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氏其实一早就察觉到了,只是没跟任何人提。
这都闺女牺牲自己的力量换来的,她有负罪感,没什么好炫耀的。
被人直勾勾的看,她有些不自在,“没变呢,我们家哪个长得都不怎么黑的。”
陈婆子笑容微滞。
我信你个鬼,你家的人是长得不错,可个个都瘦不拉几的,谁不说你们黑不溜秋,显老?
尤其是林野,那黝黑的脸上,褶子多到能夹死苍蝇,和我当家的走在一块,人家还当他是我公公呢。
冯老太也说,“你别不信,等我家几个男丁回来,你仔细看看,他们是不是不黑?”
孙女给他们也输了力量的,她相信,他们也一定变白了些,只是平时没注意看。
陈婆子笑了笑,给自己个台阶下,“管他黑和白,咱庄稼人,能干就行。对了,你家小麦呢?怎的不抱出来?”
“昨晚没睡好,这会儿还没醒。”冯老太不经意的扫了一眼桃儿,“你有什么事儿吗?”
陈婆子坐下,把桃儿揽自己怀里,“没什么,这不闲着吗?我想着桃儿父母新丧,气运怕是不太好,就带她来看看小麦,沾沾她的福气。”
这话听的,冯老太不乐意了,“我家小麦是有些福气,可她还太小。你们都来蹭,分走了她的福运气运,她是要吃大亏的。这不,昨日便撞上了不干净的东西,那时多凶险,你不也看在眼里?”
陈婆子作声不得。
人的气运会被蹭走,自古老人也这么说。而且,人家娃儿才刚遭完罪,不让见生人,也是情有可原。
“倒也有些道理。”她也没生气,笑着说,“那就不蹭吧。小麦有福,只要她好,整个队伍的人,也都会好的。”
“是这么个理儿。”冯老太也笑了。
要不她怎的喜欢陈婆子讨厌王香呢,别的不说,人首先就是识时务的,懂尊重人。
不像王香那个泼妇,有理无理都没正眼瞧过谁。
陈婆子又问,“那你家还有口水喝的吧?我家只每人半个竹筒,喝完就真没了。”
“是还有点儿。”冯老太叹气,“老大媳妇把水留给几个孙子,自己不喝,我都不知。这几日险些没奶给小麦喝,我骂得她狗血淋头。敢短我孙女的口粮,再有下次,我直接抽她。”
樊氏羞红了脸,“娘,你怎的把这个也往外说。”
冯老太把脸一板,“我怎么不说?我偏要说,没见过你这狠心的娘,不给娃儿奶喝的,我就要到处嚷嚷,让大家骂醒你这猪脑袋。”
樊氏讪讪然,“我这不是没奶么,又不是故意不给。”
“你还有脸提?你为什么没奶?还不是你自个儿作的?”
“我不知会没奶,小麦也不哭不闹,我还当她吃饱了的。”
“要不咋说你猪脑呢,孩子平时什么饭量,现在什么饭量,你心中都没点数?”
“天气热,许是她胃口不好……”
“没给她喂水,天气越热她越口渴,越喝得多!”
“但喝多了奶也会腻呀。”
“你才腻,你全家都腻,渴都渴死了还腻。”
冯老太越说越气,一不留神,把自己全家都骂了。
“你婆媳俩太逗了。”陈婆子笑得肚子疼。
冯老太原本板着个脸,见她笑得东倒西歪,没憋住,嘴角上扬,破功了。
樊氏也笑出了声。
“是儿媳愚笨,我保证不会有下次。”
“我家小麦真是可怜,摊上你这么个不靠谱的娘。”
这边说着话,王香与王大嘴也抬了一个筐子过来。
王香舔着笑脸,“大嫂,陈嫂子,在说什么好事儿呢,这么高兴。”
“既是高兴之事,我为什么要告诉你,让你高兴?”冯老太呛她,眼眸往她的筐子瞅,“你来做什么?”
她态度相当不友好,王香脸上的笑容几乎维持不住。
但想到是自己真心实意来感激人家的,也懒得跟她计较。
婆媳俩把筐子放在冯老太脚边,王香这才抹了抹额头的汗,“森哥儿伤势稳定了些,多亏沾了小麦的福气啊。我也没有什么好东西感谢她,只能挑些地杨梅给林野媳妇。她多吃些,也好多些奶水喂小麦。”
冯老太一看,竟有大半筐地杨梅,不禁也十分意外。
如今大家手中都无水无粮,这地杨梅可珍贵了。
程粮知道地杨梅的价值,昨晚上和里正他们说过了,这地杨梅在城里,少于三十文钱一斤都不卖,不然就带回来留着自个儿吃。
就按三十文钱算,这半筐地杨梅至少有三十多斤,也就是一两银子!
这王香什么时候这么大方了?
“你给就给吧,你给这么多做什么?是算准了我不收,为了面子好看,故意装多的还是咋的?”
冯老太对王香依旧没有好脸色。
王香差点憋不住,又要发作。
王大嘴忙把她拉到身后,向老太太赔着笑,“大伯母,这地杨梅是我们真心给的,还望您收下。”
“你婆媳俩什么德性我还不知道,会这么好心?”冯老太掀掀眼皮子,“林森的伤是不是蹭了我们小麦的福气才好的不得而知,我若收你们这么大的礼,回头不得被村里人戳破脊梁骨。”
王大嘴耐着性子,“大伯母,当时确实是小麦抱了我当家的,就当是蹭了她福气吧。我们给您地杨梅是为了报恩,谁敢说三道四的,回头我骂死他。”
冯老太总算抬眸看了她一眼。
“你倒是比以前会说话了。”
“我是真的很感激小麦。”王大嘴红了眼,“要不是她,我当家的命,就悬了。”
在这个年代,一个寡妇带着三个孩子,何其艰难?即便有公婆照拂,也会比生吃黄连还苦的。
“看在你们这么有诚意的份上,我就收了吧。”冯老太喊孙媳,“温氏,拿个篮子过来。”
王香眼珠子转了转,故作大方的道,“嫂子,还拿篮子做什么呀,连筐拿走便是。”
冯老太不吭声。
不是她清高不理人,而是这婆媳俩本就不是善茬,前几日骂小麦的那些话,她都还记在心里。
拿了他们家一点儿地杨梅,也让他们还了人情,两家的因果两清,对谁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