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只听得陈姝晏说,“送什么送啊,反正你们看嘛,包成这个样子放在篮子里,一定不是我娘不小心放进去的,一定是她故意给你们的,人家都说长者赐不可辞,他故意给你们,你们还不要,还要给他送回去,这算什么呀。”
金梅一愣,一想也是这么个理,可心里还是过不去。
刘静倒是没有那么纠结,她看着篮子里的东西,“我觉得姝晏说的对,这是大奶奶故意放进去想分给我们的,我们要是还回去就不太好了,要不我们就把它分了吧。”
“嗯,分了吧,分了吧,以后要是你们想感谢我娘,就多帮我家干活就好了。”陈姝晏一边笑嘻嘻的说,一边把剩下的东西按照比例分给大家。
分好东西之后,陈姝晏便走了,留下刘静和金梅两个人。
金梅想起刚才陈姝晏算数以及她说过的话,比起刚才显得沉默了许多。
刘静也有些奇怪他为什么沉默,拍拍她的背,“金梅姑,你怎么啦?”
“哎......”金梅叹了口气,摇摇头,“算了,我没事。”
刘静:?
可是你看起来明明就是有事儿的样子啊!
突然刘静脑海里闪过一道灵光,“金梅姑,你该不会是想到了今天姝晏说过的话吧。”
金梅再次低下头,显然是默认了。
刘静看她没有说话,也大着胆子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金梅姐,其实我觉得姝晏说的对。其实你心里明白,咱们女子嫁人就相当于自己的第二条性命,也必须要慎之又慎。可即使是这样,对方到底是什么人咱们只能从别人嘴里听个大概,具体什么样子都不清楚。万一那人不靠谱,对方也没那能力给咱们一辈子衣食无忧,那咱们以后可怎么活着?”
如果陈姝晏在,倒是会有些诧异的看着刘静,刘静只比自己大一岁,今年十一岁了,虽然是个孩子,可这番话也颇合情理,条理清晰,一点都不像十一岁的孩子能说出来的话。
其实就像刘静说的,金梅也想过这个问题,只是想过又能怎么样,她又没办法改变事实,女子总要嫁人的。
“就算是咱们都知道这个理又能怎么样,咱们女子还能一生不嫁人了?”金梅苦笑一声。
“金梅姑,你是突然怎么了呀。”刘静看着她,神态认真的说,“不能一生不嫁人,可也不能因为要嫁人就放弃自己呀。举个不太好的例子,就像是大老爷大奶奶,你觉得大婶子没做生意之前跟着大老爷过得开心吗?”
金梅想起那时大婶子的悲惨生活,摇了摇头。
“对,当时大奶奶家里生活到底怎么样,现在的生活又是怎么样我们是都看在眼里的。”刘静继续说,“由此可见,就像姝晏经常跟我说的一样,那些男人能学的,我们凭什么学不得?都是一双眼睛一张嘴的。就是不靠男人,只要自己有本事,也是可以挣钱养活自己和家里的孩子的。”
金梅沉默不语,也不知道是听进去还是没能听进去。
“金梅姑,这事还得你自己想通了才行,姝晏说的,我说的,都是我们自己的想法。”刘静认真地说。
“我知道了。”
“嗯呢,金梅姑,快到吃午饭的点儿了,我得先回去了。”
“好。”
刘静站起身转身离开。
看着对方离去的背影,金梅若有所思。
母亲刚刚去世的时候她还小,只是认为母亲只是睡着了。只是后来她经常能看到一些女性长辈,用一种怜悯而又同情的目光看着她,这让她很是不安。她很想问她们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目光看着自己,但是她没有这个勇气。
直到有天晚上,金梅睡着了,她梦见了娘亲。梦里的娘是正常的并没有发病,在她娘亲的怀中,她感受到了温暖。娘的胸膛很宽阔,给她一种无与伦比的安全感。
那天她睡得特别香甜,甚至做了一个美妙的梦。
然而当第二天醒来之后,她却发现昨晚的一切只是梦罢了。那一刻她懂了,她和阿兄成了没人要的孩子。
后来爹一个人看着收破烂把她和阿兄拉扯大,很多时候她家就连饱饭都吃不上,这样艰难的生活,她真心觉得很辛苦。
而遇到那些经常用怜悯的目光看着他的那些女性长辈的时候,总能听到她们说,金梅再长大一些,找个好人家嫁了就不会这么苦了。
说的多了,她就渐渐把这件事情记在了心里,一心觉得只要能嫁个好人家,以后生活就不用吃苦了。
可如今连他自己都没有察觉到,这个自己信奉多年的信条,早就在心里有了松动。
就真的非要靠嫁个好人家才能过上好日子吗?
……
要说陈姝晏这边刚刚出了金梅家的大门,便看见距离自家大门没多远的地方站着几个小萝卜头,其中一个还是自己的弟弟陈晓进,自从上次陈跃进把自己戳伤之后,自家又忙着生意,已经有许多日子没有见他了。
三叔三婶这么宝贝这个孩子,不是早就说要送他去上学,怎么还没送他去呢?陈姝晏心里奇怪的很。
然而她不知道,开春的时候,陈老三和窦香两个人就已经送过一次短学了,要不是为了孩子上学的事儿四处奔波,说不定陈姝晏一家人在做生意的事情早就被老三家发现了。
要说这边陈老三借着大哥是个童生的名头,千挑万选终于找到了一位先生的名下,听说这位先生教的好,束脩也不贵。
等到夫妻二人说了来意之后,那位先生也没给个肯定话,只说让夫妻二人把孩子带来先看看。
窦香夫妻二人互看一眼,心里知道有戏,特地起了个早带着孩子去先生那边,对着陈晓进千叮咛万嘱咐让他在先生面前乖一点,要是表现的好回来给他带糖葫芦吃。
陈晓进一听有奖励当着大人的面自然是很听话,先生见这孩子听话得很,又听说孩子的大爷也是个读书人,且早早的考中了童生,便觉得留下也没什么说不定陈晓进跟他大爷一样是个好苗子呢,便同意他第二天来上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