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夫人问道:“世人皆云孔文举(孔融)是当今神童,我儿可与那孔文举相比拟么?”
“当然当然。以我儿的聪慧,只怕是比他还要有才,前途无量,前途无量啊。我蔡家虽无男丁,但有此女,老夫甚幸!”
从此后,蔡邕除了写书抚琴之外,每天都要教导蔡琰背诵古诗。
姐姐蔡琳之母魏金凤,眼见蔡琰如此受到蔡邕宠爱,心里不是滋味。她也打发女儿到父亲的书房来。
可惜那蔡琳只是庸常女儿,哪里有蔡琰的半点才华?
蔡邕见蔡琳前来,也如同对待蔡琰一样,教她读书习文弹琴。无奈蔡琳觉着枯燥无味,并不喜欢这些。蔡邕教她读诗时,还没有读几句,她竟睡着了。
“琳儿,醒醒,醒醒!”蔡邕呼唤蔡琳。见她睡得很香唤不醒,便让丫鬟抱回她母亲屋里去了。
魏金凤见自己女儿不是学习的材料,无法与蔡琰竞争,只好作罢。可是,她看着蔡琰日日在蔡邕身边受宠,名气愈发响亮,心里焦急,眼中冒火。从此一门心思就想怎样让蔡琰倒霉,以解自己心头不平。
蔡邕仍是每日耐心调教蔡琰。如此这般,蔡琰很快便学会了许多古诗。
蔡邕流放到五原郡后,虽然身为朝廷罪人,但是,由于他在全国的名气巨大,所以,当地名流学者闻讯前来拜访者络绎不绝。
每当家里来了客人,蔡邕便把琰儿叫出来,在客人面前表演一番。因而蔡琰成了远近闻名的小才女,小神童。
一日,蔡琰与姐姐蔡琳在院内玩耍。
正屋厢房门口有几个台阶,恰似现代的楼梯。蔡琳闲着没事,就一街一阶一阶地往下跳着玩。
蔡琰站在门口,看着姐姐跳台阶。她也想模仿姐姐跳下去。可是台阶毕竟有点高,对于一个不到两周岁的孩子来说。
这时,蔡邕被一家乡绅请去做客写匾。能够求到京城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蔡邕的墨宝,这可是一方乡绅们值得炫耀的事情。
蔡夫人正带着一帮丫鬟在东屋里做女红。院子里静悄悄地。
蔡琰的小妈魏金凤过来了。
她看看两个小丫头,忽然就对蔡琰说:“琰儿,你看姐姐跳得多好,好玩的很呢。你也来跳一个,好吗?”
蔡琰看了看台阶,又看了看自己的短小的腿,毕竟有些难度,有些“腿不从心”。她犹豫着。
“琰儿,跳吧,快跳!”蔡琳看到母亲在鼓励琰儿,自己也兴奋地在一旁帮腔,而且又做了两个示范动作。
“跳啊!快跳啊。蔡琰胆小,胆小鬼!“魏金凤用了激将法。
蔡琰-莫雨晴想,我是现代人我还怕了她了?跳就跳呗,有什么了不起。
“咚”的一下子,蔡琰跳了下去。可是,她没有掌握好力度和落脚点,一次就跳下了两层台阶,而且落在了台阶的边缘棱角处。
“哎呦……!”蔡琰大叫一声,躺在地上不能动了。脚踝一股钻心地疼痛。
听到蔡琰的惊叫,蔡夫人和一干丫鬟们急急跑了过来。
蔡夫人急忙抱起小蔡琰,来到卧室床上。小蔡琰的脚脖子已经肿得跟大红萝卜似地,发红铮亮,一碰就大声喊疼。
蔡夫人急忙吩咐小厮去找郎中。
郎中来看过,说是骨头受伤,要静养。同时给开了治疗跌打损伤内服外用的药方。
“是谁让你跳台阶的?你不知道台阶高吗?这样跳多危险那。”蔡夫人忍不住问小蔡琰。
“是小妈让我跳的。姐姐也在跳。”蔡琰回答说。
“哦……。”蔡夫人若有所思。
此后,蔡夫人再不让蔡琰单独和蔡琳母女在一起。总会安排有丫鬟们在她身边。
过了一两个月,蔡琰的腿伤才渐渐好转。
又过了不久,蔡琰生病拉肚子。一连拉了好多天。请郎中看了病服了草药,前前后后总共一个月左右才好转。
这两起生病,确实让蔡琰的身体元气大伤。蔡夫人和蔡邕心底下纳闷:蔡琰一向身体很好,为么最近接连生病?
蔡邕和蔡夫人商议,以后蔡琰一定要在蔡夫人的监护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