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明生的出现,让向欣欣原本沮丧的心情舒缓了一些,折腾了这么一圈下来,也有些疲累,慢慢的走回宾馆,躺在床上先睡了一觉。
睡得并不踏实,做了一个漫长的梦,梦中还是在花镇,想要回家的心情非常的迫切,但花镇变得就像是一个被人不停转动打乱的魔方,无论她怎么走,始终回不到家,每次快要到家门口,空间就被转变了。她一会还是小时候的模样,一会又变成了大人,花镇也在变,一会是21年前,一会又变成现在。
直到醒来,都没能在梦中回到向家,尽管是梦,但那种沮丧着急的心情却很真实。
向欣欣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开始在心里默默复盘,来之前想过不会太轻松,但没有想到向省三会如此绝情,连大门都没有让进,当然她也有做错的地方,被情绪冲昏头脑,做出了不理智行为,现在看来,用高价来打动向省三似乎是不太可能了,两人都话都足够刺耳扎心,这已经超出了钱能解决的范畴。
她清楚向省三是个非常固执的人,经此一役,双方都对对方有了一定的了解,向省三应该也会有相应的战略,目前她没有任何胜算,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下一步,就是利诱向明生,如何利诱,还得多久收集些信息。
脑海里又突然跳出许诚的脸,这个自称是向省三忘年交的小学同桌,不知道会在她的花镇之旅里扮演什么角色。
现在她掌握的信息实在是太少了,从明天开始,她就要开展花镇社交,尽可能的多和许诚接触。
做了这个决定之后,她感到肚子饿了,翻身下床去找吃的,吃完再做个计划书。
向欣欣在这边苦苦思索,向省三正在社区会议室苦苦忍受受来自同伴的嘲讽。
今天是花镇手艺人协会召开首次碰头会的日子,计划举办美食节后,花镇镇政府就把家底来回盘了好几遍,然后吓了一大跳。
小小花镇,除了历史、美景和美食,居然还有这么多的手艺人,个个身怀绝技,手艺至少传了三代,向家花灯和宋家竹编还是市级非遗传承人,现在国风和传统文化兴起,这些手艺人就是花镇的名片。
为了方便镇上和手艺人沟通,特地设立了这个协会,由许诚负责,本来这次会议要在前两个星期举行,可中途总是总是有人请假有事,最终敲定了今天。
许诚建议向省三请假,被他拒绝了,按时参会,脸上的哀伤还没有散去,但他要用这种方式告诉自己根本不在意,做过的事无需后悔。
21年前的那个傍晚已经注定父子缘分已断,这21年他未曾后悔,现在依然不会。
会议定在晚上7点,花镇社区会议室,手艺人陆陆续续的走进来,围着会议桌做好,一边等着开会一边讨论着美食节。
许诚进来,看了看人数,灯笼向、竹编宋、剪纸于、制鼓王、皮影章、湘绣吴,六大手艺人到齐,酸菜厂厂长、山泉酒坊老板、茶油坊老板、老字号鸡蛋糕店长,还有擅长做咸鸭蛋的高寿老人都到齐了,又看了下时间,可以开始了。
7点,花镇手艺人协会首次会议正式召开。
镇办公室主任做开场讲话,他中等身高偏胖,带着一副近视眼镜,笑起来平易近人,看着手艺人深有感触:“花镇真是人才济济,卧虎藏龙。”
感慨完之后,他发表了一段简单的讲话,花镇是千年古镇,当年何其辉煌,水运发达,商贸繁荣,潭、攸、衡、醴四方商人聚集花镇进行商贸交易,原来在花镇赶集,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挤都挤不进去。
可惜花镇在时代浪潮里落伍了,一直到没落到现在,大好美景无人问津,码头基本停用,年轻人也大量外流,现在花镇赶集和原来比冷清了至少十倍。
对比惨烈,花镇一定要奋起直追。
