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次元老会上,赖总统第一次批评了最近逢会即到的李大彪。
你是护教军102团的团长,你的驻地在紫荆关,任务重压力大,秋收在即,安全防卫更是重中之重的关键时刻,你老往故安跑什么!
李大彪不好意思,讪讪笑着让总统别生气,我立马滚回紫荆关,只是……只是……您看能不能让我带个生活秘书过去?普通话培训没结束没关系,我亲自培训!故安的规章制度不熟悉我亲自教导!
王阿东重重的一拍桌子,你还提要求?还有没有组织纪律了!马旅长,护教军的军纪军规是摆设?还是只是对战士有效?
马永万也气得想踹李大彪一脚,赶紧滚回紫荆关,那个宋袆没人和你抢!
这一点算是穿越众的默契,谁先下手了,其他人就别去掺合了。
特么的这么难得的一个大极品啊!被李大彪这个“宝强哥”长相的给捷足先登了,王胖子那个气啊!
朱佳和王涛不愿搭理李大彪,懊恼为什么刘国华要带队走山西那边,特么的走河南上来一马平川,非要钻山沟沟!
得到明文保证,李大彪嘿嘿一笑,屁颠屁颠的回去了,悄悄给朱云云留下了一个礼物:一张上好完整的狐狸皮,呈火红颜色的毛质,简直漂亮惨了。
安排了秋收工作开展事宜,一众元老又琢磨了一会儿神仙学说,反正搞不明白说不清楚,就当闲谈,然后开始各忙各的。
宋袆正在“蓬莱仙语”培训班努力的学,这些奇怪的拼音符号简直太神奇了,读书识字竟可以如此教导。她想起了绿珠师傅教自己读书认字的费力,更觉得这里面的学问妙用无穷。
很快,教习老师羡慕的递给她一个小包裹,还有一束宋袆最喜欢的秋菊。包裹里面是一些精美的源自马春花发明的糕点,还有一张纸条。
从小被师傅(绿珠)收养,教自己读书识字,更有无双舞技和吹笛之术的传授,让自己无忧无虑的在石府长大。可后来石府剧变,一夜之间家破人亡,师傅含恨坠楼,自己也险些被歹人所害。所幸师傅(郑隐)当时在石府为供奉,出手相救,自己跟着师傅到了丹阳,在一众师兄的呵护下长大至今。
师傅和师兄们对自己只有师徒兄妹般的关爱,从未有过一个男子如李仙尊这般对自己,是这样的直接!是这样的热烈!是这样的让心儿颤动!
雲想衣裳花想容,秋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宋袆轻轻的念出这一首李仙尊写给自己的诗,竟有些迷离了。
李大彪付出了一张质地很好的灰熊皮,以特意给大嫂准备的为借口,实质是希望许若云能帮忙想首诗词,浓烈点的!
这一首绝对够浓,够烈!
再下去,就要“云雨巫山”了哈!
轰轰烈烈的黎仙尊再次成神成仙事件过去,成为了故安民众闲暇之余的饭后谈资。在民政部、社会保障部、农业部、水利部等部门组织下,各大队、各厂、各部门都开始抽调人手的计划安排,准备参与秋收。
这才是真正的大喜事!
秋收。
多少年没有的事了。
丰收!
多少年没有见过的场景!
城西的大片田间地头,每天都有众多的民众满含热泪,亲眼看着那一片片的累累硕果,亲手抚摸着颗粒饱满的麦穗。
再过几天,自己就会亲自将硕果收割,让故安真正的麦米满仓!
天地啊!
这,就是丰收啊!
自从城管局设立,快速形成战斗力,让故安的城市环境很快变好。警察局全力负责治安以后,故安治安环境也迅速好转。在全力针对盗窃刑事案件的重点盯防重点布控之下,很快敲掉几个盗窃团伙,还抓住了一个头目,据交代,幕后主使叫王胄。
王浚的侄子!
听完刘光军汇报的王阿东不停的用胖手指在桌子上敲击,思考着,王浚想干啥!
想了一会儿,又去找总统商议。
赖祯祥没思考很久,这事你猜来猜去也弄不明白,指示刘光军,把人送回去。
看看王浚的反应再说!
几天后刘光军汇报,人送回去了,自己亲自跑的一趟。可王浚不在蓟县,说是正和东海王向洛阳和长安进兵,是王佑接待的,看他表情也不明白。
王阿东分析可能是下面的人自作主张,赖祯祥也觉得有可能。
看来,只能等王浚回来,再去问问,双边关系还要不要了!
刘光军转头把这个事告诉了苟文明,苟文明快马跑到城东,在玻璃厂,找到黎明给他说了。
听完苟文明的话,黎明思索了一会儿,总觉得这事儿应该深挖一下。王浚以前对故安只是派了一些探子,这很正常,他要是真的连探子都不派,不闻不问,那才不正常呢。可现在竟然开始安排人试图盗窃一些不该是他能掌握的东西,这肯定有问题。
“让刘木德把他安排在蓟县的仆人连夜叫回来”黎明安排道:“我要问问情况,立刻安排人去!”
