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相里勤以身炼剑
龙伏佑2025-01-18 09:148,396

  

   金风送爽的秋夜,月光如洗,蝈蝈的吟唱交织成夜的乐章,为这宁静的夜晚添上了一抹生动的背景。秦献公,这位心怀天下的君主,巡视完固若金汤的城防归来,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喜悦。他亲眼见证了,在墨家智者相里勤及其弟子们的不懈努力下,秦国的每一寸土地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城墙,巍峨矗立,仿佛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古老誓言,每一砖一瓦都透露着坚不可摧的力量;守卫们,精神抖擞,眼神中闪烁着忠诚与坚韧,他们的身影在月光下拉长,绘就了一幅幅守护家园的壮丽画卷。在这片安宁的土地上,战士们士气如虹,战意盎然,他们深知,这份和平来之不易,更需倍加珍惜。

   百姓们的生活,亦是另一番景象。田畴间,稻香四溢,欢声笑语中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巷陌间,灯火阑珊,家家户户洋溢着温馨与和谐,这便是真正的安居乐业,国泰民安。秦献公望着这一切,心中涌动的不仅是欣慰,更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于是,他迈着轻快的步伐,再次踏入了相里勤简朴而不失雅致的宅邸。月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落在两人并肩而行的身影上,为星夜下的散步增添了几分诗意与温情。

   在那段被岁月温柔以待的时光里,献公与相里勤的交情,早已超越了寻常君臣的界限,他们是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知己,情深义重,仿佛命运早已将两颗心紧紧相连,誓要共赴风雨,同担荣辱。每当夜幕低垂,星河如练,二人便踏着月色,漫步于宫闱之外,或行于幽静的园林小径,或立于高阁之巅,任凭晚风拂面,细语绵绵。

   他们的话语,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河,涵盖了国家的兴衰、民生的疾苦、政治的博弈、经济的脉动,每一个话题都蕴含着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与责任。然而,这一晚,空气中似乎弥漫着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相里勤敏锐地察觉到,献公的心境已悄然蜕变,他的眼眸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那是一种对变革的渴望,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献公的话语如同洪钟大吕,震撼着相里勤的心扉。他不再拘泥于日常的琐碎,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为辽远的天地,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对国家变法的宏伟蓝图,那是一场前所未有的革新,旨在让秦国焕发新生,屹立于战国之林;他谈及秦国的未来,言辞间满是坚定与自信,仿佛已预见了一个强大而繁荣的帝国即将崛起;他关怀民生,每一个细微之处都透露出他对百姓福祉的深切关怀;更令相里勤动容的是,献公谈及自己的梦想时,那份纯粹与热烈,仿佛能点燃整个夜空,照亮前行的道路。

   相里勤,望着眼前这位努力而豪迈的国君,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感慨:他,乃秦国之引路人,是时代之巨擘。

   献公的眼神中闪烁着激动与感激,他的话语如同山间清泉,潺潺而出,满含诚挚地对相里勤表示,大良造啊,你我都见证了这一场变革的奇迹。百姓的欢声笑语,是国家最动听的乐章;军队的威武之师,是秦国最坚实的盾牌。这一切的成就,若无大良造的鼎力支持,秦国岂能有今日之辉煌?大良造对秦国的贡献,无异于再造乾坤,功在社稷,利在千秋。

   言罢,献公的神情转为庄重,他伸出手掌,仿佛要将整个国家的重托置于其上,对相里勤表示,先生若有所求,无论是金银珠宝,还是封地爵位,只要是秦国力所能及,请大良造不要吝啬言辞,尽管提出。大良造的每一分付出,都值得秦国倾尽所有来回报。

   相里勤先咳嗽了几声,心中暖流涌动,然后拱手向献公表示感谢。

   因为连续多年的劳累,相里勤身体变得虚弱,自从上年冬天过后,他就落下了咳嗽的病根,宫廷太医和民间老中医看了多次也不见好。相里勤表示,知遇之恩,当涌泉相报。他能够得到献公的赏识,率领众墨家子弟来秦国施展才华,从而有一个墨家理念落地开花结果的实验场。大的方面说,墨家之道,由此如日中天,非但照亮秦国的每一个角落,更由秦国这片土地,扬名四海,使得天下皆知墨家博大精深。小的方面讲,墨门子弟中,因功受爵、封侯拜将的人数,接近三十人,还有无数同门,以才智与汗水换得朝廷嘉赏,荣耀加身。如此厚重的认可,已是对墨家精神最坚实的背书,也是对每一位墨者不懈追求的最好回馈。墨家众弟子对秦国抱有很深情感,墨家都已感觉无以为报,甘愿为秦国效犬马之劳,哪里还需更多的赏赐?

