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于宁一最先出帐篷,询问有什么事,紧接着,顾炜衡也出来了,陶景和梁可本来就还没真睡着,也赶紧穿好衣服出来查看情况。
从主营地过来的是两人,一名四十来岁的男性,是和他们关系最好的肖哥,还有一名三十来岁的女性,是肖哥的妻子,梅姐。
两人很喜欢自驾游旅行,除此,也喜欢骑行和跑步等户外活动,两人爱好相投,故而结成伴侣,一直也没有要小孩儿。
两人都晒得比较黑,经常晒太阳也比同龄人显老一点。
肖哥看了看钻出帐篷的几人,说:“你们都没事吗?”
于宁一问:“是出什么事了?”
梅姐说:“刚刚,有几个人拉肚子,拉得还比较严重,可能是今晚的某样食物有问题。我给姜涛发了信息,她没回,我们怕你们也出事了,就过来问问。”
“啊?”梁可轻声惊呼了一声,侧头去看于宁一。
谁能想到于宁一铁口直断,说要注意食物安全,这时候就发生了这种事。
于宁一完全没有吃主营地处的食物,想来不会出什么事,但其他人或多或少都吃了一些,于是,包括于宁一在内的所有人,顿时脸色就很精彩。
于宁一一直以来就是反对大家在外面乱吃东西的,认为到了野外食物中毒无法及时就医会让小问题也变成大问题,而其他人,则多会认为越是在外面越是要放纵自己好好享受口腹之欲,不然人生还有什么意思呢。
于宁一倒没有因为自己之前建议过大家别乱吃而在此时流露出优越感,他反而更担心了,还叹了口气,又就着营地里的露营灯看了看身边几人。
陶景、梁可、顾炜衡,他们三个小年轻都流露出尴尬和窘迫,于宁一于是又把视线转开了。
顾炜衡看了看其他人,说:“我没事,你们呢?”
梁可也说:“我也没问题。”
陶景则皱眉道:“食物中毒有潜伏期,有的人潜伏期短,有的潜伏期长,现在没事,不代表之后不会发病。不过,我们吃得都不多,即使真吃到了有问题的食物,问题应该不会很严重。”
她所说是有道理的,他们在自己这里吃饱了才去主营地玩,在主营地里对各种食物都是浅尝辄止。
于宁一说:“姜涛和黎九章两口子带孩子已经睡着了,既然没起来,想来是没什么事。主营地那些食物中毒的人,情况严重吗?需不需要我们帮忙?”
肖哥说:“我们过来的时候,有两个人还吐了,拉肚子的也挺严重的,他们自己已经找了药吃了。这种事,别人能怎么帮忙?既然你们没事,那我们就先回去了。”
于宁一说:“他们吃的什么药?这种时候,最好还是先催吐。”
于宁一讲话很直接,对肖哥也是质询的态度,这让在营地里有很高地位的肖哥不太高兴。
肖哥说:“都是他们自己吃的药,具体吃了什么,我就不清楚了。我只是和晓梅担心你们,来看看你们的情况,要是你们没事,我们就先回去了。”
于宁一说:“谢谢你们。是这样的,我们几个都是医生,不知道姜涛告诉过你们没有,她老公黎九章是感染科专科医生,主要便是负责腹泻患者的,我们应该可以帮上忙。”
