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的一番话,可谓醍醐灌顶,把浑浑噩噩的司马颖给点醒了。
其实这些道理,司马颖静下心来,也能想出来。可他静不下心来,一下从国家二把手,兵多将广,掌控朝廷和大半个天下,几乎马上准备登基做皇帝了。却被一脚踹了下来,还狠狠的踩住,差点踩死。
换谁也接受不了这样的落差啊!
司马颖十岁时受封成都王,元康九年(299年),20岁的司马颖出任平北将军,开始镇守邺城。在卢志等人的帮助下,励精图治,让邺城成为他牢固的根据地。
太安元年(302年),齐王司马冏专权,一腔热血的司马颖看不下去,于是结盟河间王司马颙准备讨伐。没想到齐王一头的长沙王司马乂这个反骨仔来了一出“无间道”,三天就把洛阳打下来,还把齐王司马冏来了个夷三族。
司马乂又开始专权,这特么就让河间王和成都王两个主力不爽了。先是在太安二年(303年)开始商量,准备弄死司马乂,制定计划。永兴元年(304年)正式行动,大军直奔洛阳,没想到,又吓得司马乂一伙的东海王司马越这个反骨仔赶紧囚禁司马乂,向颖、颙联军投降。
304年的永兴元年,可谓成都王司马颖人生的巅峰。增封二十郡,拜丞相,又立为皇太弟,人才济济,兵多将广,钱粮充足。
可这人啊,一旦到了巅峰,往往就开始疯癫。
司马颖同样如此,不仅疯癫,还不是一般的疯癫,是非要把自己往死里作的疯癫。
那些重小人,远贤臣一类的疯癫通病就不说了,提起这事儿卢志一肚子气呢!
他先干了第一件蠢事:从洛阳搬回邺城。
大权在握的司马颖以为是在后世呢,可以隔得远远的遥控朝廷,没事开个电话视频会议啥的。特么一封信都得走十几天的时代,你不继续把持中枢,以皇太弟的身份把持朝政就算了,实在不行干脆让皇帝司马衷“意外死”,先成为皇帝占了大义名分也行啊。
可他非得回邺城,以为可以遥控朝廷。这就给了留在洛阳,遥控长安的河间王司马颙绝佳的机会,快速崛起于朝堂,势力本身就不弱,这下更是疯涨。
当然,两人此时还是盟友,有坚定的“双边友谊”。
回到邺城的司马颖接着干了第二件蠢事:既然暂时没当上皇帝,但可以先把皇帝的待遇享受起来嘛!
你说,是不是傻!
在洛阳你都可以随时当皇帝了,你特么非得回邺城来享受皇帝待遇!
出门必须按皇帝排场,对皇帝那是直呼其名,到处宣扬自己马上就要当皇帝了哟亲~现在你们都来效忠有红包哟亲~
第三件蠢事,简直是疯癫到傻了才能干得出来的。
东海王司马越以看不惯司马颖嚣张跋扈为理由,传檄四方,召集十万大军,挟持皇帝司马衷亲征。结果在荡阴,被司马颖部将石超彻底击败,司马越跑路,乱军之中,皇帝几乎孤身一人被石超俘虏了。
多好的机会啊啊啊啊啊啊!
可石超这个没前途没眼力界儿的,没找机会让司马衷死于乱军之中,而是送到了邺城。
司马颖得到了皇帝,很开森,先做啥呢?
改年号!
把永兴改建武,好像改个年号就能换他当皇帝似的。
这还不算,又派和演这个二百五文官带几个兵和一封密诏去幽州,就想把仇敌王浚给收拾了。
结果呢?
一场雨,导致和演的盟友审登误以为是长生天的意思,和王浚一起把和演干净利落的收拾了。王浚要报复司马颖,又怕打不赢司马颖,干脆把胡人放进来了。
没多久,司马颖终于干出了最后一件蠢事,就彻底蠢得无可救药了。
不管怎么说,获得荡阴大胜,司马越丢盔弃甲,连皇帝都掌握在鼓掌之间的司马颖此时可谓巅峰到了极致。
同样,也疯癫到了极致。
他先宽恕了司马越,以为这样能收获司马越这个反骨仔的效忠,失败了。
随后,司马颖的盟友汉国刘渊派左於陆王刘宏带领五千精锐匈奴骑兵前去会同司马颖部将王粹部队,希望共同阻击司马越弟弟东瀛公司马腾的并州兵马。不幸的是王粹军很快被司马腾打败,刘宏只得无功而返。
接着王浚、司马腾合兵一处,大破司马颖任命的幽州刺史王斌。王浚又以主簿祁弘为前锋,数万胡族精骑大败石超于平棘,乘胜进军邺城。
连续三个跌停,让司马颖傻了。
这还不算,此时的邺城有人口30多万,兵数万,城墙又高,防备完好,可谓兵精粮足。还有最重要的皇帝在手里,不管怎么说,是个正常人也会以皇帝名义号召四方勤王,坚持抵抗,毕竟这算是外族入侵,这个大义的名分在手,自然有忠义之士来相助。
还有盟友河间王,也派张方带兵来救援了。
邺城的物资储备,坚守个几年都没问题。实际最多几个月,冬天一来,王浚必然退却。
可已经彻底疯癫的司马颖干出了什么蠢事呢?
他跑路了!