   相里勤又咳嗽了几声,然后接着说,经过多年的不懈耕耘,秦国民生渐丰,国库渐盈,确实比往昔添增几分繁华景象。然而,置身于六国的锋芒之中,秦国还只是一颗初露锋芒的星辰,虽然已开始绽放微弱光芒,但依然难以与雄浑的魏国、富庶的齐国、广袤的楚国、坚韧的赵国相提并论。国家要富强,是一项漫长的征途,需要君王们继往开来,承前启后,跨越重重险阻,才能铸就辉煌的未来。

   献公表示,确实如此。自他登基以来,日夜勤勉,不敢有丝毫懈怠。只希望自己筚路蓝缕,秦国能一跃成为天下最繁荣昌盛的国度,民富国强,百业兴旺。他问相里勤:“以先生之见,此意愿可实现否?”献公言语间,既有宏图大志的壮阔,又不失为一国之君的沉稳与深邃,他目光如炬,仿佛已窥见那未来的辉煌图景。

   相里勤缓缓说道:“绝无可能。即便时光荏苒,二十余年匆匆流逝,秦国所能达及,至多与燕国并驾齐驱,或者稍稍超越。”他语气中透露出一种既现实又略带不甘的无奈。

   “何时秦国才能成为全天下百姓最富裕、士兵战斗力最强之国呢?”献公目光深邃,满含忧虑地继续询问道。他认为,从趋势看,周王朝恐怕将逐渐淡出历史舞台,成为过往云烟。目前,四海之内,烽烟四起,小国家在大国的洪流中飘摇,要么被吞噬,要么失地千里,哀鸿遍野。他深信,无论岁月如何更迭,中原大地,混战迟早落幕,最终必将一统。不知道的是,几百年后,赳赳老秦的最终宿命,是被别国所灭,成为诸国纷争的牺牲品,还是踏破山河,并吞六国,铸就一统中原之千秋伟业?

   相里勤犹豫了一会,向献公表示道,如果真想知道中原风云变幻的未来,或许,他明日可以施展墨家秘传的“问天术”,为秦国的前程问上一问。不过,此举是问天机,不但可能徒劳无功,未有答案,更可能引得天机反噬,严重伤害他的身体。接着相里勤又摆了摆手,表示没事,反正他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了,为了秦国的未来,甘愿涉险一试。

   言罢,相里勤眼中闪过一抹决绝,随即吩咐侍从周密筹备,定于次日于郊野筑起高台,焚香祈神,行那问天问地之壮举。夜风拂过,似也带着几分期待与不安,而相里勤的心中,对秦国无尽的忠诚与对未来的深切忧虑交织成网,驱使他踏上这条未知而庄严的道路。

   根据相里勤推算的时间,第二日傍晚日落时分正是吉时,墨家众弟子已经搭建好问神法坛。

   只见在地上按实际方位用泥土垒起了战国时期大小国家的众多城堡,城堡上用朱红标注了各个国家的名称,东方的齐国、南方的楚国、西方的秦国、北方的燕国,其他如周王室、魏国、韩国、赵国等,甚至一些小的国家如宋国、中山国、鲁国、越国、巴、蜀等等也详细地标注出来。

   环绕于这些国家城堡四周的,是密密麻麻的檀木之香,它们被精心插植于地。檀香燃起,青烟袅袅,与微风共舞,编织出一幅幅梦幻而又庄严的图景。

   墨家的旗帜,在这片模拟的疆土上猎猎作响。旗帜之下,仿佛能听见诸子百家的争鸣,感受到那个时代思想碰撞的火花。

   八名墨家神鬼门弟子身着祭祀黑袍,分坐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正北、东北八个方位,神情肃穆,口中念念有词。

   夜幕低垂,星辰隐匿于厚重的云层之后,古老的祭坛上,烛火摇曳,映照着一张坚毅而虔诚的脸庞——相里勤。风,似乎在这一刻也屏住了呼吸,四周静谧得只能听见远处山涧细流潺潺与近处心跳如鼓的共鸣。