于宁一把情况讲得这样清楚,肖哥便也转变了态度,很惊喜,说:“那真是太好了,队伍里有医生,可以安心不少。那麻烦你们去帮他们看看,他们药吃得对不对,要是必须做催吐,我也会一点,可以帮忙。”
于宁一侧头吩咐陶景:“小陶,你去把黎九章叫起来,说说主营地里的事,让他和我们一起去看看病人。”又对肖哥说,“我们等下黎九章,就过去看看。”
肖哥说:“那麻烦你们了。”
“不麻烦,都是应该的。”于宁一说,“我们也带了一些药,我去拿上,看用不用得上。”
梅姐在旁边也长松了口气,说:“我们运气不错,遇到医生。”
于宁一又忧心说:“不过,要是病情严重,还是得连夜去医院。从这里开车去县城,应该一两个小时就行。”
梅姐说:“只是拉肚子,应该不至于非得连夜去医院吧?我和肖哥以前在路上也出过拉肚子的事,最严重的也是一天就好了。”
于宁一没有顺着梅姐讲话,反而严肃道:“很需要去医院。每年因为食物中毒死的人可不少,你们以前没事,不代表这次其他人也那么好运。”
他这话太不给人面子了,肖哥和梅姐都被噎了一下。
在旁边的梁可和顾炜衡已经习惯了于宁一的讲话方式,又经常被陶景科普,两人早就知道拉肚子也会很严重,甚至会死,所以这时候不觉得于宁一的要求有问题。
黎九章家的帐篷在三顶帐篷中靠西的地方,后方接近陡坡的位置停着他家的车,这里距离主营地最远,黎家三人刚刚都没被吵醒,陶景过去帐篷外叫他们后,他们才醒了。
黎麦年纪小,睡不好觉会哭,所以只有黎九章出了帐篷,姜涛依然在帐篷里带孩子睡觉。
陶景小声对黎九章讲了刚才肖哥来提醒的问题,又问:“你们没事吧?”
听闻有人严重腹泻,黎九章也皱了眉,他说:“暂时没事。不过我们没吃多少,想来问题不大。”
陶景也希望自己这个团队被幸运女神眷顾,不然他们这才刚开车出来,第一天就被放倒了,那后面的旅行计划也只能搁浅,转头回城了。
陶景说:“主营地那里出了事,我看于哥的意思是要去帮忙,所以让我来叫你。”
去帮忙自是责无旁贷,黎九章说:“好的,我家里带了不少药,希望可以帮上忙。”
于宁一、陶景和黎九章准备随着肖哥、梅姐去主营地,梁可和顾炜衡也想去帮忙,被于宁一阻止了。
“你们去了不一定帮得上忙,反而还可能触碰到污染源,不如就留在这里。要是有什么需要你们的地方,我们再叫你们。”
虽然大家公认于宁一“不给人留面子”,但他的话的确比较有威信,梁可和顾炜衡不敢和他对着干,当即答应下来,留在自己的营地里。
于宁一又去开了自己车的后备箱,从里面拿出一盒乳胶手套,又拿了用来装东西的自封袋以及油性笔、一次性吸管、镊子和垫单,还拿上了口罩,这才带着这些东西去主营地。
黎九章也带上了他家的药箱,陶景抱着乳胶手套、垫单和自封袋,边走边说:“于哥,简直要给你跪了,你居然带了这么多东西,难道本来是准备来野外处理疫情采样?”
