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位更著名的澳大利亚球星维杜卡,他的职业生涯履历更能说明问题。作为第二代克罗地亚后裔,维杜卡的足球启蒙之路是在墨尔本的一家克罗地亚移民创办的俱乐部墨尔本克罗地亚人队开始的。他在海外职业生涯第一站也是自己的祖籍国克罗地亚,他加盟了克罗地亚豪门萨格勒布迪纳摩。类似的澳大利亚球员还有很多,鲁能的麦克格文职业生涯起步于苏格兰超级联赛的哈茨队,而他本人其实就是出生在澳大利亚的一个苏格兰移民家庭中。毫无疑问的是,麦克格文能进入苏超与他的血统有太多的关系。
尴尬:足球是冷门运动,国内联赛水平低!
像很多英联邦国家一样,澳大利亚的第一运动并不是足球。令澳大利亚足球人尴尬的是,足球在澳大利亚甚至算不上是热门的运动。板球、澳式橄榄球、英式橄榄球、网球的普及率都排在了足球的前面。创办于2005年的澳大利亚顶级足球联赛A-league水平也比较低,虽然最近几年观众人数有增加,但本土高水平的球员多数在欧洲俱乐部踢球。虽然在2013年的亚冠联赛中,来自A联赛的西悉尼流浪者队以黑马姿态夺得了澳大利亚球队的首个亚洲冠军,但这依然改变不了澳超球队绝对实力不足的现实。澳超联赛水平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足球在这个国家的地位不高,很难吸引到赞助商的大手笔资金。
澳式橄榄球才是澳大利亚的第一运动,澳大利亚橄榄球联赛AFL是澳大利亚拥有最多爱好者的体育运动。尤其到了总决赛的时候,全国几乎为了这两个小时的赛事而停顿。澳式橄榄球在形式上有点像美式的橄榄球,但是更原生态一点。球员没有护具,没有通信设备,基本上就是足球、摔跤和群殴相结合。了解了这样的背景,你或许会对西悉尼流浪者队的粗暴球风多了一份理解。
澳大利亚足球屡受照顾的秘密!
澳大利亚足球随着科威尔、维杜卡等黄金一代天才们的退役而正处于低谷期。这是因为他们本身人口少,加上足球不算是第一运动,不能像足球大国那样源源不断的造血而导致的。像2014年世界杯的预选赛中,澳大利亚队能从亚洲区脱颖而出,运气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事实上很多国家的足球都是这样的:捷克黄金一代退役了,仅仅靠罗西基和切赫苦苦支撑,也难有起色;比利时前几年那么落寞,现在又因为新一代强人集体出现而重新强大。
也许有人会对“澳大利亚足球目前低谷期”的说法不认同,因为澳超球队刚刚拿到了亚冠冠军。此话不假,但仔细推究起来,西悉尼流浪者队在亚冠上一黑到底,确实有不少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方,比如他的多个对手如广州华南虎、阿尔希拉尔等队都曾遭遇严重不公判罚。
目前看,比较令人信服的说法是澳超球队之所以受到照顾正是因为即将开幕的亚洲杯。理由是今年亚洲杯在澳大利亚举办,亚足联希望以这个意料之外的惊喜刺激澳大利亚国内的足球市场,毕竟足球在这里并非热门运动。也许有人会质疑,按照这个逻辑为何2010年的亚冠冠军为什么不是2011年亚洲杯主办地的卡塔尔球队?中国的俱乐部为什么2003年没夺得亚冠呢?这完全可以解释得通,因为无论是中国还是卡塔尔,足球都是当地的第一运动,无须任何刺激都能确保亚洲杯球市的火爆。
这并不是澳大利亚足球第一次受到照顾。仔细研究澳大利亚足球的发展轨迹,2005年亚足联接受澳大利亚这样一个大洋洲国家成为会员,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事件。自此以后,澳大利亚连续参加了三届世界杯决赛圈(注:2006年世界杯澳大利亚是以大洋洲的0.5个名额获得正赛资格,2010年和2014年澳大利亚都是以亚洲的名额获得正赛资格),而此前他们仅仅只有一次亮相世界杯的记录。可以这样说,澳大利亚加入亚足联的最大受益者正是他们自己,而广大亚洲球队实际上是自动丧失了一个世界杯参赛名额。如今的结果其实早在所有人预料中,那为何亚足联当初要一意孤行得关照澳大利亚,允许它加入亚足联呢?其实说白了还是金钱作祟,亚足联的官员们看中了澳大利亚的市场,但他们没想到的是,澳大利亚民众和赞助商根本不买足球的账。