   突然间,相里勤双眼圆睁,瞳孔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仿佛洞察了天地间最深邃的秘密。他深吸一口气,胸腔中爆发出震天撼地的一声呐喊,那声音穿透了夜色,惊起了林间栖息的宿鸟,四周的空气仿佛都被这股力量震颤。

   紧握在手的桃木剑,雕工古朴,散发着淡淡的木质清香与一股不可言喻的神圣气息。相里勤身形暴起,如同猎豹捕猎般地一跃,划破空气的阻力,直上祭坛之巅,衣袂翻飞,宛若仙人飞天。

   站上祭坛中央的那一刻,他仿佛被某种神秘力量所附体,身体随着内心的节奏开始手舞足蹈,每一个动作都精准而有力,仿佛是在编织一张古老而复杂的法阵。他的歌声随之响起,那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韵歌,旋律悠扬而又带着几分凄厉,只有墨家神鬼门的弟子,方能在这旋律中捕捉到那跨越时空的召唤与祈愿。

   桃木剑在相里勤的手中仿佛活了过来,时而化作一道流光,划破夜空;时而又轻柔旋转,如同引导星辰轨迹的指针。剑尖轻点,空气似乎都为之震颤,每一次挥动都伴随着一阵微不可察的风声,那是力量与信仰交织的乐章。

   时间在这一刻仿佛凝固,约莫半个时辰的漫长等待,让周围观礼的众人心中充满了期待与不安。就在这紧张至极的氛围中,相里勤突然仰天长啸,声音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激动与敬畏:“真龙现身!”

   只见他似乎站立不稳,脸色惨白,口吐一口鲜血,差点从祭祀坛上滚落,幸好有坐在祭祀坛上的八位弟子搀扶,集体给他运功,他才不至于当场倒地。

   随着相里勤的那句“真龙现身”,果然发现檀木香燃烧后的青烟突然慢慢会聚在一起,不断集拢,先是在周王室所属土地附近前前后后流动,慢慢化成一条龙形,龙头、龙须、龙眼、龙爪、龙身、龙尾一一清晰可见。

   随后,那条巨龙昂起头,飞身来到魏国,并在魏国地界盘旋良久,然后又飞身跃入齐国地界。巨龙在齐国做了一个短暂的停留后,又来到楚国地界,在楚国地界慢慢游动了一圈后,依依不舍地来到了秦国境内。

   巨龙在秦国境内做了一段时间的停留后,又飞身转到赵国境内。巨龙在赵国也没有做太长时间的停留,然后向上飞升,在列国上空盘旋,迟迟不愿意落地。

   相里勤和众弟子齐心协力作法,希望引导真龙进入秦国境内,可是巨龙并不领情,飞入北方匈奴领土上方,随即飞跃过相里勤等人头顶,并一直盘旋于列国上空,拒绝进入秦国或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安身。

   此时天色已经很晚,繁星逐渐闪现,但巨龙翱翔于空中,始终不愿意落地归根潜藏于任何一个国家。

   巨龙不愿意落地,说明列国之中最后谁能胜出、谁能统一中国没有答案,因此墨家众弟子知道此次问神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相里勤和众弟子一时摸不清巨龙不落地的原因,只能继续作法,希望巨龙落地归根,当然最好能够归根于秦国。尽管众弟子都非常努力,相里勤手中的桃木剑也挥动得更有力了,但巨龙依然不为所动,巨龙和墨家两股力量互相牵扯,最后巨龙大吼一声,腾空而起,向着北斗七星方位疾速飞去。

   众人抬头望去,发现巨龙消失于天空中北斗七星区域,与此同时北斗七星突然爆闪,一时间格外明亮,照得相里勤和众弟子脸上的汗水格外清晰。

   这一场墨家问神活动结束了。墨家众弟子望向相里勤,亲临现场一直恭敬地站立一旁的秦献公也望向相里勤,他们都没有看出此次问神的结果,希望能从相里勤那里得到自己没有看清楚的答案。

