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片大帐篷组成的营地。也就是南匈奴的首府所在地。
蔡琰看到,匈奴人普遍住于蒙古包式的“穹庐”(半圆形毡包)中。后来,当蔡琰长住在这里后,她仔细观察了这种“穹庐”的建造过程。他们先用皮条、木棍架起下大上尖的锥形支架,外面覆盖兽皮或毛毡,再用毛绳勒束。这就是匈奴人的“家”。
这种“穹庐”在左贤王居住的大营所在地,大约有大大小小几十个之多。不过有的厚实些,美观些,有的简陋些,难看些而已。
终于结束了几十天的行军,蔡琰觉得自己的双腿都有些变形了,骑马骑的。
被掳掠来的女奴们,一个个不是衣衫褴褛,就是遍体鳞伤。她们的头发都已经结成一团团,一个个面如土色,消瘦不堪,痛苦得无以复加。
结束了长途跋涉的妇女们,围成一团坐在草地上。一个个眼神中流露出惊慌和迟疑的眼色。她们不知道等待自己的下一步是什么。
那些匈奴士兵们也暂时解散了,原地休息。
呼延豹把蔡琰抱下马来之后,就走到其中的一顶大“穹庐”里面去了。
蔡琰走过去,和那些被掳掠的妇女坐在一起。
“哎,我说,你这位姑娘,你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吗?”
蔡琰循声望去,只见自己旁边不远处,有一位约莫40岁的中年妇女在向自己问话。
“嗯……我是陈留蔡家的。我父亲是蔡邕。”
“哦,你就是蔡大人的女儿啊?听说你是个神童,很小就会背诗啊?”这位中年妇女模样也还周正,看起来身体也不错,挺精神的。难怪匈奴还能看上她。
“大嫂,你是……哪里人啊?”
“俺是南阳郡的人。俺姓周。”中年妇女自我介绍说。
“哦。那,我就叫你周嫂,行吗?”蔡琰道。
“嗯哪,行啊。我叫你蔡小姐?”
“好。”
两个人迅速成了好朋友。互相倾诉着自己的家事,以及被掳掠来的经过。
原来,周嫂的丈夫就在那天被匈奴兵杀死了。因为他企图阻止匈奴人带走自己的妻子。
周嫂说起丈夫的死,立即眼泪汪汪地,抬起衣袖擦去泪水。
蔡琰也告诉她,自己发父亲乱世死于非命的经过,以及母亲随父投河而死的经过。
这一群汉族妇女,都在互相倾诉着,以此来打发时光,减少对未来命运的恐惧。
终于,呼延豹从那个大“穹庐”中出来了。
跟在他后面出来的,还有一个约莫40——50岁的匈奴妇女。这个女人走到蔡琰这群汉族妇女面前,用手势告诉她们,让她们跟着自己走。
这群衣衫褴褛贫病交加的女人,跟着她,走向另一个较小些的“穹庐”。
蔡琰正打算跟在周嫂后面一起走,却没料到呼延豹走过来,把她的衣服扯了一下,意思是你留下,不要跟她们一起走。
蔡琰惊愕着,迟疑了一下。可是她没有选择,也没法询问——语言不通。
呼延豹把蔡琰领到另一个更小的“穹庐”里面。
蔡琰随意打量了一下,这个“穹庐”虽然小,但是里面的摆设和铺盖、器皿看起来都不错。
小穹庐里面有一个匈奴少女。呼延豹跟她说了几句什么,然后看了蔡琰一眼,就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