他摸了下有些湿润的眼睛:“我们没有赶上花镇的好时候,不过没关系,我们可以创造花镇的好时候,现在旅游业是时代潮流,花镇有十几个景点,古码头群都有个码头可以参观游玩!更别说还有别的体验项目,我们得抓住这个机会,举全镇之力把人气吸过来,再把花镇的产业打出去,吸引投资,以后我们花镇一定会越来越好的。花镇的文化底蕴需要让大家知道,也让大家都认识我们花镇手艺。诸位手艺人老师们,你们身上责任重大啊。”
讲话结束后,他还忙着去开另外一个电视电话会议,让许诚继续下面的流程。临走时专门和文老太告别,95岁的高寿老人文老太太被视为花镇的吉祥老人,号召力很高,喜欢热闹,全白的头发梳的整整齐齐、衣服干净整洁,耳聪目明,腰背挺直,精神气十足,笑起来慈祥和蔼。年轻的时候随丈夫参加革命,组织和参与过多次营救和保护行动,湘绣吴的绣片就是她保护下来的,丈夫死于战火后,孤身一人,现在喜欢做咸鸭蛋,个个流油、咸淡可口堪称花镇一绝。
送走了镇办公室主任,气氛轻松了下来,许诚年纪最小,几乎是被他们看着长大的。
许诚给他们添了茶,回到位置上:“镇上的意思是想在美食节建一个临时的手艺馆,把诸位老师集中在一起,还有诸位老师能不能专门为花镇美食节设计一些周边产品。”
“什么是周边产品?”文老太听不懂,其他人也有些疑惑。
“周边就是……就是……”竹编手艺人宋乐水抢先回答,他今年也是68岁,是个圆眼矮个的白胖子老头,喜欢新鲜喜欢热闹,经常会说些从孙女那里学来的新词,此刻他有些得意,举着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老茧和疤痕的手:“就是以花镇为主题,做一些小玩意,比如我就编条鱼,编个小狗,让人一看就想到花镇。”
许诚点头,没错就是这个意思。
手艺人一听纷纷点头,若有所思,向省三安静的坐在那里,他倒是没觉得太难。
酸菜厂厂长马浩松一脸为难:“我们这些做吃的怎么出?”
鸡蛋糕店长接话:“设计一些美食节的特有包装,送人好看。”
文老太笑了:“那我就在咸鸭蛋上写点字,到时候三伢子可得帮我。”
向省三写的一手好字,听见文老太的话连连点头应下。
大家讨论的热烈,有人提了一嘴:“那到时游客们来了,是不是得组织人去火车站接送?我看抖音上都说淄博请的都是185的伢,我们花镇哪有这么高的。”
花镇地处中南,平均身高是要比北方稍微低一些,不过也算是地方特色。
许诚没觉得是个问题:“花镇人不高,但心诚,只要让人们感受到我们的真诚……”
他话还没有说完,宋乐水突然说:“让灯笼向去啊,他在花镇最高!”
宋乐水和向省三是死对头,这在花镇不是秘密,两家铺子还挨着,不只老辈不说话,小辈们见着也是装作没看见。平日里冷脸,有机会就掐,都是宋乐水单方面掐,向省三从不搭理他,要不是花镇要举办旅游美食节,这两人恐怕不会在一间屋子里待着,主要是向省三不乐意,宋乐水还是很乐意,找机会气向省三算是日常工作。
向省三从思考中回过神来,皱了皱眉,看也不看宋乐水:“莫要开玩笑咯。”他一向懒得搭理宋乐水,又在身高上占优势,眼里没这个人很方便。
大家都笑了起来,许诚看看时间,表示可以散会:“时间也不早了,先散会吧,手艺周边也不急一时……”
宋乐水又突然开口,他还有事宣布,关于他的竹编手艺。
许诚轻叹一声:“宋老师,您请说。”
宋乐水没有着急开口,先看了一圈,目光落在向省三身上。
向省三看到他的眼神,知道这家伙今晚上冲着自己来的,不由得扯了下嘴角。
宋乐水笑了,圆胖脸上都是喜气,兴致很高:“大家都知道我们宋家竹编手艺从清朝开始,然后一代一代传到我这里,当时要求传男不传女,现在时代变了,我也只有一个孙女,所以,我决定让孙女当我的继承人,并给她申报了非遗传承人。”
这是好事,大家开始鼓掌,只有向省三坐着不动,因为他知道,宋乐水还没完。
果然,宋乐水看着他,意味深长:“毕竟我们宋家是文明人,不搞重男轻女那一套,免得手艺传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