   相里勤在众弟子的搀扶下,大汗淋漓地从高台上走下来。

   他缓步至秦献公御前,胸膛起伏渐趋平缓,那双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未解的神秘光芒。轻吐一口浊气后,他缓缓举起手中那柄古朴的桃木剑,告诉献公,此番问神,上天未予明确答案。不过他手中的桃木剑与巨龙进行了多番无形交锋与纠缠,已悄然汲取天地间高贵气韵,对巨龙有强大感应力。他希望能在秦境内寻找一块最好的铁矿石,他将为献公锻造一柄集天地灵气于一身之灵异宝剑。炼剑之时,他将施展秘法,将与龙共舞过的桃木剑灵魂,温柔地融入新剑,使之汇聚四方龙气,助秦国崛起。

   言罢,他目光坚定,仿佛已预见那柄宝剑出世之日,秦国龙腾四海、威震八方的壮丽图景。空气中,似乎都弥漫起了一股淡淡的期待与敬畏,预示着一段传奇即将拉开序幕。

   秦献公忙不迭地答应,马上组织人员从秦地广泛搜寻,终于找到了一块最坚硬的天外流星寒铁石交给相里勤炼剑。

   相里勤召集了墨家冶炼门六名最出色的弟子和他一起炼剑。他们分别是张树声夫妇、韩天成夫妇和李大钧夫妇。

   他们都是相里勤的嫡传弟子,也是最早一批跟随相里勤进入秦国,彻底改造秦国传统兵器的冶炼门弟子。他们对冶炼技术有得天独厚的灵感,是墨家冶炼门的资深专家。

   秦献公找来的这块天外流星寒铁石,质地极硬,手感极寒,远远地都能感到它逼人的寒气。

   在苍茫的暮色下,古老的铁匠铺内火光冲天,映照着相里勤坚毅而略显疲惫的脸庞。他站在那巨大的熔炉旁,双眼紧盯着炉中那块不同寻常的陨石——流星寒铁石,心中涌动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渴望。这不仅仅是一块金属,它是传说中能够铸就绝世神兵的天赐之物,而自己,似乎便是那位被命运选中的匠人。

   相里勤冶炼这块流星寒铁石,第一步就遇到了极大的困难。

   熔炉的火焰如同狂怒的野兽,肆意吞噬着周遭的氧气,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大量木炭燃烧的火海,温度足以熔化世间万物,却偏偏对这流星寒铁石束手无策。无论相里勤等人如何努力,怎么都不能将它熔化成铁水。它仿佛拥有自我意识,任凭火焰如何肆虐,依旧保持着那冰冷而坚硬的姿态,表面虽被烧得赤红如血,内里却坚韧如初,不肯有丝毫妥协。

   为了提高炉火的温度,熔化这块寒铁石,相里勤创新性地采用了很多新的方法。

   第一步,相里勤用煤炭代替了传统炼铁的木炭,从而使炉温更容易保持恒定。

   第二步,相里勤又改变了传统的人工风箱方法,用水力落差形成动力,一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机械送风,把炉火烧得异常之旺。

   可是相里勤发现效果依然有限。

   相里勤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与炉火的热气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层朦胧的雾气。他不断地调整着炉火的风向与温度,尝试着各种古老的冶炼技巧与秘方,每一次尝试都伴随着他对这神秘矿石更深一层的理解。但无论他如何努力,那流星寒铁石就像是大自然中最固执的守护者,坚定地拒绝着任何形式的改变。

   “莫非,此真乃无法逾越之界限?”相里勤心中暗自思忖,眼中闪过一丝不甘与决绝。他深知,一旦放弃,便意味着与这绝世神兵的缘分彻底断绝。

   他召集六名弟子讨论如何提高炉火温度。

   在弟子李大钧那闪烁着智慧火花的提议下,相里勤毅然决然地筹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尝试。他亲自挑选了三头已宰杀的壮牛,它们的身躯如同沉睡的巨兽,被缓缓送入那熊熊燃烧的冶炼炉中。炉火映照着众人坚毅的脸庞,每一双眼睛都紧盯着那炉口,期待着奇迹的降临。终于,在众人屏息以待的静谧中,一缕细若游丝的铁水缓缓流淌而出,如同初春的细流,虽微弱却充满希望。

