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高振虽然不怂,但是并不是一个犟种。于公于私,他都应该给蓝玉赔礼道歉然后打开城门。事实上他也确实这么做了,但是蓝玉的大军仍旧是不原谅的态度,进城门的时候,蓝玉的征北大军一个个趾高气扬,恨不得就用鼻孔看人了。这要是没有蓝玉和军令的限制,他们也许直接就会把唾沫吐到人家守军的脸上。
但凡有功劳的人,都会骄傲。而且骄傲的程度和功劳大小成正比,和个人智商成反比。蓝玉的远征军打了前所未有的打胜仗,所以尾巴都要翘到天上去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朱元璋如此忌惮骄兵悍将的原因。他们自恃功高,常常不懂节制,不会收敛,靠着自己有功劳就欺压别人。打仗的时候,他们是一支利箭。但是和平的时候,他们就变成了一根刺,让朝廷和社会都苦不堪言。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大明战功最大的是徐达,但是他基本上就没有犯过什么错,也没有娇纵之气,所以才会得到朱元璋无条件的信任。他被称为大明的长城,也是真正的大明战神,但是这徐达居然人品都没什么缺陷,这就让其他人就有些无地自容了。就好像冯胜,他在任何一个朝代都会是一个很出色的将领,但是在洪武年间,他也只能排到三四名。当然不是因为他不够优秀,而是因为徐达常遇春太过优秀了,人家打仗不仅赢,而且还不惹祸。所以跟他们二人一比,冯胜犯得小错误在朱元璋看来也就比较严重了,这也导致冯胜在往后的岁月里都长叹:既生达何生胜啊!
蓝玉此时也是有娇纵之气的,毕竟他刚刚完成了封狼居胥的伟大壮举,达成了武将的最高荣誉,而且还把北元直接就给打散了。他还这么年轻,为什么不飘?但是朱标在他出征前找他谈话,给他的劝慰,就好像是一面镜子,让他无时无刻地都会冷静思考,反思自己。如果没有朱标,那他现在将会闯出了三大祸事。
第一,私占天元帝妃嫔公主,这事说大可大,说小可小。但是肯定会让朱元璋不开心。自己在他心中的评价难免降低。
第二,私吞私分北元金银财物,这也是朱元璋的大忌讳。
第三,也就是昨天晚上炮轰喜峰关。如果这炮真的开了,那就是给朱元璋一个杀自己的理由。等到他功高盖主,或者没用的时候,朱元璋可以直接把着事情拿出来说,给他扣一个造反的帽子。到时候他也只能任人宰割。
说到底,朱元璋是朱元璋,朱标是朱标。蓝玉是朱标的妻舅,却不是朱元璋的。朱标对他推心置腹,多有容忍,并不代表朱元璋也会。所以他做人做事还是要收敛一些,要不然可能就等不到朱标继位,自己大展拳脚了……
越过了喜峰关,接下来的路程都很顺利,蓝玉也终于抵达了应天。刚到应天,蓝玉就受到了朱元璋的隆重迎接,因为他捕鱼儿海一战的军报,朱元璋早就已经收到了,只能说满朝文武都在期待着他凯旋而归。朱元璋兴奋之余当即下令,将举行庆功宴和受封仪式,定在了三天后。而这三天时间,就是让蓝玉去准备准备了。
蓝玉到了应天第一件事,就是交出了兵权。既然仗已经打完了,那你也就别再带着二十多万大军了,直接交给兵部吧!朱元璋不愧是带过兵的人,他深知蓝玉大军此时已经生出骄纵之心,于是他直接打乱了原有的编制,将大军分开。基本上人人都得到了升迁,但是却没得到实权,反而被送去其他的各个地方。不得不说,这一招确实是高明。
蓝玉回到应天的第二件事,就是缴纳战利品。七万多俘虏,包括北元的王公贵族,天元帝的公主妃嫔,悉数交给了朱元璋处理。而缴获的金银细软,几万头牛羊,也都交给了朱元璋。为什么是几万头牛羊呢?毕竟人家大军一路上也要吃喝的嘛,少了几万头也可以理解。然后蓝玉又跟朱元璋汇报了一下关于每人赏银十两的事情,朱元璋直接就拍板同意了,甚至给涨到了每人二十两。毕竟蓝玉几乎把北元的家底都给搬回来了,区区四百万两银子,还真的只是一笔小钱。
至于蓝玉回到应天的第三件事,那就是去拜见太子朱标。他越回想这段时间发生的事,就对朱标越佩服。他觉得朱标已经超越了神机妙算的范畴,好像直接窥探天机然后剧透了。要是没有朱标的劝慰,他还指不定闹出多大的乱子来呢。就像朱标说的那句:打完了这一仗,才是更艰难,更要注意的时候。蓝玉也深有感触。
这些天想要开拜见蓝玉的人简直是太多了,蓝玉府上的门槛都快要被踏破了。但是蓝玉以征战太累为理由,闭门谢客,谁也不见。转身就在夜里,偷偷去见了朱标。
蓝玉这次可给朱标带了份大礼,他直接让人塑了个朱标的金身。虽然不是等比例的,但是纯金所塑的金身也壕无人性。但是朱标看了这份礼物却开心不起来。
“蓝玉大将军,你这是……”
“我这一路,如履薄冰!如果没有太子殿下的劝慰,我必将铸成大错,所以蓝玉是特地来报恩的!”
朱标挠了挠头。
“这个报恩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也不用给我塑个金身吧!这报恩方式有点太硬核了,毕竟我还活着呢,还不用把这东西摆在庙里……”
“那就请太子殿下放在殿内,然后让儿子和女儿每日都来参拜,也可以上些供果和香火什么的嘛!”
