,虎头儿身后将士早已如灵蛇一般,沿着前军蟠绕而上,紧紧杂于敌兵阵形之中。“龙飞阵”最具威力的神龙扫尾一拍之势,是从正侧之中分出的一道破敌制胜,凶猛诡异的奇兵,却是扑了个空,丝毫没能奏得奇效。
白袍老者听他道出的“蛇蟠阵”中的一变,心知“蛇蟠阵”虽然灵捷巧妙,变化无方,然而蛇如何斗得过龙。在《风后八阵兵法图》中,“龙飞阵”也正好是“蛇蟠阵”的克星,每一变均能将它压制得无法动弹。耳中听见伏羲口中道出的口诀,与阵法中的口诀全然不同,心中暗想:“敌将也太过寡谋短智,这‘蛇蟠阵’,谅你治兵多么了得,变化多么巧妙,又怎能是‘龙飞阵’的敌手?”
老目望去,见北国三军所列阵法,虎啸龙吟,威不可挡,而南国将士如灵蛇一般,紧绕龙躯,非但巧妙躲过两轮冲杀,而且在乱军之中阵形不乱,大有腾挪变化,伺机反噬的余裕,心中微微一惊,又想:“他这是怎么阵法,好生厉害。”,远远望去,远处的山顶上,有一将稳身高座,手端茶杯,看上去不骄不躁,气定神闲。他微微点了点头,望着三军,又道:“天虎咬颈不力挡,摔水深游冲身绕。”
“龙飞阵”虽然厉害,却略略弱于“虎翼阵”。这一变,是来自神龙颈间而天虎所咬,周身要害受制,空空扭腾天上云端,自然难为天虎的敌手,因而自陷死地,故装作失了反抗之力,摔身入海,天虎若是力图一举击败神龙,也需要随它一起坠入海中神龙,然而,神龙入海,那便是神龙的天地,这是一招诱敌深入,死地求生,巧施突击的阵法。
白袍老者这时视“蟠蛇”如“天虎”,自是将对面山上那个神秘年轻的将帅,视作生平大敌,不再存有丝毫小觑怠慢之心。
北国将士听闻,阵法一变,中路,前路,后路,左右两路数万人马,忽地四散而开。这么一来,五路兵马相互不能呼应,已是漏洞百出。虎头儿见到好处,心想“那贼兵铁骑来回冲杀,甚是厉害,我先拔了这支龙牙,在削它的龙爪,抽龙筋,剥龙鳞自是轻而易举之事。”,当下率着一小指长戈兵,杀将而去。
哪知,他策马奔出百余步,忽见敌军举兵呼啸,四方涌来,自己只怕多行一歩,前方便是凶险万分。饶是他*练阵法多时,老于此道,初一发觉处境生变,当机立断,勒马奔回。然而四方大军自他身后,层层切入,将近形成合围之势,他左冲右突,怎么也杀不出去,心中奎怒,挥刀斩下数人,大喝道:“奶奶的,这是什么狗屁玩意。”
那名魁梧将领大笑道:“匹夫之争,才用与短兵肉搏。战场杀敌,乃需阵法谋略,方为克敌制胜之道。”
这一句话,虎头儿常听伏羲提起,只是他气愤之下,急欲杀将泄愤,早已抛掷脑后,这是听他一说,暗叫:“不好,中计了。”
魁梧将领嘿嘿一笑,道:“这个时候才知道中计,已经晚了。”
虎头儿眼见四方敌将越煞越近,重重包围,喝声震耳,心中暗叹,只听伏羲说道:“常山蟠蛇无特异,首尾相连求生存。”,虎头儿心中一愣,暗想:“元帅为何早些时候不说,现在我已陷入重围,自身难保,怎能获救?”,回头瞧见左方右方,援兵猛进,南北两侧已然杀出一条出口,他脑中猛地一醒,暗道:“也对,也对,我奔得太远,元帅若是道出的过早,则敌军早有察觉,没等到援兵赶来,便已变换阵法,另出妙阵化解,所以直到现在才说出来。”
白袍老者见到虎头儿前后两路大军,自南北两处杀出一条血路,呼应主将,危机由此而解,心中暗自赞叹,“此人不但精通战法,更能摸准时机,伺机发难。能将这一套“蛇蟠阵”运用得这么巧妙,了得,了得。不过老夫自有他法,来治你!”
两军交战半个多个时辰,“龙飞阵”精妙之处,已尽于此,当即换阵。这两人初见阵法威势,为人化解,当即变换阵法。
(阵法,在冷兵时代,除了纵横捭阖,远交近攻等等兵家战略之策以外,在战场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也是冷兵器时代的一个必然产物。《孙子兵法》中的第三章《谋攻篇》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伐谋,伐交之计用谋略破敌,比如:借刀杀人,隔岸观火,远交近攻,挑拨离间等等,己方不费一兵一卒,达到令使敌国屈服的目的。然后,各国均有才智过人之士,往往对方计谋一出,相应的化解应对之法,早已了然于胸,萌芽一生,早已化劫难于无形。而“伐兵”,两军交战,却是随处可见的。
在冷兵战场,若是排除军心士气,部队编制,军法军规,将领才德等,这类一些较为容易生出强弱差异的情况。敌我双方短兵交接,死伤人数往往相差不大,也就是刚才提到的: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然而,若能巧妙运用阵法,达到以众击寡,避实就虚的目的。那么这场用我方士卒的性命,去兑换提防士卒的性命,单调惨烈砍杀,人数攀比的竟争,也能变得奇谋百出,惊心动魄了。)
伏羲眼见天色渐暗,若是在行鏖战下去,徒增兵士伤亡,全无巧妙可言,对左右下令,鸣金收兵。白袍老者乃是久经沙场之人,见到这一场仗,双方死伤相若,再行交斗也全无意义,竟不追*。
回到军帐,虎头儿摔着部将,来到主帅营中,见到伏羲正在勘察地图,道:“元帅,这般鏖战下去,不知是否有良策?”
伏羲道:“鏖战便是良策。”
虎头儿一愣,道:“我方死伤之数与那老匹夫一般般,鏖战下去,有何好处?”
伏羲道:“其一,北国将士远道而来,粮草供给十分不便,北国久攻下去,只会有败兵之灾。其二,明日大战,我已有计较,安排军中事务便早些回去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