于宁一说:“我可不受你的跪。我还没那么老,又不是你长辈。”
陶景和他嬉皮笑脸说:“这都什么年代了,我也不跪我家长辈。”
梅姐很好奇,说:“带自封袋去,是装没吃完的食物?”带着没吃完的食物和患者一起送去医院,医生更容易判断患者是因什么食物中毒,就像被毒蛇咬了,最好是要带毒蛇一起去医院,医院才能以最快速度判断出患者应该用什么解毒血清,保住患者性命,吃野生菇中毒也是一样,最好要带吃的野生菇一起去医院,方便医生判断。这些知识,梅姐比较清楚。
于宁一说:“是这样。不过,也需要采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如果医院要进行检测,就有样本,对诊断患者是什么中毒、感染了什么比较方便。”
梅姐说:“这样啊,那真是比较麻烦呢。”
几人说着话,已经到了主营地范围。
主营地有三辆房车,五辆越野车,还有九顶帐篷,此时越野车和帐篷所在的区域比较热闹,有各种声音,三辆房车所在的区域就很安静,想来住在房车里的人问题不大。
陶景虽性格开朗,但不完全算是自来熟的人,只是,自从上班,她跟着于宁一去参与处置了几次疫情,每每要接触不少人,厘清这些人在疫情里的位置,慢慢她就被潜移默化,形成了一点去观察周围人和环境的职业病,这和某些警察同志喜欢观察人差不多,只是观察的方面不一样。
例如,陶景会不自主地暗中观察其他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行为里是否有无意识下“抠鼻子”“揉眼睛”“各处摸物品”“是否洗手”“拿着一件东西碰了A处又放到B处去接触了别的物品”等等,她会无意识地注意人的轨迹,以及不可见的“污染源”物品的轨迹……
这种无意识的习惯,她自己也不太在意,不过形成后,渐渐就会在生活里控制自己不要四处去触碰,不要乱放东西,好在她这时候还没有发展到要限制别人的行为的地步,所以尚且还没有发展到被他人介意的洁癖的地步。
因为新形成的这个职业习惯,陶景在两三个小时之前在主营地玩时,便记住了每个在营地里的人,以及这些人之间的关系,甚至记得住大多数人的小习惯,这些小习惯,那些人本人也不一定意识得到。
陶景将手里所有东西放到于宁一的怀里去,又拿了一大张垫单铺在营地中间还没有撤掉的桌子上,这才示意于宁一和黎九章把物品放到干净垫单上。
大家在一起工作,只要合作过一次,就能互相明白对方的意思进行工作上的配合,更何况陶景和于宁一一起工作这么久了。大家放好东西,便开始分工了。
于宁一说:“我和黎九章跟着肖哥去看患者,小陶,你跟着……”他看向梅姐,梅姐马上自我介绍,她姓傅,叫傅晓梅。
“你跟着傅女士去看看营地里其他人,然后再问问大家晚上都吃了些什么,最好记录一下,也许可以分辨出是什么食物导致了食物中毒,缩小有毒食物的范围,这很重要,至少可以把没有吃那种食物的人分辨出来,吃了的可以尽早干预。”于宁一说。
傅晓梅道:“唉,咋叫我傅女士呢,叫我晓梅就行了。”
于宁一略尴尬,对她笑了笑,又和肖哥说:“那我们先去看患者的情况?”
肖哥点头应了,带着于宁一和黎九章去看患者。
于宁一对黎九章说:“我给你做助手。”
黎九章深吸了口气,赶走瞌睡,说:“先去看看吧,希望不严重,那也就不需要做什么。”
**
陶景接受了任务,和梅姐一起,从最靠近路口的房车开始做工作,陶景用一个自封袋套上了手机,用语记功能,录入情况。
梅姐和肖哥是下午才到这个营地的,只比陶景他们早到一两个小时,不过肖哥人面广,又善于社交,下午和晚上的时间,已经和营地几乎所有人都混熟了,俨然成了营地里的主事者。
梅姐说:“出门在外,就要互帮互助。”
陶景说:“是啊。我们去把所有人都拉入一个群里,让大家在群里接龙吃了些什么,效率应该最高。你看呢?”