朱标:“大可不必!活人用不着香火!等我没了再来这一套吧!我觉得我还能活挺长时间!”
“那我这金身已经做好了,该怎么处理呢?”
朱标直接打了一个响指。
“这还不简单嘛,直接融化了做成金锭金条,折现岂不是更好。到时候你一半我一半,岂不是比现在这只能看和上香要好得多!”
蓝玉听到朱标这么说,也面露为难之色。
“这已经铸成了太子殿下您的模样,这时候再给融化了,是不是寓意不太好?”
朱标直接一摊手。
“不要在意那些细节,老话说得好,百无禁忌!你要是觉得为难,那我到时候派人去化成金锭金条,然后到时候送到你府上就是,来点实惠的不好吗?放心,我肯定不会让人家发现的。要不然到时候再传出些谣言,说什么太子殿下与蓝玉将军之间不只是亲情,还有恶俗的金钱交易,那就不好听了!”
蓝玉听得一头雾水,但是还是点了点头说道。
“那就有劳太子殿下费心了……”
接下来的时间里,蓝玉跟朱标讲述了这一次出征的所有遭遇。作为穿越者,朱标当然知道故事走向,但是从当事人口中听到了具体细节,他仍然觉得有点震撼。等蓝玉说到封狼居胥的时候,朱标觉得自己心中的豪气也被点燃了
南京城,阳光照耀在宏伟的宫殿之上,熠熠生辉。今日,整个京城都沉浸在一种喜庆而庄重的氛围之中,因为蓝玉征讨北元得胜归来。
皇宫的大殿内,文臣武将分列两旁,他们的表情各异,有对蓝玉战功的钦佩,也有对即将到来的封赏场面的期待。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之上,他的眼神深邃而难以捉摸,既有着对胜利的欣慰,也有着作为帝王的深沉思考。
随着太监那尖细悠长的通报声:“蓝玉将军到——”,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大殿入口。只见蓝玉大步流星地走进来,他的身上还带着征尘,铠甲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特有的光泽,透露出一股刚从战场上归来的肃杀之气。他走到大殿中央,单膝跪地,朗声道:“陛下,臣蓝玉征讨北元,幸不辱使命,得胜归来,请陛下圣裁。”
朱元璋微微欠身,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蓝玉,你此次出征,朕甚是满意。你深入北元腹地,于捕鱼儿海大破敌军,此乃不世之功。朕今日便要重重地封赏你。”
蓝玉低头谢恩:“陛下洪福齐天,此皆陛下英明领导,臣只是尽了自己的本分。”
朱元璋站起身来,开始宣读封赏:“蓝玉听封,朕封你为凉国公,食禄三千石。赐宅邸一座,此宅邸位于京城最繁华之处,雕梁画栋,尽显皇家气派。再赏黄金万两,白银五万两,绫罗绸缎千匹,珠宝玉器若干。”
蓝玉心中大喜,再次叩首:“陛下之恩,臣感激涕零,定当肝脑涂地,继续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朱元璋接着说道:“你麾下的将士们,朕也不会忘记。参与此次征讨的士兵,每人赏银十两,粮食五石。各级将领,皆按军功升迁赏赐。”
这时,朱元璋看了看大殿中的傅友德等其他将领,补充道:“蓝玉此次大捷,固然是他英勇善战,但也离不开众将的配合与支持。傅友德,你在军中多年,经验丰富,此次虽未为主帅,但也为蓝玉出谋划策,朕封你为颍国公,赏银五千两,绸缎五百匹。”傅友德出列谢恩。
朱元璋又指向冯胜:“冯胜,你此前在北方的军事部署,为蓝玉出征奠定了一定基础,朕封你为宋国公,赐良马百匹,宅地一块。”冯胜赶忙下跪谢恩。
随后,朱元璋的目光重新回到蓝玉身上:“蓝玉,朕赐你蟒袍一件,此袍乃是朕对你特殊的恩宠,象征着你在朕心中的地位。但朕也要提醒你,功高不可自傲,需时刻保持谦逊,严守为臣之道。”
蓝玉恭敬地回答:“陛下教诲,臣定牢记于心。臣虽有战功,但绝不敢居功自傲,定当全心全意为陛下,为大明江山鞠躬尽瘁。”
然而,在这看似喜庆和谐的封赏场景背后,却隐藏着一些微妙的情绪。一些文臣们看着蓝玉得到如此丰厚的封赏,心中隐隐担忧。他们深知朱元璋对权力的把控极为严格,蓝玉此时的威望如日中天,难免会让皇帝心中有所忌惮。而蓝玉自己,沉浸在胜利和封赏的喜悦之中,并没有完全察觉到这些暗流涌动。
朱元璋继续说道:“朕希望你等功臣,能成为大明的中流砥柱,如同这宫殿的基石,稳固朕的江山。朕的大明,不容许有任何威胁,无论是外部的敌人,还是内部的隐患。”他的话在大殿中回荡,像是一种警示,又像是一种期望。
封赏仪式结束后,众人散去。蓝玉在众人羡慕的眼光中走出皇宫。他骑在马上,望着京城的繁华景象,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他觉得自己已经站在了人生的巅峰,他的名字将会永远被铭刻在大明的光辉史册之上。然而,他不知道的是,他的命运其实在这一刻已经悄然开始转变。朱元璋虽然在此时给予了他无上的荣耀和赏赐,但同时也在暗中审视着他的一举一动。蓝玉的性格中的一些傲慢和放纵的种子,在这巨大的荣耀之下,可能会生根发芽,而这最终可能会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灾祸。而这一切,都如同命运的丝线,在这看似喜庆的封赏之后,慢慢地交织起来,等待着某个时刻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