苟文明立即出去安排。
黎明又想了一会儿,想不明白,干脆先不想,继续和一众玻璃厂的技工们搞一件绝对可以改善民众生活,特别是提升卫生饮水习惯的好东西------保温瓶。
李壮青制定的卫生条令也好,宣传部天天的宣传也罢,都要求故安民众必须喝开水。然后经过马丽和李琴多次调查发现,真正能做到的很少。
在室内,民众们能做到喝开水,但更多都是喝凉开水。毕竟正渴呢,马上烧还得先点灶,烧开了吧,放一会儿,又凉了。
特别是夏天,谁愿意家里天天灶燃着,或者煤炉留阴火,就为了喝口水,多折腾,这不得热死人啊。
在外面干活,每个队的后勤组也是不断烧开又不断变冷,干脆就喝冷的。更有甚者直接打井水喝就是,清冽甘甜,舒服多了。
若不是赖祯祥偶尔查资料,看见了有个前辈搞保温瓶的章节,众人都想不起还有这么个好东西。
后世基本家里都是饮水机,或者直饮水器,哪还有什么保温瓶!朱云云和刘晶晶还以为是“膳魔师”那样的才叫保温瓶。
彭伟得忙着搞乐器,他和杨凡已经疯了,非要搞出钢琴,大有不搞出不罢休的架势。只得让黎明来负责保温瓶的研制,这个前辈很实在,写得比较详细,应该比较好仿制。
玻璃厂成立7个多月,彭伟和文三金为主,带着一众工匠经常钻研,总算是勉勉强强的摸索出了玻璃吹制技术。直接吹的技术人才还在培养,每天都是一地的碎玻璃,偶尔灵光一闪能吹个不错的出来,都会好好收藏。
直接吹,要达到精美,还需要时间。咱们就间接的来,用各种模具,来结合吹制,这下就快得多了,而且标准统一。
保温瓶是两层,用钢模吹制,这样可以有效控制壁厚在2毫米以内。最麻烦的镀银和抽真空,尽管前辈写得很详细,但实际操作还是非常难。最终选择了在外瓶底设置供镀银和抽气的导管,用最简单的腰接封口法:外瓶从腰部割开,放入内瓶,在重新熔接外瓶,接上导管。
最后是镀银和抽真空,镀银后加热,估计在300-400°的时候,保持温度不变。这里同样采用笨办法,五组人一起加热,估算着时间逐次熔封尾管。
又试验了一天,依然没有成功,不是抽真空失败,就是镀银失败,这两个工艺说起来简单,真正做起来还是很难。
这边,王阿东带着自己的小极品明东玉,正和马春花带着一众科教和故安各级干部,忙碌的在田间地头统计,检查秋收准备工作。
王胖子穿着服装厂特意按元老们要求制作的风衣造型的外套,不时伸手指示,有一股指点江山的感脚。明东玉拿着一个笔记本,不断的记录。几个大队长和第一第二农庄的管理人员也拿着用“太冲纸”硬纸和针线装订的笔记本,以铅笔不断的记录总理指示。
马春花几乎没有管理经验,后世她最辉煌的时候就是在首都一处城郊物流中心开了个餐馆,管理5名小工,她自己是厨师兼老板娘。
从农庄的建设、开荒、春根的准备、农田水利计划,再到现在即将迎来丰收的过程,她几乎全程参与,即便还得经常负责穿越众的伙食和后勤。从什么也不会,跟着赖总统,学习王总理,没事就请教其他穿越众。
只要是她负责相关的,几乎都要参与,虚心学习。到现在,意气风发的管理着农业部,两大农庄,上千号人,近30万亩土地。
据说晚上睡前必看一部电脑里面存的《商界铁娘子---董名珠》一书,经常抱憾当年开餐馆时怎么不多看看这样的书。更是经常对彭伟吹嘘,又在书中学到了不少,今天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大有收获啊!
彭伟必须笑着,伸出大拇指,夸赞自家媳妇儿就是聪明,自学成才!
倒是彭紫君,童言无忌,嘟着小嘴悄悄笑着问,妈妈你上次把培养出最好的两个厨师派给黎叔叔了,这是为什么呀?
马春花瞪一眼彭紫君,瞎说什么呢!那是因为妈妈看黎叔叔太辛苦了,一个人在城东工业区,所以才派了两个徒弟去照顾他的饮食。
随后继续辩解一句,妈妈可不是因为多次请教你黎叔叔的原因而派的人啊!
彭伟嘴角抽搐,彭紫君抿嘴偷笑。
第二天,保温瓶依然没有成功。晚上,黎明从玻璃厂回到城东工业区的住房,就看见刘木德领着一个家仆正在等他。
仔细的询问了这名家仆蓟县的情况,确认了王浚不在蓟县,确实在外面打仗,蓟县其余驻军安安分分,并无异动。
黎明坐在椅子上,低着头不住的思索,难道真是下面人自作主张?
那个仆人还是第一次直接对仙尊汇报工作,很紧张。特别是听了一路黎仙尊再次成神的故事。仔细想了半天,小心翼翼的汇报了一件本来不想说,他觉得是很小的事:“上个月,有人让我送粮食到蓟县城外的军营,我看见里面正在练兵,不过奇怪的是,他们练兵怪怪的。”
黎明抬头,等他继续说。
仆人继续说道:“营地里面到处挖的深沟,本来走的好好的,却突然不知何故,忽地四散扑倒在地,双手好像还护在胸前。还有的急急跳进深沟,弯腰抱头,过了一会儿又站起来,听到哨音又四散扑倒。不知要做甚!”
黎明“腾”的一下站了起来。
一脸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