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捅破了这层窗户纸
黎叔2025-07-02 20:313,202

科元危机顺利解决,杨凡松了一口气,总算又有时间和刘晶晶一起忙乎一件进行了很久的大事。

  别想歪了,可不是去在大自然中高度融合一下,而是正儿八经的发明创造。

  制作“蓬莱”乐器!

  自从宣传部开始教授歌曲开始,两人就开始鼓捣相应乐器的制作,平时忙于工作,因此一直断断续续的弄着。

  这时代的乐器并不少,比如编钟、鼓、萧、笙、埙、琴、瑟、琶(早期琵琶)、笛、筑(类似琴的击弦乐器)、箜篌、葫芦笙等等,甚至还发现过有胡人拉“胡琴”,也就是早期的二胡。而且各具特色,音质音感都不错。

  可为什么到了后来,西方乐器全面碾压式的征服了我们?

  这问题别说杨凡刘晶晶不明白,其余穿越众从来也没想过,当然不明白。

  杨凡开动小脑袋努力想了一夜,感觉还是以前讨论玻璃时黎明的那句话用在这个问题上也有一定的道理:

  乐器也是工艺品,比不过西方乐器,要吗是产品问题,要吗是市场问题。

  对音律颇为精通的左思和卢谌也参与到了新式“蓬莱乐器”的制作。左思更是去信其金谷二十四友中尚在世或赋闲或隐居的好友刘琨、邹捷等人,以及周访、潘尼等好友前来故安,共襄音律盛举。

  几人经常抽空在一起研制乐器,商讨音律,杨凡和刘晶晶多次与其交流,依然不知道为什么中华乐器后来会被西方乐器全面打败。

  杨凡的心性就是,想不明白懒得去想。可刘晶晶不是,颇具李大彪一根筋的潜质,非要弄出个所以然。

  这可苦了杨凡!

  刘晶晶说了:不弄明白看我晚上怎么收拾你!

  杨凡立即去找黎明,可黎明也不明白,特么我又不是神仙,那可能啥都懂!我怎么知道乐器上的事?我特么唱卡拉OK还行,可连吉他都不会弹呢!

  不过黎明还是支了个招:找许若云。

  为什么?

  黎明后世看过她主持的一个访谈节目,经常都是一些文艺圈的歌星上节目,估计会记得一些涉及此类的事。

  杨凡转头在蒙学找到许若云,说明来意,把许若云又问懵了。

  对没错!我是主持过一个访谈节目,以当红,歌星和鲜肉为主的,可特么这个问题你认为那些人会懂?

  好多人唱都是五音不全的,纯粹是脑残粉喜欢他的颜值而已!

  不过许若云倒是把这个事记在心上,晚上来到工业区黎明的简易住房,甜蜜的一起吃过简单的晚饭,拉着黎明一起在她的笔记本电脑里面翻视频。

  里面存了很多视频,大部分都是以前主持的一些节目视频。

  其中黎明无意点开的一部视频让他鼻血瞬间流出,许若云满脸通红。

  那是一部许若云拍的一段:随着一段节奏明快的音乐,穿着专遮不该遮部位的情qu女王束缚式网状皮衣,戴着蝴蝶眼罩,手拿一根小pi鞭,围着一根钢管,搔首弄姿各种you惑无边的拍。该遮的地方却统统露出那极致美丽的you惑,让快一年没过夫妻生活,也没撸过,还没事就喝点虎鞭酒的黎明鼻血喷涌而出。

  满脸红霞的许若云第一时间竟不是关视频,而是手忙脚乱的找到纸巾,赶紧试图帮黎明擦拭掉喷涌的鼻血。

  可这下彻底燃爆了*情!

  黎明是坐着的,眼睛还直直的盯着屏幕,不住的吞咽口水。

  许若云由于拿纸巾的缘故,站着的,要帮坐着的黎明擦鼻血,得弯腰对吧!

  各位,记得以前的服装描述么?

  衣领大开的V字设计,中以抹胸!

  这一弯腰,映入黎明眼帘那雪白的山峦和深邃的沟壑,那隐约可见的红晕,彻底让黎明失去最后一丝自控!

  小didi都翘得发疼了!

  天雷勾动地火,烈火引燃干柴。

  (。。。。。。此处省略)

  房间里飘荡着循环播放的视频音乐,回荡着黎明低沉的喘息,盘旋着许若云高亢的欢叫!

  他们仿佛感觉自己在云端,他们仿佛感觉自己在天边!

  这是激*的一个夜晚,这是美好的一个夜晚!

  在这个夜里,两人疯狂的纠缠在一起,在永不分离的誓言中,一次又一次的飞到云端,冲上天际!

  第二天,享受了泥土充分滋润的许若云容光焕发,软软的出现在元老会上,浑身散发着女人的醉人风采,竟将刘晶晶都生生的压了下去!

  论美貌,俩人西施貂蝉。论身材,俩人不分伯仲。

  都说女人是水做的,妙就妙在一个“软”字上!