梅姐说:“是个好办法。”
两人接近的第一辆房车里住的是一对六十岁上下的退休夫妻,两人还带了一条狗,就是那条在草地里乱拉的拉布拉多,两人一狗住在车里,他们睡得最早。
梅姐去敲了车窗,和车里的阿姨说了几句什么,阿姨便下车来了。
阿姨姓范,范阿姨说:“我和老齐肠胃不是很好,晚上没怎么吃他们准备的东西,就吃了自己煮的面条和肉丸子,还有一点桌上的水果干,其他都不敢吃。我和老齐都没事,不肚子疼。”
“嗯嗯,好的。”梅姐说。
陶景提出加群,范阿姨倒是没反对,加了梅姐拉的群,梅姐又把很多其他加过微信的人拉进了群里。
陶景记下了范阿姨及她的老公的饮食情况,又问两人是几点到营地的,中午吃的什么。
范阿姨便说,她和老齐开房车带着狗旅行,这几天运气好,和之前认识的车友遇上了,所以这几天都是一起,他们是下午三点多到这里,因为这里不是成熟的营地,准备只住一晚就走,中午他们则是在前方县上餐厅里吃的面条,和车友一家在一起。她老公因为要开车,早早就睡了,有什么事,她来处理就行。
和他们一起来的车友又被她拉进群里了,便是陶景认识的廖姐。
根据范阿姨所说,廖小妹四十岁出头,她老公是做生意的,家里颇有家资,所以那辆房车也最好,要八十来万呢,她老公姓向,六十岁上下,和廖小妹是三婚,他的第一任太太早年就过世了,第二任太太和他离婚了,他和第一任太太有一个女儿,长女的年纪不比廖小妹小多少,和第二任太太有一个儿子,这个儿子二十多岁。
老向和廖小妹两人经常出门自驾游,就买了这辆八十多万的房车,两人和范阿姨他们在另一个房车群里互相认识,要是路线一致,他们便会结伴而行。
廖女士他们的车就在范阿姨他们的旁边不远,范阿姨在微信里给廖女士发了消息后,廖女士和她老公向先生就从车里出来了。
两人应该之前就睡下了,这时候都穿着睡衣。
向先生不高兴地皱眉说:“大晚上的,又闹什么?”
廖女士已经被拉进营地群里了,营地群在讨论食物中毒的事,她看到群里聊天的内容了,便看向范阿姨、梅姐和陶景,说:“你们叫我们出来,是群里说的食物中毒的事?”
梅姐说:“是啊。现在好几个人食物中毒拉肚子了呢。就来看看你们的情况。”
陶景说:“也希望大家在群里接龙写写自己和家人吃了什么,有没有食物中毒的情况出现,这样就可以排查出是什么食物导致的食物中毒,这样,就可以给吃过那些导致食物中毒食物的人提前催吐,而没有吃过的,就可以安心了。可以减少食物中毒对大家的影响。”
陶景毕竟年轻,又才刚工作一年,脸嫩,也总流露出一丝纯真,之前在营地里玩,比较讨喜,也让人没有戒心,不过这时候开始正经处理事情了,她也容易没有威信,不让人信服。
但她刚刚的那一席话的确头头是道,廖女士不由听得愕然,有些不安起来,忐忑道:“我和老向,现在没什么事,应该没有食物中毒吧。”
她说着,去看自己老公,向先生抱着胳膊,说:“我没事呢,哪里那么容易食物中毒哦。”
梅姐说:“不管怎么样,还是先在群里接龙,写写自己今晚吃了些什么吧。”
向先生一向觉得女人不能主事,所以对梅姐这话不高兴,说:“统计大家吃了什么?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这有什么好统计的,那些自己闹肚子的,吃点药熬过去不就行了,或者现在去县上医院也行啊。”
陶景略有些尴尬,解释说:“这又不是什么费力的事,在群里接龙填一下吃了什么就行。”
向先生看了看陶景,陶景穿着简单的T恤和牛仔裤,但明眉白肤,让人印象深刻,向先生把陶景从上到下打量了一番,教育道:“你们年轻人,真是不会干事。这太费力了,没意义。照我说,你不如回去睡觉。”