据不完全统计,如今有超过100名澳洲球员是在海外踢球的,这在澳洲男足国家队身上就可见一斑:揭幕战上,澳大利亚队4比1逆转科威特。四位进球者都是海归。最有名的卡希尔曾长期效力英超,如今在美国的纽约红牛俱乐部;隆戈在英甲的斯文登俱乐部踢球;耶迪纳克现效力于土超的根塞尔伯里吉队;特洛伊西则在意甲的亚特兰大队。
留洋的球员为何这么多?在波拿芬切眼里,答案只有一个字——钱。
渴望更高舞台是一方面,但决定性的,还是一个“钱”字。波拿芬切告诉记者,澳超联赛,是世界足坛极少数从NBA引进了工资帽概念来限制球员工资的联赛,“目前在澳超,每家俱乐部一年的工资帽是225万澳元,折合人民币仅1100多万元。”这个数字,在中超随随便便一个外援的年薪就能盖过。“澳超联赛的主力也不过十几万澳元年薪,球队几乎没有赢球奖金,刚进入一线队的球员,一年平均收入也就是5万澳元(人民币25万元多)。虽然为了提升联赛关注度,每家俱乐部被允许有两名球员(1名内援1名外援)的工资在工资帽之外,使罗比·福勒、德尔·皮埃罗这样的世界级球星也能现身澳超,但毕竟只有那么一个名额。面对外面真金白银的花花世界,但凡具备一定实力的澳洲球员,都会热衷于到海外淘金。”波拿芬切说。
本土俱乐部不惧人才流失!
不管跳出去动机是啥,对澳大利亚国家队实力的提升一定是有益的。人家花大价钱买去,即使是去美国大联盟、土超这样的二流联赛,绝对主力毋庸置疑;能去欧洲顶级联赛更不用多谈,只要能上场,就一定会进步。但好队员都出去了,会不会影响澳洲本土联赛的发展呢?记者听到的情况是,完全不会。
澳洲足协一位官员透露,目前绝大部分澳超球队都可以做到收支平衡,部分俱乐部还可以实现盈利。
澳超是怎么做到的?首先,澳洲足协为澳超的众俱乐部提供了很多政策上的支持。比如球队的客场比赛足协为球队提供18张免费机票,每个赛季澳洲足协还会给俱乐部巨额分红,平均每家俱乐部的分红高达250万澳元,这个金额大体上跟工资帽相当,俱乐部在基本工资层面是不用发愁了。
澳超俱乐部很大一部分收入来自于他们的会员,当初在亚冠淘汰了广州华南虎的西悉尼流浪者就拥有1.5万名会员,每人每年的会费高达160澳元,总收入就达到了240万澳元。而狮吼俱乐部也拥有约1.1万名会员,也已经相当可观。
至于踢球的队员,他们很清楚自己,如果能达到联赛的顶级水平,自然有球探上门,走上和前辈们一样的留洋道路。所以即便工资不高,为了将来的“钱途”,也会拼命提高自己。加上澳大利亚足协多年来响应“国家青少年框架政策”,在澳洲,不管是有钱还是没钱,只要想踢球,都将得到平等的对待。
可以说,由下至上,整个澳洲足球的造血机制都很完善。
中国球员为啥难出国门?
与澳大利亚球员热衷海外淘金不同,中国罕有球员出国。不久前,北京国安俱乐部同意放行主力球员张稀哲转会德甲劲旅沃尔夫斯堡俱乐部,总算让欧洲五大联赛近四年没中国人的尴尬成为历史。
澳洲球员出国踢球因为钱,中国球员迈不出国门,并非没有人达到留洋水平,也是因为钱。
以张稀哲为例,沃尔夫斯堡愿意支付150万欧元的转会费,折合人民币约1200万元。张稀哲是国安核心,是非卖品,在价格虚高的国内转会市场,他的转会价格起码在4000万元左右。国安让张稀哲留洋,确实是卖“亏”了。球员收入也一样。张稀哲留洋的收入肯定低于国内。此前的武磊、张琳芃等希望之星没能成行,或多或少也考量过要放弃国内的高收入。
中超球队的投入近些年水涨船高,一亿元人民币只是保级水平,像恒大这样的球队每年投入达到几亿元,巨额投入的同时,中超球队的营收却几乎为零。
澳超球队的投入看起来更像是小本经营,却活得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