  这让刘晶晶大为不满,杨凡最近开始躲着她,老揉腰。提都不敢提去大自然融合一下的事了。

  年少不知精贵,年轻不知疲惫,现在开始崩溃,老来只会流泪!

  大多数元老都是过来人,一眼就看出来了,呵呵笑着打趣问道:“啥时候办喜事?”

  许若云荡漾着迷人的微笑。

  她和黎明之间最后的一层窗户纸已经捅破了,只待挑个好日子了!

  元老会很快结束几个小议题的讨论散会,许若云递给刘晶晶一个U盘,里面是拷贝的一次访谈节目,采访对象是正儿八经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和著名音乐家,应该对她的疑问有帮助。

  拉着杨凡仔细看完访谈,特别是和今天完全是两个人的许若云在里面的端庄优雅,让刘晶晶更是羡慕。

  按老艺术家的说法,中华乐器在后世全面落后西方乐器,并不是乐器本身不行,而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音乐最早的形态都是单声部,中西一样,随着发展才开始变得复杂。加上古代资源有限,音乐成为统治阶级才能享受的特权。

  而民间呢?喊号子,吹树叶,少量民歌,偶尔一些笛子之类的简易乐器。

  在古代,东方的音乐是领先世界的,最早计算出了十二平均律,各式的乐器才开始相应出现。但同时,严重制约中华音乐发展的东西出现了。

  礼乐治国!

  儒家是中国古代最推崇音乐的学派,按理,应该发扬光大才是。

  可儒家是以什么为目的的学说?

  从孔子创始开始,就是为了“统治”,为这个目标而前进的学说。

  百家争鸣的时代,孔子提出的礼乐治国很快被统治阶级采纳,成为上层主流思想。礼乐不单是音乐音律了,成了规矩、道理为主的音乐。

  所以儒家虽然推崇音乐,却设定了太多的条条框框,阻断了音乐发展的自然成长。

  而其他教派呢?

  道家:无为而治,不要去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大音希声,懂吗!

  墨家:音乐是重要,但人民已经很疾苦了好不!饭都吃不饱好不!坚决应该废除音乐这折腾人的艺术!

  法家:音乐?跟我有关系吗?需要狠点滴法制保障吗?

  兵家:战鼓吗?

  纵横家:没空!

  。。。。。。

  这就直接导致音乐在中华历史上一直都被限制了成长。

  还有比较关键的,记谱使用文字,主流的是文字谱或者减字谱,记录那根手指勾那根弦的那个徽位。还不记录高音,更没办法记录合声部。

  音乐都这样了,乐器能怎么办?

  开头所讲的那些这时代现有的乐器,其实大部分都是胡人、其他民族传来,多多少少改进了一些的乐器。

  音乐限制了乐器的发展,礼乐治国的规矩下,更多的乐器其实目的并不是演奏,而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工具。

  比如古琴,声音确实高雅,但音色小,听到耳朵里有一种“闷”的感觉,不信你试试长时间听,绝对走神!

  很多电视、电影、小说都会提到:古人弹琴,得沐浴焚香,洁净rou体。

  这可不是出于什么对古琴古谱的尊重!而是通过抚琴,弃除内心的一些欲,让自己理性思考一些问题的前奏仪式,这才是古琴的用途。

  乐器以追求清、雅为目的。如果弹出来是非常好听的音调音色,怎么可能修身养性!

  比如二胡:让你听久一点,除非是专业演奏人员,否则你绝对受不了,但依然会听久了难受。反之,小提琴独奏,你就可以接受,听久些也问题不大。

  这是事实!这是音色的局限性导致的,二胡就算你拉出花来,也不可能跟小提琴竞争乐器界的地位。

  总之这些限制音乐导致乐器单一的种种历史,还带来了一个彻底限制乐器发展的问题:

  我们的历史乐器几乎都是单声部音乐,缺乏低音乐器,没有多声部音乐,就没有和声学。音质又各具特色,不同乐器一起演奏,音域都差不多,音色又个性鲜明,无法包容并蓄。

  说白了:独奏或几件乐器配合比多重奏好听的多,形成不了多声部音乐,就没法发展出更先进的记谱法,更进一步导致乐器发展停滞。

  古筝的《春江花月夜》,最早见于清朝记载。二胡的《二泉映月》,唢呐的《百鸟朝凤》,古筝的《高山流水》,都是20世纪创作的,根本不算古曲。而且,很多新创作的民族乐器曲子,单独演奏还可以,很好听。但只要想弄得更好听一些,更宏大一些,只能用其他西洋乐器来配合才行,最常见的就是低音提琴客串。

  所以后世民国新文化运动开始,众多音乐家回国,几乎一夜间国内的音乐就变成了五线谱,和声思维。中西乐器被非常暴力的阻断了交流,形成了断代,导致了西方乐器的全面胜利。

  这就是咱们历史上“礼乐治国”中的“乐”的历史,捅破了这层窗户纸,真别想得那么美好!

继续阅读:第109章,科教文体跨越发展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崛起在晋末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