   然而,这份喜悦如同晨露般短暂,铁水转瞬即逝,仿佛被无形的力量吞噬,提醒着他们,眼前的挑战远未结束。温度,那决定成败的关键,依旧未达理想的彼岸。

   相里勤的眼神中闪过一抹决绝,他深知,此刻的退缩便是前功尽弃。于是,他毅然决定加大赌注,十头健硕的牛被一一牵引至炉前,它们的牺牲,似乎预示着这场冶炼将不再平凡。随着一声令下,十头牛的身躯如同山岳般轰然坠入炉中,激起一阵炽热的波澜,炉火也因此更加猛烈,仿佛要吞噬一切阻碍。

   然而,就在他们即将见证奇迹之时,故事却在此刻留下了一个悬念,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引人无限遐想——那十头牛的牺牲,究竟能否点燃熔化寒铁石的熊熊烈焰?一切,尚待揭晓。

   众人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激动与忐忑,他们紧盯着那翻腾的炉火,心中默念着对成功的渴望。时间在这一刻仿佛凝固,每一秒都承载着无尽的期盼与焦虑。

   可是,炉内的温度依然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

   张树声认为,食草动物体内矿物质成分不足,最好能有巨型的食肉动物助燃。可是一时到哪里去寻找那么多的食肉动物?

   韩天成开玩笑地说,吾等就是食肉动物呀,除非吾等以身殉剑。这个玩笑当然遭到了相里勤严厉的否决。

   李大钧认为,十头牛投进去,但依然没有出现效果,大概率是炉内一时空气不够,未能把十头牛同时全部燃烧,没有在短时间内发挥十头牛的功效。因此他建议,在冶炼炉顶部凿开一个洞,临时增加通风能力,毕其功于一役,争取这一把就能熔化坚硬的寒铁石。

   说干就干,张树声、韩天成和李大钧三人忍受着冶炼炉壁烫人的高温,小心翼翼地爬上冶炼炉顶端,用小锄头挖开一个口子。

   就在冶炼炉顶的口子刚刚挖开不到一尺长的时候,突然轰隆一声,冶炼炉顶塌陷,张树声、韩天成和李大钧三人直接掉入冶炼炉内。

   听见惨叫声,他们三人的妻子和相里勤都飞奔过来。其他在不远处的墨家冶炼门弟子也飞奔过来。

   可是一切发生得太突然了,他们三人马上就消失于冶炼炉内,再也没有声响,与此同时,寒铁石开始熔化了,铁水开始慢慢地流了出来,不过铁水流得并不多,马上又有止住的迹象。

   说时迟,那时快,李大钧的妻子龙飞燕大叫一声:“大钧,吾来陪你!”只见她一个飞跃,直接跳入熊熊炉火之中。张树声的妻子方玉娥和韩天成的妻子傅小敏也都叫着夫君的名字先后飞入炉火之中。他们三对夫妻同生共死之情,令人无比动容。

   铁水继续流出,在相里勤早已摆好的宝剑模具中流淌。宝剑模具之中,那把桃木剑早已就位,在高温铁水的渗透下,熊熊燃烧,墨家弟子都能听见桃木剑低声呜咽的沉吟声。

   铁水继续流淌,可是显然寒铁石熔解得还不够,因为铁水还没有流到剑柄部位,剑柄部位还缺少大量的铁水,此时铁水又有止住的迹象。

   相里勤大叫一声:“此乃天命,天命不可违也。”相里勤高声宣告,由冶炼门弟子王传心后续负责完成宝剑冶炼工作。说罢,相里勤也准备飞身入炉。

   说时迟,那时快,弟子王传心拉住相里勤的长衫,说:“师父,不可。若定要再增一人,徒儿愿往。”

   相里勤推开了王传心,急切地说道:“弟子们跃入六人,北斗七星之中,已然凑成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六星。命运之轮指引吾跃入成为天枢星,时间刻不容缓。况且六名弟子跃入方向与位置,唯吾一人所知,汝等即使跃入,恐也难以触及那份机缘。”说罢,他不顾众人的拦阻,运用轻功跃过众人头顶,飞身入炉。

   看见相里勤舍身炼剑,墨家众弟子哭成一片。

   终于,炉内火光哗地一下升腾起来了,炉内突然一片金光闪闪。

   流星寒铁石全部熔化了,铁水汩汩地从炉内流出,流进相里勤早已准备好的模具之中。铁水和桃木剑的灵魂交织在一起,上下翻腾,互相扭打,互相渗透,最后终于风平浪静,一把漆黑乌亮的宝剑初现轮廓。

