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中国队逢日韩必胜,但是这十几年来情况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
自从由霍顿领军的中国国家队在东京凭借黎兵的梅开二度以2-0战胜日本队后,中国国家队就再也未能击败过日本队,而那场胜利也是中日近15年时间里中国对日本的唯一一胜。而回顾“往昔”,我们也看到中国队在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对日本队所创造的三连胜佳绩,可以说中日之间的交锋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足球在近30年逐渐堕落以及日本足球痛定思痛后腾飞的轨迹。
1975年6月23日中国香港,在1975年亚洲杯预选赛中,中日足球在国际足联的交战历史上首次碰面,当时的日本队正处于酝酿期,与当时拥有容志行的中国队之间有一定差距,结果中国队以2-1战胜日本,此后在1980年6月11日中国广东以及当年的12月26日在中国香港,中日两队再又两次交手,中国队以两个1-0的相同比分连胜日本两场,当时的日本队队中有川渊三郎和木村和司等实力不俗的球员,但当时日本队无论身体条件还是个人技术都无法与中国队对抗,这便有了中国队对日本的三连胜。
此后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日两国在日本大宫进行了两场热身赛,中国队一平一负,而1984年5月31日日本队1-0战胜中国队的比赛也是他们首次击败中国队,不过比赛性质问题这两场比赛并未引起太多人的注意。1987年奥运会预选赛,中日碰面,中国队在第一回合广州进行的比赛0-1输给了日本队,这也算是中国队在正式比赛中首次输给日本队,不过由于当时的比赛是主客场两回合定胜负,在回到主场东京后,一场雨战让日本人最终吞下苦果,中国队次回合客场2-0战胜日本,从而成功翻盘成为最后赢家。
此后随着戴拿斯杯的举办,中日之间的交流也逐渐增多,而戴拿斯杯也几乎成了日本队掀翻“克星”中国队的主战场。第一届戴拿斯杯日本三战全败,对中国队又是0-1小负,但场面早已没有70年代后期时那么被动和难堪。第二届开始日本队全面反击,以2-0战胜中国,随后便再没有让中国翻身。1992年广岛亚洲杯上,日本队与中国队展开一场进球大战,以3-2战胜中国。1995年第3届戴拿斯杯中国又是以一球饮恨1-2输在对手脚下。1996年亚洲杯,日本队将1-0的比分保持到终场继续气走中国。
1998年3月7日,第四届戴拿斯杯,霍顿领军的中国队在东京与日本摆下擂台,结果黎兵利用日本队试验三后卫阵型的机会独中两元,以2-0击败对手,黎兵也因此得到了“抗日英雄”的名号。随着特鲁西埃从冈田武史手中接过日本队教鞭,中国队又与特帅执教下的日本队有过两次对垒,结果日本队一胜一平依然对中国保持着压倒性优势,而此时对“恐韩”说法深恶痛绝的中国队其实已经发现自己也有恐日的毛病。
时间跨入新世纪,中日之间的关系也还是没有改变。2002年釜山亚运会,在男足八强战中,日本再以1-0的比分将中国队踢出局。随后2003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的首届东亚四强赛,中国队以0-2完败,让哈恩治理军下的中国队首尝败绩。在2004年亚洲杯的决赛中,中国队1-3不敌日本屈居亚军,让冠军从手中溜走,而中田浩二的手球是件也成为当时中国队输球的一个“发泄口”。2005年8月,以半主力阵容出战东亚四强赛的日本队又以全替补阵容迎战由朱广沪领军的中国队,但朱家军在半场结束以两球领先的情况下最后时刻被对手逆转,从而让对日七年不胜的记录延续,但其实自从1990年之后的15年中,中国足球已经被日本足球远远得落在了身后。
2013年7月份,在武汉的滂沱大雨中,中国男足以1比1战平日本队,最终以1胜1平1负的成绩获得那届东亚四强赛亚军。国足16年不胜日本队的纪录在延续,上一次赢这个对手还要追溯到1998年的戴拿斯杯。
随着韩国队荣膺冠军,东亚四强赛东道主无缘冠军的传统依然未被打破,倒是日本队一场不胜排名垫底令人意外。中国队如愿以偿收获到世预赛亚洲12强赛好签所需要的国际排名积分,但在以本国联赛球员为主体的日、韩两支劲旅面前,中国队技战术层面的劣势依然显而易见,中超球员价格虚高在此次比赛中显露无遗。这本不是国足主帅佩兰之过,但他却要承受由此带来的执教压力。
一场大雨为江城带来难得的一个凉爽的夜晚,在雨水落下前,韩国队与朝鲜队以0比0战平,这意味着中国队如果可以在接下来的收官战取胜日本队,就能获得本届东亚四强赛的冠军。武磊开场仅10分钟的破门给国足开了个好头,可惜,日本队随后凭借细腻的脚下控球占据场面的绝对主动,并由武藤雄树在第41分钟扳平比分。雨越下越大,风越刮越猛,风雨交加的天气令双方错过进一步改写比分的机会。