陶景尴尬,知道和他这一类人做什么解释也是无用的,再者,她很不喜欢向先生,晚饭时间,向先生就倚老卖老,在营地里几乎和所有年纪较轻一点的女性搭讪聊天,当然,也和她搭讪过,不过陶景当时谢绝了他,没有搭理他。陶景不知道廖姐对她老公的这种行为作何想。
陶景不想和向先生交谈,干笑了两声,对廖女士说:“自愿原则,想在群里接龙的就接龙。”
群里现在已经有二十九人了,据陶景自己的判断和梅姐所说,在这里的所有人,至少每一家是有一个人进群了,有的人家还都加了进来,也有的人还拉了自己亲属加了进来。
陶景在群里进行了说明后,率先发了自己到营地的时间,到营地后吃了什么,以及暂时没有食物中毒迹象,范阿姨很支持工作,也让陶景帮忙接龙了,她说她女儿和陶景差不多大,在一家文化公司上班,自己养活自己,所以看着陶景很亲切,说,年轻人愿意干活做事,那是应该支持的。
向先生看陶景并不听从自己的建议,就不太高兴,呵斥他老婆廖女士,说:“这些小姑娘家,不知道在干些什么,你不要去掺和。”
廖女士有些尴尬,没有在群里接龙。
陶景在群里发了说明,便陆续有人在群里接龙了,因为大家其实很想知道到底是什么食物造成了食物中毒,要是自己没吃,那不就放心了,如果吃了,那就提前预防一下,怎么也没坏处,这是利人利己的事。
向先生本来没加入群,但看他老婆在群里和别人聊天,就又要求他老婆把他拉进群里去,然后看到别人纷纷接龙后,他就说:“看到接龙就回,就和被驯的狗一样。”
他讲这话,声音可不小,在房车旁边的众人都听清楚了。
陶景很想怼他几句,但又忍住了。
廖女士说:“要是没什么事,那我们还是回车里睡觉吧。”
她对着陶景等人有些歉意地点了点头,把向先生拉走,回了车里。
梅姐说:“这个老向,还是生意人,脾气这样,这生意到底是怎么做下去的。廖姐也是,脾气真好,要是我,我可受不了这种人。”
陶景叹息一声,心说向先生不只是廖姐的老公,还是她的老板啊,要靠老公给钱生活,的确就没有办法硬气。
范阿姨安慰说:“小向除了有点大男子主义外,倒没其他毛病。我们认识有些时间了,只要顺着他的话,他倒是个好人,也愿意帮忙。”
梅姐笑了笑,没接这话。
又过了一会儿,在营地的几乎所有愿意接龙留下饮食情况的人也都留下信息了,有的生病的人无法自己填写情况,也让同行者帮忙填了。
陶景站在范阿姨家车旁露营灯边将接龙的所有数据导进文字处理软件里进行编辑,收集统计到三十五人的饮食情况,据陶景所知,整个大营地也只有三十多人,这三十五人,差不多就是除了向先生和廖姐之外的所有人的情况了,陶景在刚刚甚至也帮于宁一和黎九章等人填了情况。
这35人,已经出现食物中毒的共9人,男性6人,女性2人,15岁孩子1人,他们的共同点是9人都吃了烧烤海鲜,其中8人喝了豆浆机打的新鲜豆浆,其他食物在其中没有统计学的意义。
今晚的烧烤是一名四十多岁叫“董叔”的男人家里操办的,他家人比较多,开了一辆房车出来,这辆房车就是廖姐和范阿姨两家的房车之外的那辆房车,人员包括他,还有他的妻子梁姐,他妻子的闺蜜夫妇顾老师和高小姐,以及他的一儿一女董涵和董垚,一共六人,因为他家的房车小,人又多,所以没住在房车里,依然是搭了帐篷,住在帐篷里。
他们和陶景他们一样,都是从S城出发,不过,这里是他们的第二站,他们慢慢玩,之前在县里已经住过一晚了,在县里买了食材,专门来这里露营加野炊。
那些用于烧烤的食材,一部分是董家带的,还有一部分是营地其他人家拿出来一起吃的。
