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多纳出道之初,是一个仅限于前场带球,摆脱打门的真正意义上的前锋,类似他的女婿阿圭罗,或者说是纯进攻球员。谁知道越到后期活动范围越大,策应进攻的能力越强,对球队的重要性也越大,当然,这不一定是好事。现在我们可以看看马拉多纳带来的技术全面性。
第一是惯用脚拉球,劣势脚带球。这在今天是很正常的,但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马拉多纳可以说是凭借一招双足虚晃打遍天下无敌手,以左脚的反复拉球,假动作,配以完美的腿部力量产生的超强爆发力完成过人。然后在相对高速(比起当时的球员,快很多了)的带球过程中左右脚均可触球变向,或是马赛回转,完成过人。加上马拉多纳完美的身体力量,这在当时,简直就是BUG!可以说在马拉多纳之后,无数拉丁派的球员试图模仿马拉多纳的技术风格,可由于球感天赋实在不可多得,能接近马拉多纳球感级别的,实在少之又少。
这就是马拉多纳带来的全新的过人技巧,单脚的反复拉球,踩球,然后拨球,带球。可以说马拉多纳把这项技术变成了惯用脚的原地过人第一技能。
第二是全能的进攻技术。马拉多纳之前的进攻球员没有一个可以向马拉多纳一样有如此多的进攻技术。带球突破,门前抢点,外围远射,甚至还有数一数二的跑位意识。不止如此,左中右皆可的活动能力,上乘的传球意识和传球能力(其实普拉蒂尼的贡献也很大,只可惜他和马拉多纳生于同一时代),阵地战反击都游刃有余。这样的进攻全面性,放眼之后的20年,能够和“上帝”等量齐观的,也就只有一人而已——梅西。
这里,马拉多纳带来的是球队进攻核心的多样性。越是全面,则越不容易防守。球队核心在场上的活跃,也是球队进攻流畅的保证。
第三是个性魅力的彰显。这是精神层面的进步。在马拉多纳之前,无法想象一个瘾君子被人呼为上帝,在马拉多纳之前,也不可能有那个流氓受人追捧。把自己的手球称为“上帝之手”也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马拉多纳好像是足球场上的艾弗森,因为他高超的球技,特立独行的性格,让人们遭受了精神文化的洗礼。可以这么说,没有马拉多纳,就不会有以后的,坎通纳,伊布,卡恩……
最后要说的这项技术进步,我不想把功劳全部都归功于老马,因为还有普老爹。这就是定位球技术的进步。在马拉多纳和普拉蒂尼之前,定位球的得分率无比低下。距离稍近的,就是一脚大力抽射,距离稍远,就变成了比谁后卫个子高的游戏。直到这两位天之骄子出现。他们自己开创了前所未有的任意球技术——内脚背弧线球。我不敢说他们是第一个这样破门的,但他们一定是把这项技术普及到赛场的开拓者。不管是直接打门的成功率,亦或是任意球传球的准确率,这样子的任意球踢法又守门员又增加的新的难题。
马拉多纳的任意球。罚球时老马会稍退几步,然后大幅度摆动左腿,内脚背的触球面积极大。高速飞行的皮球会产生由左至右的弧线,但不会有很明显的下坠,所以老马的任意球基本很少有打下角进球的。我尝试过老马这样的任意球踢法,很容易踢飞,但只要打在门框内,吃准部位,由于球速太快,守门员很难扑救。
普老爹的任意球则略有不同。普拉蒂尼会只有一两步的助跑,甚至不助跑。因为他要求的是一定要吃正部位。他罚球时脚的触球面积极小,把脚内侧微微抬起,只用脚弓附近的内脚背触球。加上普老爹天生拥有比常人弧度更大的脚弓,所以他的任意球速度不会太快,但有着超强的旋转与下坠。在这一点上已经很接近贝克汉姆,只不过小贝的任意球速度也是一流。但要知道普拉蒂尼这样踢任意球,可比小贝早了20年。
时间来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是纯力量足球和技术足球实力作为接近的时代。靠着力量冲击型打法,在大赛中靠着长传冲吊屡获佳绩的德国队,拥有风头一时无两的三剑客的荷兰队,最后的辉煌的马拉多纳。这个时代,代表了未来足球发展的,是荷兰足球。这里要提到的,就是为以后前锋树立标杆的范。巴斯滕。在巴斯滕的职业生涯里,带球连过数人(甚至是2人)的镜头极少,但这不能磨灭巴斯滕超强的技术能力。他每一次护球,拿球,摆脱,假动作无不是足球技术进步的闪光。可以说,巴斯滕这样的风格,成为了足球战术中的完美前锋。
