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宸跟着大伯学种地,显然是为了靠近长孙淳。
长孙淳靠在眼里,也知道对方的意图,但是装不知道。
他觉得,像宋宸这样养尊处优的贵公子,根本就坚持不了多久。
只要今天一天,就能够让宋宸知难而退。
于是一个早上,宋宸干了一个早上的活,等到中午,大伯才让他到边上靠着一棵大树乘凉休息。
这会儿刚刚开春,天气并不是很热,太阳出来之后,只是有了点温度。
但因为早上挥舞了一早的锄头,也出了一身的汗。
不久之后,大伯也放下锄头过来休息了,还递给了宋宸一壶水。
“年轻人,看不出来,你还可以啊。”
“这也是一种不一样的生活。”
“可这农活,辛苦的很,不像你们,养在深院之中,不必劳苦。”
宋宸扯了扯嘴角,露出一抹苦涩的笑容,“若是可以选择的话,隐于这样的世外桃|源之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是不错。虽然辛苦,但不会随时卷入无谓的争斗中,丢了性命。”
他语气沉重,听起来还带着点儿伤感。
大伯有所察觉,转头深深看了他一眼,便笑着转移了话题,“你要是真的喜欢这里,那就留下来。虽然不比外头热闹繁华,但也算安逸。”
实际上朝廷下的赋税并不重,只是平日里被官员贪污了罢了。
而在盂县,就不必担心这个问题。
这里几乎就是与世隔绝的,长孙淳也有自己的一份农田,根本不需要靠别人养着。只要你足够勤快,就一定能填饱肚子。
宋宸当即点头应了下来,“好。”
大伯笑了起来。
他们正说话着,却见田埂上忽然走来不少衣衫褴褛的人。
老的少的,病的弱的都有,一看,就是别的地方过来的难民。
他们是一个农夫带过来的。
那个农夫跑上前,跟长孙淳说了几句话,长孙淳便走上田埂,领着那些难民走了。
宋宸身旁的大伯深深看了一眼,叹息了一声,“唉,世道如此艰难,不少人都把这儿当成避难之所了。日后,人一多,怕是是非就多。”
盂县当地人平时是十分热情的,但是现在,不少灾民涌入,已经大大超过了他们的承受范围。
在这样下去,盂县的屯粮怕是要不够了。
宋宸抿唇说道:“既然如此,长孙县令为何不拒绝他们?”
方才看长孙淳的走向,应该是往盂县后面去的。
那里还有几座空的茅草屋,虽然比较破旧,但是有个临时能遮风挡雨的地方,灾民们已经十分满足了。
闻言,大伯重重叹了一口气。
“听闻,长孙县令从小和他姐姐相依为命,两人也是逃荒而来的,所以,见不得人受苦。只要有灾民,他总是会愿意救上一救。”
他说着,指了指长孙淳所在的那片农田,“这块地是他自己的,他一个人,种了这么多粮食,显然,并不是为了他自己。”
宋宸顺着大伯手指的方向看去,一片翠绿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