经过陶景询问,那个新鲜豆浆,则不是来自董家,而是从山里往S城走的向家贡献出来的,由向先生打了豆浆,带去放在大餐桌上,想喝的就自己倒了。
据描述,那豆浆味道还不错,是多种豆子混合打的。
这些信息,陶景自己汇总后,便又找梅姐做了确认。
现在食物中毒的9人里,董家便有4人,腹泻的孩子也是董家的老大董涵,刚初中毕业。
陶景把情况一总结,对梅姐说后,梅姐非常赞叹,说:“你总结得真快。”
陶景轻叹说:“我们工作就是做这些。我是公卫医生。”
陶景又说:“吃了烧烤海鲜的,一共有29人,已经发病的是9人,喝了豆浆的,11人,发病的8人。梅姐,把这个情况直接发在群里,是不是不太好?可能大家会责怪董叔和向先生家里了。”在疫情发生时,受害者里很容易出现责怪他人的情况,陶景其实是不希望发生这种事的。
梅姐想到自己和肖哥也都吃了烧烤,只是吃得少,也没喝豆浆,她心情也不太好,说:“你就发在群里,也没什么,是大家自己选择吃的,能怪谁呢。董家又没坏心思,反而是知道分享给别人的好人。老向那人,虽然人有些凶,不太会做人,也不是坏人。他也是好心,才把家里的豆浆打给大家喝,也没强迫谁喝,都是大家自己倒来喝的,这怪不到董家和老向嘛。”
陶景以前是做事直接,不会多想的人,但和于宁一一起工作了一年多,于宁一在生活里是很直接的人,但工作里,做事却是会思索很多,做到面面俱到的人,陶景作为他的徒弟,多少学到了一点。
陶景说:“我让大家报吃了些什么,是为了所有人好,但我个人,并没有权力下结论,我把这个分析发给我老师看看再说。”
现在分析的结果是海鲜和豆浆最有可能有问题,海鲜的问题暂且不说,因为董先生一家自己就食物中毒了,但向先生家里可没食物中毒,但凡她在群里发出豆浆可能有问题的判断,那向先生肯定会马上在群里开骂,所以这事还是交给于宁一来判断要怎么做更好。
梅姐问:“你老师?”
陶景道:“就是刚刚和黎哥一起去看食物中毒患者的那个,叫于宁一。”
梅姐说:“他啊。是个很专业的人呢。”
看得出来,梅姐对于宁一已经没有意见,反而是很信服的。
范阿姨和她老公老齐既没吃海鲜也没喝豆浆,只吃了主营地里一点水果干,根本没问题,陶景安慰了她后,她就回房车去继续休息了。
陶景则和梅姐去找了于宁一,这时距离他们分工工作已过了二十几分钟,就这点时间,于宁一和黎九章已经对愿意进行催吐的患者进行了催吐和补液,于宁一又采集了几个患者的呕吐物,进行分辨后,得出结论:导致他们食物中毒的食物最大可能是烧烤里的海鲜。
这海鲜是董家在县上菜市场买的,包括虾、扇贝、鱿鱼、蟹棒,购买到的时候,就是处理好的,是可以直接用于烧烤摊烧烤的,如果果真是这些海鲜的问题,等回到县里,还能去找摊主赔偿。
陶景把自己流调了解到的信息转给了于宁一,说:“于哥,你看这个分析对不对,如果没问题,要不要在群里发调查结果呢。”
于宁一认真看了,说:“这个分析没什么问题。”
陶景说了豆浆和向家的事,问:“那要把分析结果发在群里吗?如果发了,估计会产生很大矛盾。”
陶景晚上没喝豆浆,原因是她到主营地时肚子是饱的,而且在小营地时就喝了太多冰红茶了,再喝不了什么,她也没吃海鲜,但是吃了董叔烤的肉和素菜,现在并不清楚随着时间推移,会不会出现食物中毒症状。
而一共有29人都吃了烧烤海鲜,如果真是海鲜的问题,那大多数人现在还没有发病,当然,吃了的也不一定就会发病。一般没发病的人,是很难会接受催吐的,不催吐,之后发病病情是轻是重也无法提前预估。
于宁一说:“我看了群里,提供豆浆的向家夫妇在。”他刚刚才加群,所以看不到之前群里的聊天情况,又问,“向家夫妇有回复什么吗?他们自己喝了豆浆没有?”
