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声音,云肃翻身坐起来。
苏安禾有些担心地问:“你没事吗?”
云肃神色淡淡的,语气却带着不易察觉的宠溺,“你的血连太医束手无策的毒都能解,这点瘴气之毒又算的了什么?走吧。”
苏安禾知道他做事一向很有分寸,也不再劝,让人拿了干净的衣裳来换了,和云肃一起随那传旨的内侍进了宫。
金銮殿上,文武百官左右林立,气氛严肃而紧张。
明贞帝端坐在龙椅上,神情看不出喜怒。
“战王妃,你此行不仅将雾山的土匪一网打尽,还顺利解救了那一百余名举子,实属大功一件。说吧,想要什么封赏?”
苏安禾和云肃并排跪在大殿中央。
听见明贞帝的话,她微微抬头道:“谢陛下抬爱,但妾身实在不敢居功。”
明贞帝轻轻蹙眉,“如何不敢居功?”
面对云肃的质问,苏安禾的确没有想好如何应对,但面对明贞帝,她却是一早就想好了说辞。
当时为了能让明贞帝同意让她带兵,她不得不夸下海口。
如今事成,她却不能将功劳全揽在自己身上。
树大招风,她又是个女子,风头太盛并不是什么好事。
试想,陛下曾经派出了那么多的将士去雾山剿匪都没有成功,她一去就将四千名土匪尽数剿灭了。
而且,还只用了两千兵力。
要是她将这功劳认下,那些曾经被陛下派去的将领们,面子该往哪搁?
让那些将士无地自容倒是其次,更重要的,是苏安禾不想太引人注目。
“回陛下,此次上山剿匪,所有的计划和策略都是卫子澜卫将军定的,妾身只是从旁协助,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提醒。再有,当时王爷被困迷魂谷,听到外面的打斗声,便立即率领剩余的兵马前来支援,即便身中迷魂谷中的瘴气之毒,依然坚守岗位,亲自指挥众人剿匪。”
“所以,此次能顺利剿灭雾山的土匪,卫子澜将军当属首功,王爷为次功,妾身的功劳虽然也有,但与他们二位比起来,实在是不值一提。”
这话一出,殿上顿时爆发出一阵窃窃私语。
明贞帝深深地看了苏安禾一眼,对她的话未予置评。
没一会儿,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手持笏板当先走了出来。
“陛下,若按战王妃这说法,战王‘叛国’一事岂不是子虚乌有?”
百官们交头接耳,议论不休。
另一位中年官员上前两步反驳道:“陈阁老,你这么说,是在质疑当时陛下的判断吗?”
他一边说,一边在殿上走了几步,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去。
“那封信呈上来的时候,在场的各位都看见了。本官可还记得众位同僚那义愤填膺的样子,你们自己却都忘了吗?”
“战王妃是战王的发妻,虽然这次的确把雾山的土匪都清理干净了,可谁又知道她不是知晓战王的诡计败露,上山通风报信,让战王倒戈,从而洗脱身上的罪名呢?”
苏安禾不认识这名官员,但从他的话来看,明显和云肃不太对付。
她都把雾山的土匪清剿干净了,他居然还能说她是去山上通风报信的。
这颠倒黑白的本事,倒是不一般。
听了他的话,殿上的官员便分成了两派。
一派认为战王既然能配合剿匪,就不可能会和土匪勾结,这当中一定有什么误会。
另一派则认为那封密信实乃铁证,他配合剿匪只是知道大势已去在演戏而已。
明贞帝冷眼瞧着大殿上的热闹。
待他们讨论地差不多了,他才抬了抬下巴,朝站在众臣首位的定国公道:“卢爱卿,此事你怎么看?”
定国公被明贞帝点了名,却没露出什么多余的表情,十分沉得住气。
他移出队列,先是看了跪在殿中的云肃一眼,随后才向明贞帝拱手道:“回禀陛下,臣既没有亲眼看到战王与土匪合谋,也没有亲自上山剿匪,实在不敢随意定论。”
这只老狐狸!
表面上看,他好像既不主张云肃有罪,也不是主张云肃无罪,是个公正的中立派。
可苏安禾却知道,他这话,其实是在暗暗提醒明贞帝,雾山上的情况除了战王妃和战王原本的部下,谁也不清楚,他们说的话,自然也不能尽信。
明贞帝半合的眼里有精光一闪而过,脸上却依旧淡淡的。
“卢爱卿言之有理。”
“不过如今战王就跪在这大殿上,众爱卿既然不好定论,我们不妨直接问问他?”
说着,他将身体往前倾了倾,朝云肃问道:“战王,是你和土匪勾结,把朕的一百多名举子掳上雾山去的吗?”
云肃垂着头,声音平静而坚定,“回陛下,臣不曾与土匪勾结。”
殿上又喧闹起来。
负责大殿礼仪的太监便唱道:“静……”
明贞帝挥了挥手,让他身边的亲信太监拿了封信放到云肃面前。
“那朕看到的这封密信,又是怎么回事?”
云肃打开信封查看了一下,随后镇定回道:“臣不知。但这信,不是臣写的。”
“你胡说!”
“就是,那信上明明印着你的私印,就算不是你亲笔写的,也是你过了目亲自盖了印的!”
“证据就摆在眼前还敢狡辩,战王还真是‘胆识过人’!”
“你该不会要说,你的私印被人盗了吧?”
……
那些向来看不惯云肃作风的人,此时都按耐不住跳了出来。
云肃背挺得笔直,并不理会他们的质疑。
明贞帝又问:“你如何证明?”
“臣想向陛下要一张白纸和一盒印泥。”
“去拿!”
不一会儿,太监便将白纸和印泥端到了云肃面前。
云肃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那一小枚印章,在那鲜红的印泥上按了按,随后转移到纸上,毫不犹豫地印了下去。
接着他拿起那张印着自己私印的纸和那封信,朗声道:“陛下请看,这白纸上的,才是臣的私印,而这信上的印记,虽然看着与臣的私印十分相似,却是仿制的。”
传话太监连忙将云肃手上的两份印记呈到了明贞帝面前。
明贞帝仔细辨认了一番后,又让他将其拿下去给百官们过目。
随着看到印记的人越来越多,人群的议论声也越来越大。
先前那位陈阁老再次第一个站出来道:“陛下,虽然两份印记十分相似,可仔细一看,就会发现战王印出来的那个线条圆润,泥质均匀,而密信上的印记却有些粗糙,泥质也是寡而不均。由此可见,这密信上的私印,的确是伪造的。”
全场哗然。
就在众人议论不休的时候,殿外又突然跑进来一个小太监,举着一份绢帛高声呼道:“启禀陛下,举子们联名上书,谢陛下不弃之泽,战王拼死救护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