尽管中、日两支男足的较量以平局收场,但和一天前两国女足交锋一样,身材高大的中国男足球员被身形相对瘦小的日本队员遛得团团转。中国队的球员身价大多超过人民币千万元以上,可“不会说谎的足球”却清晰地显示出他们技术价值与价格的背离,缺少多名绝对主力的日本队、韩国队充其量算是“二队”,但凭借现有实力,他们依然可以压制几乎以主力阵容出战的中国队。当日、韩甚至朝鲜队一个个新星崛起的时候,国足却还需要继续在老队长郑智身上“啃老”,这不得不说是中国职业足球的尴尬。
胜朝鲜、平日本,中国男足在东亚四强赛上必将收获相当的国际排名积分,这对于他们争取12强赛的好签位非常有帮助,但是以中国队现有的实力,即使闯入12强赛,竞争力也不容乐观。东亚四强赛的锻炼价值有限,国足切忌盲目乐观。韩国队的夺冠与他们本国联赛重视经营本土球员培养不无关系,中超的主教练们更应该“善待”本队的国脚,给他们更多的比赛时间,别让他们仅当外援的“陪练”。
2005年11月5日,在澳门举行的东亚运上,凭借杜威最后时刻的绝杀,中国队以2-1战胜以大学生球员为主的日本队。
2006年8月7日,中国国奥队与日本国奥队在中国秦皇岛的奥林匹克中心进行了一场热身赛,全场战优的情况下以0比2败在了日本队的脚下,这样在这个年龄段不败日本的记录也宣告结束。
2006年10月25日,在东京进行的日本国奥主场迎战中国国奥的一场友谊赛中,中国队由于体力问题在全场比赛中并无亮点,以0-2再次败给对手。
日语有个外来语叫ジレンマ,就是无限矛盾,为什么说这个词?国内现在可能就是这个状况吧,人们看到的是发达国家已经成型的体系和基础设施,但可能并没有考虑一开始就是这样么?作为留学生我可以说国内大学的基础设施质量真的已经在赶超,甚至一线城市校园环境比日本地方大学好的多。但不同的就是对足球的态度,国内的大学都上了人草但不对外开放甚至不对本学校学生开放使用权,日本很多大学的球场黄沙土地有的是但在没有学生预定的情况下任何时候都是开放的。这种为了表面样子而忘记了原始目的的情况难道不好笑么?
所以我想说,足球场真的只是个很表面的一个东西,日本学生的足球水平不是靠最顶级的装备和场地堆出来的,最重要的还是那种真正热爱足球,为足球而拼搏的氛围。
每次差不多出征青年级赛事之前,中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的足球几乎要被提及和横向比较——差不多同时被传教士引入,职业化几乎同步,但20年之后,日本足球已经成为世界二流足球强国行列,其优质的青训体系,人才培养模式为人们所赞誉,而中国却连亚洲二流都难保住,各个年龄段的国家队比赛也都是全线溃败。
进行这种比较并非毫无意义,即将出征东盟杯,为今年亚洲青年锦标赛和明年世界青年锦标赛等大练兵的U19,就很有必要了解:日本足球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我们要向日本足球学习什么?
日本足球,为什么一直这么强?这确实一个很宏大的话题,可以归结到对足球的理念。这么说的话,中国人一直注重身体素质,并不讲究个人的技术风格和特点,以及场上的足球智慧。而在各种失败之后,又善于怀疑自己,开始了这个和那个风格的学习。这种失败,学习,再失败,再学习的恶性循环,是至今无法找到自己明确的发展方向。而日本从最初设计的时候就很清晰地认识到,我们的身体素质可以不如欧美,甚至可以不如中国,但每个人种都有自己的打法,只要你能将这种打法打磨到极致。比如在场上,他们会用拼命的跑动,来弥补身体上的不足。比如他们笃信,短传渗透可以弥补某个环节的或缺。比如他们比较强调练就一身绝活的匠人精神。而技术流代表西班牙的崛起,更是给了他们很强的自信。
中国青训能否以日本为鉴?中国青训模式如果以日本为参照的话,中国在大力支持推进校园足球,但是在俱乐部青训方面没有必要门槛,没有设置必要条件,强行要求俱乐部设置青训梯队。而日本则是两条腿走路,两条通道:一条是高中初中,校园足球青训体系,一条是俱乐部的青训体系。而且这两个青训体系是互相打通的,可以先走校园再走俱乐部,也可以先走俱乐部的青训梯队,再走高中校园,最后殊途同归。队员如果年满18岁以上,满足条件就可以签入职业俱乐部,这两个通道可以说相得益彰,互相弥补。而我们,则不只是一条腿走路,还把本该由职业俱乐部的青训,引领时代方向的西瓜给扔了,我们捡的是芝麻。因为所谓的日本校园足球,实际上是非职业化时代的产物,但是却在中国把他当前进的方向,进行借鉴模仿,这个方向是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