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走了没几天,蔡邕家里就已经几乎揭不开锅了。
自从蔡邕被流放之后,他就没了基本的收入来源。在流放地五原,他也是依靠给富豪大户和官宦人家书写匾额,书写对联,红白喜事写挽幛,给当地居民子女办私塾学堂维持生活。这期间,也有接不上趟的时候。一旦没了来源,蔡夫人就把自己家藏的首饰珠宝拿出来一些,换些银两贴补家用。
到了江南以后,羊太守曾接济了他一些银子。后来又想再给他一些,一向在经济方面脸皮薄爱面子的蔡邕,死活不肯再接受了。他说要自力更生。
但是,对他这个流放犯来说,不能到政府部门做官,不能到正儿八经的地方“混事”,只能偷偷摸摸地干些文字方面的零活,那收入就可想而知了。
办私塾学堂是一个办法。但是自己目前还没有考虑好,招生怎么搞,都没有准备。那天虽然曹*说了要帮忙,说是招生的事全部由他来*办。但这也不是说办就能立即办的事。
这会子,大名鼎鼎的大学者,闻名全国的大教授蔡邕,竟然没米下锅了。
蔡夫人的首饰家底,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折腾,也没有多少了。剩下的,都是再也不愿意送出去的,祖传的珍贵东西了。
一连喝了两天稀粥,没有肉食和干粮。大家都有点熬不住了。
蔡夫人悄悄地对蔡邕:“要不要找羊太守再借一点银子?”
“不必。”蔡邕沉着脸说。他生性耿直要面子。不想让人家,哪怕是最好的朋友知道自己窘迫的情况。
然而,家中的贫困生活,捉襟见肘的日子,实在是很难熬。
这天,有一个丫鬟和一个小厮告假返家了。蔡夫人知道,他们是因为食不果腹而归家了。人家到你大户人家做奴婢起码要混口饭吃,吃不饱饭那还不如回家呢。
下午,蔡琳的生母,小妾魏金凤,蔡琰叫做小娘的,也来给蔡夫人告假,说是身体不适要回娘家去住些日子。蔡夫人知道她也是捱不住饿了,到娘家去讨口饭吃。
魏金凤要带着女儿一起走,但是蔡琳却不愿意跟母亲到外婆家。她喜欢和妹妹在一起。
第二天早餐,吃罢照得见人影的稀粥,蔡邕布置蔡琰和姐姐练琴。自己去书房继续写《琴*》。
这几日,羊衠正好生病在家,没来上课。
中午时分,忽闻门口犬吠,来客人了。
小厮进门禀报:赵家庄赵成金大人来到。
蔡邕听闻,眉头皱了一皱。这个赵成金,是个横行乡里的地主老财。欺男霸女,克扣长工,是个黄世仁周扒皮似的人物。
他来干什么?蔡邕心想。
“赵某赵成金拜见蔡先生!”蔡邕正在思考纳闷时,赵成金已经进来了。他人还没到,大咧咧的声音已经传入蔡邕的耳膜。
只见这赵老财(莫雨晴给他起的外号)笑嘻嘻,两手抱拳作揖点头地对蔡邕说:“久闻伯喈英名,能到我们这吴会地面居住,是我等乡邻的莫大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