陶景说:“他家没有接龙吃了什么。那个向先生很大男子主义,不让他老婆廖姐回复。”
于宁一说:“听你说的,他老婆人并不差,那你单独在微信里问问他们,喝没喝过豆浆,吃没吃过海鲜。”
陶景愣了一下,心说自己刚刚脑子什么毛病,居然没有想到可以这样做,于是赶紧去单加了廖女士的微信,她本来担心廖女士不会加她,没想到廖女士加了,还问她是有什么事。
陶景就问了她和她先生吃过海鲜烧烤没有,喝过豆浆没有。
廖女士回:“老向应该既吃了海鲜烧烤也喝了豆浆,不过我晚饭在自己车上吃得多,又要减肥,就既没有没喝豆浆,也没有去吃烧烤,怎么了?”
陶景心说居然这样啊,回:“没什么。今晚的食物中毒可能是海鲜烧烤和豆浆的问题,你先生睡了吗?”
廖女士过了一会儿才回:“他睡了。”
陶景回:“那你注意关注一下他的情况吧,也许他也会出现食物中毒的症状。”
廖女士回:“他没事呢。”
陶景回:“食物中毒会有潜伏期,现在没事,不一定之后一直没事。”
廖女士回:“哦。我知道了。”
陶景又问:“你先生打的那个豆浆可能有问题,你们那个豆浆,是放了些什么?”
廖女士回:“这个,就是一直在吃的那种,放了黄豆、黑豆、鹰嘴豆、红豆,别的都没放。我家一直喝,就没出过问题。你是不是搞错了。”
陶景说:“豆浆没有煮熟,会含有皂素、蛋白酶抑制物等等有害身体的物质,让患者出现腹泻呕吐、头晕乏力恶心等食物中毒症状,一般喝了后,一两个小时就会出现症状。”
廖女士回:“我家之前一直这样吃,没出过事。那个豆浆机是自动的,不会打不熟豆子。”
陶景说:“之前您和向先生两人吃,只打一点豆子就行了,豆浆自然更容易熟。这次打很多,要是豆子没有先泡好,豆子又多,就有可能会出现豆子没被都磨好,没都煮熟的情况。”
廖女士生气道:“你这是什么意思,这不是给我家扣帽子嘛。小陶,我之前是很喜欢你的,你怎么能这样看着我好欺负,就把这种罪过扣在我的头上呢。”
陶景顿时窘迫又难过,一时不知道该回什么了。
于宁一又用消毒湿巾擦了手,看陶景皱着眉,一脸窘迫和难过,不由问:“怎么了?向家怎么回你。”
陶景叹道:“就是那个样子嘛。向先生既吃了海鲜烧烤又喝了豆浆,他老婆廖姐都没吃。于哥,你要不要看?”
她把手机递给于宁一,于宁一犹豫着接到手里,大致看了一下陶景和廖姐的聊天记录,然后把手机还给陶景,安慰她说:“别往心里去。人的第一反应多是这样。不过,这挺奇怪的……”
陶景疑惑地问:“怎么奇怪了?”
于宁一说:“这位廖女士,居然一直不睡觉,你一加她,她就回应你了,她在群里却没有回复信息。”
陶景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已经过了夜里十二点了,陶景困得打了个哈欠,说:“虽然没有回复群里的消息,但她应该还是在关注这事的吧。”
于宁一说:“就是说,她一直在群里看别人发的消息,很在意这件事。但是,你问她情况,她又想撇清这件事。”
陶景又问:“我是不是不该和廖姐讲那么多,让她应激起来了,现在要怎么办呢?”
于宁一说:“我们现在不是在工作,只是作为一起露营的人,给别人提供一些帮助而已。你不回她也没关系,就不回了。”
“啊?”陶景心说还能这样,她又问,“那我要在群里说,是海鲜和豆浆的问题不?”
于宁一说:“你不用在群里回什么了,我来处理这件事了。”
陶景好奇地问:“怎么处理?”
于宁一说:“直接去找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