   王传心遵照相里勤的嘱托,率领冶炼门弟子又花费六个月时间依据墨家独门技艺,经过炼、锻、嵌铜、冷锻、淬火、磨光等28道复杂工序为秦献公精心铸造出了这把最著名的宝剑,每一道工序背后都凝结了墨家最著名铸剑师的心血和智慧。

   北斗剑刚刚成剑之时,突然之间地动山摇,天空陡然变色,漫天冰雹从天而降,一条龙形彩虹在秦国咸阳上空久久不散。

   北斗剑的剑身外观独特,看起来精光黯黯,黑文刺刺,色泽青青,龟鳞片片。更特别的是,宝剑刚成,就在剑身上莫名出现七个闪耀斑点,自然地构成北斗七星形状,白天黑夜都清晰可见。因此王传心将宝剑命名为北斗剑。

   相里勤和王传心为秦献公铸造宝剑,其目的一直就没想过用之于格斗刺杀,只想将之打造成一把具有象征意义的宝剑,因此宝剑的剑头和剑锋都没有开刃。

   本以为北斗剑既无剑头也无剑锋,应该没有杀伤力。没想到试剑的时候发现北斗剑无需开刃,依然削铁如泥,刺铁如针,吹发可断,锋锐异常。

   宝剑铸成,王传心把北斗剑呈送秦献公。

   献公第一次打开宝剑,细细抚摸剑身,他想起相里勤和李大钧等七名炼剑师以身殉剑,眼泪哗哗地流个不停,哽咽得无法自拔。

   秦献公抚摸着宝剑,知道这把宝剑的工艺水平天下无二。他看着剑身上的北斗七星,似乎又看到了相里勤和其他六名冶炼门弟子的音容笑貌。他反复抚摸着北斗七星中的天枢星,似乎又看见了相里勤站在他的身旁,和他交谈,并低声咳嗽着。

   观察良久,回忆汹涌,最后他泪流满面,依依不舍地把宝剑收入剑鞘之中。可是秦献公突然发现,剑虽已入鞘,剑气却迟迟不愿入盒,而是化为一条黑龙,在剑鞘周边游动几圈之后,最后倏然飞入鞘中归位。

   从此大家都说,北斗剑一半人工铸造,一半自然天成,剑身上下凝聚着一股强烈的王气,此乃天命所归。

   北斗剑炼成三天不到,一首童谣也不知从哪里冒出来,唱道:“北斗出,秦国强,北斗霜,征四方。北斗血,兵死迭,北斗失,大秦缺。”

   这首童谣,首先于秦地流传,然后迅速传遍七国各个角落。

   当然很少有人信,大量的人是不信的。确实如此。一个偏居一隅的小小秦国,无数次被魏国追着打,还把最富庶之地河西割让给了魏国,从此之后,人口稀少、又穷又瘦的秦国想要变强,基本没有可能,不被魏国灭国就已经是祖上烧高香,谢天谢地了,还想要“北斗出,秦国强”,怎么可能?

   但是说来也是好巧不巧,北斗剑炼成之后秦国真的迅速变得强大起来。

   相里勤率领的墨家弟子加盟彻底扭转了秦国积贫积弱的现状,秦国开始变得强大起来。

   秦献公早期忍辱负重,把一个巨大的“忍”字挂在床头,即使长期被魏国占领了河西地区早年也没有着急夺回。

   秦献公晚期实力大大增强之后,开始发动了数次收复河西失地的战争,三战三捷。特别是石门之战,击败由吴起创建、一直闻名天下的魏武卒,斩敌六万,夺回了几个重要城池,并得到天子称贺、六国致礼,大大提升了秦国的地位,史称“献公称伯”。

   因为秦墨得到了秦国重用,相里勤又已经以身殉剑,为了稳住墨家在秦国的基本盘,墨家钜子田襄子也来到秦国。从此之后墨家历代钜子都居住于秦国,秦国也成为墨家的大本营。

   墨家思想与理念在秦国的落地生根,对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后的商鞅变法,除墨家“非攻”理念之外,其他政策全部沿用墨家的治国理念。秦国逐渐发展壮大,慢慢成为六国最强盛的国家。

  

继续阅读:第四章 北斗剑童谣流传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陈胜大泽乡传奇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