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开始前,沈漓问三个儿子怕不怕,有没有信心,几个儿子神色淡然:“娘你放心,不管成不成,我们都会平常心对待。”
“行。”
一行五个学子,吃过程漓亲手做的状元及第粥,就去参加殿试了。
大宁朝历届殿试皆设在文星殿,从这殿名就能窥见大宁朝对科举一事的上心与重视。
三月的天气还带着微寒,昨天半夜还下了点雨,早上宫人们已经重新打扫过,地砖上仍布有一层湿气,不大的案桌有些冰凉,手一碰到,都下意识地瑟缩了一下,好在殿门关上,挡住了那穿堂风,殿内人又多,适应了一会就不觉得冷了,有些人因为紧张,还冒了汗。
毕竟等会皇帝要过来的,虽然隔得远,皇帝也站得高,四舍五入也算是面圣了,普通人别说是一辈子,那就算是十辈子,也难有面圣的机会,而仅仅是手心冒汗已经算心理素质好的了,往届有些心理素质不太好的倒霉鬼,还没见着皇帝就先兴奋得晕了过去,最后直接被抬出去了。
不知是不是安排座位的人有意还是无意,容知书等这几个从桃花村出来的学子被安排在比较靠前的位置,另有十几个也出自豫州府的学子也跟他们离得不远,找到自己座位之后容知书环视了一圈,发现这一玄机时,微微皱了皱眉。
倒是其他人见到容知书就在自己旁边,离得不远,他们自觉能沾到文曲星的光,应该不会考砸,心头大定,有些还做起自己成为状元的梦来。
通过会试的学子已经是进士,这场殿试只是重新排名,既然是重新排名,那么会试时是榜首还是榜尾,机遇是一样的,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之前也不是没有发生过会元没进三甲,反倒是榜尾那几位在殿试时因为一篇精彩绝伦的策论被皇帝点了状元榜眼探花。
所以说只要通过了会试取得了殿试资格,人人都有机会是状元,只不过这是往届,这一届嘛,已经有人连中五元,无论是天意还是民意或是圣意,都希望能出一个六元及第的状元。
策论内容与去年停办的女学相关,要学子们以此着眼,写一遍与大宁教育相关的文章,可以是纯议论,也可以献策献计,除了诗歌外不拘形式。
容知书一看这题目,就感觉到这是送分题,再抬首看到在高位上品茶的皇帝,他作了个深呼吸,凝神构思一会,又在白纸上写了几个重点,开始奋笔疾书。
女子学堂,成人扫盲班,希望小学等,这些都是自家娘亲一手办成的,容知书兄弟几人全沈参与其中,可以说这天底下再没有比他们更清楚这教育对于平民百姓意义的学子了。
容知书自从动笔后就没有停顿过,容识礼等其他几个桃花村出来的学子中间虽有几次停顿,都不是因为卡壳,而是因为手腕累,再看豫州府的那些学子,也落笔很顺。
皇帝喝了一口茶,见状微微一笑,打算去御花园赏会花。
已经三月了,御花园大部分的花都开了,开得十分热烈,艳的素的夹在一起争芳斗妍各有千秋,花草无声,这花倒开得热闹。
皇帝转着一个弯,听到了人声。
“沈美人,这桃花咱们园里也有,我看这御花园的也长得不怎么样啊。”。
“不止是桃花,而是御花园里所有的花,单个品种柃出去都不及各个小园里的好看,但胜在多和艳,这些多花放在一起,看了能让人感觉高兴。”女子声音清沉,“历来来赏花的,有几个是真正赏花的?赏的是那份意境与心情。”
后宫里姓沈的并不多,而位份是美人的就只有一个了一一徐京涯的前妻,沈宜笑。
皇帝虽给了沈宜笑一个美人的位份,但是从来都没有临幸过,他把人留在宫里,无非是为了刺激一下徐京涯,想要看看徐京涯会不会沉不住气有所动作,会不会去找林舒替他出头。
然而他失算了,徐京涯除了在沈宜笑入宫那天跑去春风楼喝了一回花酒之外就没有什么出格的举动,每天拉着农桑司那些官员上山下田,监测田地质量,观察植物生长,眼下春种刚刚忙完,听说徐京涯又在发动百姓们种花种果。
沈宜笑的声音越来越小,皇帝往前走了几步,现出身形,却只看到沈宜笑的背影,她穿着淡青色的宫装,头上别了一朵刚采下来的桃花,看着有些动人。
皇帝嘴角往上挑了一下,高公公就命人把沈宜笑给带过来了。
“请皇上安。”沈宜笑不卑不亢,“可算把皇上给盼到了。”
“你倒是不加掩饰。”
“臣妾对皇上的爱慕自年少时就有了,如今得偿所愿入了宫,自然不想掩饰。臣妾若是掩饰,今天皇上就不会唤我过来了。”
沈宜笑淡淡一笑:“前边花开正好,臣妾陪皇上走走?”
皇帝却笑了笑,指着她身后的圆脸小宫女道:“你叫什么名字?”
“回皇上,奴婢叫小红。”
“大名就叫小红?”
“回皇上,奴婢名为静安。”
“你跟我来吧。”
静安陪皇帝游了一圈御花园,还陪着皇帝到了文星殿门口,静安要跪安离开,皇帝便对高公公说,让静美人今晚侍寝。
还没侍寝就直接从宫女跃升为美人,这速度可真是任性,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皇帝只管动动嘴巴,自有底下人去把事情安排好。
殿试已到尾声,皇帝进来时已经开始收卷子了,不多时,皇帝面前便呈上了二十份卷子,最上头的那份,赫然便是本届会元容知书的卷子。
皇帝一目三行看完一遍,又从头细看了一遍,点点头放了一边,看不出他脸色有什么变化。
呈卷子上来的几位内阁学士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撇去容知书连夺五个头名的荣誉不谈,他这篇策论本身就非常好,有非常严谨的案例分析,还附上了相应的解决及推广方案,要不是时间有限制,学士们都猜他一定会附上一二三四五点更具体的方案了。
锦绣文章易得,实用可行又简单易懂的方案就很难得了,这需要作者具备相当丰富的实际经验及学识,不然就是文章虽好,但言之无物了。
几个大学士都很喜欢容知书的文章,呈上来之前也认为皇帝一定也会喜欢,但眼下皇帝这脸色,他们又不敢肯定了。
难不成皇帝刚才出去遇到了什么事遇到了什么人,让他宁愿舍弃掉容知书这个天降祥瑞?
皇帝将容知书那份卷子看完就放在一边,也没按照从上而下的顺序拿卷子,而是随心所欲,一会从最底下,一会从中间抽一份。二十份卷子并不多,也就大半个时辰的样子就看完了。
面前一字排开摆着十份卷子,容知书的被排在最后。
首席大学士姓苏,今年六十多岁,称首辅,首辅大人这会心里有些不舒服,因为那些卷子都是经过他手确认的,每位学子写的是什么他一清二楚,皇帝放在第一位的,是文章写得非常华丽的来自江南的一位叫唐尧的学子。
反倒是后面几张卷子并不显眼,但全都言之有物,单柃出去再补充详尽一下,就能做为地方教育部门的未来发展方向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