可为什么说巴斯滕带有未来性呢?因为巴斯滕是力量和技术,足球中最关键的两种属性的完美结合。像马拉多纳这样矮小,却拥有超强球感的球员,毕竟是凤毛麟角。可未来足球的发展,技术却越来越成了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于是巴斯滕这种有身高,有力量,又有完美的护球,拿球,摆脱技术的球员,成为了里程碑式的前锋。这里,就不再赘述巴斯滕的技术细节了,因为这不是关键。
然而,另一位与巴斯滕分庭抗礼的巨星,克林斯曼则代表了足球里的实用主义。当足球完全发展成技术流的时代后,克林斯曼这类前锋仍然是攻击线的主角,他们亦庄亦谐的特性,让他们在任何打法下都游刃有余。
接下来要提到的是荷兰三剑客中的另外一位,也是唯一提到的一名中后场球员。辫帅——古力特。一名后卫球员,两夺世界足球先生,这已经可以说明问题了。我从未见过古力特这样的球员。是的,到现在也没有。可以说古力特是空前绝后的。他踢的位置是拖后中后场,或者是自由中卫,甚至是右后卫,也可以客串前锋。到现在为止,踢自由人的,在马拉多纳之后,又有了好多个。但是自由中卫,这个位置只属于古力特。
辫帅在代表荷兰队的65场比赛中打入16球,这应该是个前腰,或者边锋的数据。可这16球,却属于一个后场球员。这还不够震撼?85-86赛季,当时司职全能中场的古力特打进24球,获得荷甲联赛最佳射手……进球,并不是古力特的最大特点。古力特的代表技术就是拿球和传球,还有突破。和里杰卡尔德搭档,一后腰,一后卫,绝对是最具技术能力的后场搭配了。他身为后场球员,活动范围之大,创造力之强,都是足球场上的异类。。要么是在后场带球直至中场,然后送出美妙直塞,要么是球队后场拿球后自己高速插上,完成进攻,要么是反击时像中锋一样在禁区内包抄,头球破门。这就是古力特,独一无二的古力特。未来的这么多年里,也就是皮克稍微有一些辫帅的影子,但也就是一点点已……
90年代中后期——21世纪初,在这个时期辉煌或者出道的天皇巨星不胜枚举,可以说这就是足球世界的三国,奥斯曼,明治维新。不管是贝利,马拉多纳的时代,还是现在的C罗,梅西时代。都比不上那时星光璀璨。无论是球星的质量,还是数量都堪称足球史上的黄金年代。
这个时代的技术风格,就好像是诸子百家,精彩纷呈,各有所长,却又不分高下。我们要在这里分析的,是擅长各种不同技术给各个球员带来的不同风格。
先说一个代表了全欧洲足球风格转变的人物,罗伯特。巴乔。意大利的技术,一直是比上差远,比下还行。但在这样的一个以防守为本国足球的哲学的非传统技术流国家里,诞生巴乔这样的球星,说明了这个国家的足球在发生悄然的改变。以带球突破为第一杀手锏的巴乔,也正是欧洲足球接受洗礼后新一批球员的大体发展方向——一定要有水准以上的技术。身体第一的欧洲足球,已经慢慢的融入了技术流的大潮中。
不管什么类型的前锋,把握机会的能力超强,也就是所谓的杀手气质,这成为了70时代出生球员的特点。你可以是活在越位线上的因扎吉,劳尔,也可以是从中场游弋至球门前20米的亨利,弗兰,或者在禁区里只手遮天的范尼,克雷斯波,亦或是反击阵地战都得心应手的维埃里,欧文。这些世界级的前锋共同特点就是把握机会的能力强。也就是说,这个时代的前锋都更为纯粹,不管用什么方法,何种手段,就是要得分。这和所处的足球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个时代的中场球员异常强大,个人的技术能力,冷静的头脑,攻防转换的能力,时刻威胁对手球门的能力。也就是说,前锋的任务特别简单,接到球,把球踢进去。很难想象,马凯,巴蒂,皮耶罗,罗马里奥面对一个一般难度的单刀球会踢飞,或者是半个空门打不进。但放到现在,哪怕是最顶级的前锋,范佩西,戈麦斯,本泽马踢飞了都很正常。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确实是足球的退步……
现在来说说这个时在技术方面最大的进步,控球,传球。控球不是高速的带球,高速带球时摆脱防守队员自然不易,但你可以忽略盘带,用速度过人,可是如果在原地连续的盘带控球,面对越来越多的上抢队员,球还不丢,还能正确的触球,则更难。这里就要提到两位古典艺术足球大师:里克尔梅,齐达内。这两位大师把在中场和禁区前之间这块区域中的控球,传球能力发展到了极致,可以说在1对1甚至是2对1的情况下想抢下他们的球几乎是不可能的,一定会被他们在原地用缓慢的速度和华丽的技术戏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