而且只带着几十个亲兵,不顾一切的跑路了。
连皇帝都是卢志率领的数十骑挟持着跑回了洛阳,而不是司马颖。
司马颖的根据地邺城,这个河北繁华第一城,被鲜卑人洗劫烧杀几乎一空,从此再也无法恢复元气,直至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无权无势无兵的司马颖立即被“有深厚友谊的老朋友”司马颙一脚踢开,先剥夺了皇太弟身份,被赶出朝廷,给了1500个战兵,丢到司马颙又重新收复的破败邺城,爱咋的咋地。
发展到巅峰,用了5年,然后疯癫了1年,被彻底打落尘埃,再无一丝东山再起的可能。司马颖的心理落差可想而知,真真是犹如行尸走肉一般。
李琴的一番话把司马颖点醒了,可也把卢志给点懵了。
这些道理卢志比李琴明白,换他来更能说得头头是道,保证把司马颖忽悠得恨不能马上开仓放粮亲自出去端碗喂饭,然后明天就打到长安去。
可为什么不给司马颖提?
更任由邺城一天天的荒废?
牢牢贯彻“士族三策”上策的卢志,可是计划的利用司马颖的彻底失败来达成“卢氏二分”这一战略目的。司马颖必须失败,还得彻头彻尾、丧失性命的失败才行!
这样卢志就可以正式以此为借口,交出族长,名正言顺又不引起任何波澜的成为偏支,让三个儿子和亲信,以及已经在偷偷挑选的各类型人才搬到故安,寻机会成立“故安卢氏”,实现“卢氏二分”的宏伟战略。
可这想法不能透露出来啊,就连故安的仙尊们也没法透露,否则就是典型的想脚踏两条船,成了彻彻底底墙头草,两边倒了。
虽说这时代很多这样的人,各大家族都如此,别说两头倒了,我们是多头倒!
可故安的仙尊们却是最反感这样的做法,到时候别说“卢氏二分”了,连卢谌和卢谧卢诜卢清都说不定被牵连,那自己所做的一切不是白忙活?更是大笑话!
难怪谌儿经常说:计划不如变化快。
可不是么!
眼看着司马颖一天天的消沉,邺城也一天天的荒废,计划即将达成的时候,李仙尊一通话,竟然把司马颖给点醒了。
这下变数就大了。
司马颖毕竟年轻,才28岁,而且虽然现在落魄,但以前的威望还在。还有野心,朝廷也有不少班底,特别是他虽然无兵无权,可不缺钱不缺粮!真要是按照李仙尊的做法,先广纳流民,建立足够的声望,再振臂一呼!
我去,麻烦了!
卢志心里暗暗的一通抱怨,当然不敢抱怨仙尊,目标对准一旁还在思索的陶侃。你说你没事儿跑故安做啥?还非得火急火燎的拉着仙尊去救你母亲!等几天这些流民自然会走,你非要催催催!
卢志狠狠的一通腹诽,就差画个圈圈诅咒他了!
卢谌看见父亲脸上不经意间透露出的气急败坏的样子,讶然。略微一想,就知道了原因,只得苦笑。趁着司马颖兴致冲冲的出去准备开仓放粮的时机,走到卢志跟前悄声诚恳说道:“父亲,多虑了!”
卢志眼睛盯着陶侃快喷火了,回头狠狠的看了一眼卢谌,把卢谌吓一跳。不说话,转头又跟着司马颖走了。
小屁孩,懂什么!为父一番苦心,还不是为了你!
司马颖此刻的心情,犹如拨云见日一般,路上不断的问卢志该如何开仓放粮比较稳妥,又该如何让城外的部分百姓留在邺城,接下来又该如何如何。
卢志无奈,只得不断的提出建议,还得帮司马颖制定计划,落实计划。
下午,司马颖派人出城,先沟通,愿意长留邺城的,良民相互担保之下,允许进城,由官府放粮安排房屋。
那几千名持刀枪的乱兵当然不干,特么这些流民是他们壮大声势的重要组成,更是可以作威作福随意欺凌的对象,怎么可能让给司马颖。
乱兵聚在一起,张口闭口以攻破邺城大掠七日为口号,疯狂鼓舞着犹豫的流民。
待护教军119营全营出动,全身笼罩在一身黑甲里面。金牛战盔,铁网面罩,持钢制大盾,手拿长枪,配雁翎刀,整整齐齐喊着口号压出来时,数千乱兵迅速化作鸟兽散。
我们是疯,但不傻,特么那群黑甲是人能扛的么!
排好队,不准乱,按顺序,进邺城,有粮吃,有房住,敢乱来,杀无赦!
整齐的口号此起彼伏,119营按连队分开,在邺城守军目瞪口呆的注视下,引导着上万饿的前胸贴后背的流民流着泪缓缓的从南门和西门进入邺城。
司马颖贪婪的看着这些“仙兵仙将”,畅想着自己指挥着这样一支无坚不摧,无可匹敌的军队该是如何的风姿!
尝试过谈谈买点装备,可对方也是“神豪玩家”,不卖。
司马颖悄悄问卢志:可不可以设下埋伏?今天晚宴,暗中埋伏刀斧手,把这几个仙尊一网打尽,夺了这支力量?那样,孤大事可期也!
卢志像看傻子一样的表情让司马颖讪讪,不过倒是心里一叹。
我特么真希望你再疯癫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