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陌原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心中对祖母深感敬佩。他忽然想起一事,便问道:“祖母,那孙儿在朝堂之上,应该如何与那些皇亲国戚相处?”
老王妃微微一笑,眼神中流露出沧桑的光芒:“皇亲国戚,各有心思。你要学会与他们保持距离,但又不能太过疏远。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他们一些帮助,让他们知道,端王府并非孤立无援。”
柳陌原听着祖母的话,心中渐渐明朗。
两人正说着,外面忽然传来了脚步声。
脚步声越来越近,最终停在门外。门帘轻轻一挑,一个身着翠绿罗裙的丫鬟走了进来,俯身行礼道:“王妃,世子,宫里来人了,说是有紧急之事,要世子即刻进宫。”
老王妃眉头微微一皱,转而看向柳陌原,眼中闪过一丝关切:“宫里的事,多半复杂。你此去,务必谨慎行事。”
柳陌原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袍,望着祖母,语气平静:“孙儿会小心行事。”
老王妃点了点头,又道:“记住,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保持冷静。端王府的声誉,就维系在你一人身上。”
柳陌原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点了点头,转身向外走去。老王妃的目光紧紧跟随着他,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门外。
回到宫中的路上,柳陌原思绪万千。
此次进宫,必然有一场硬仗要打。他深吸一口气,试图让自己平静下来。
宫门已在眼前,他迈步踏入,只见一个中年太监迎了上来,笑容满面:“世子,皇上在御书房等你。”
柳陌原微微点头,跟随太监走向御书房。一路上,他看到了许多熟悉的宫人,但他们对他都避之不及,仿佛他身上有什么传染病一般。
终于来到御书房,太监推开门,柳陌原走了进去。只见皇帝坐在龙椅上,两旁站着几位大臣,气氛严肃。
皇帝看到柳陌原进来,微微一笑:“陌原来了,正好有件事要你去做。”
柳陌原立即跪下,恭敬道:“臣柳陌原,听旨。”
皇帝道:“近日,边疆有乱,朕决定派你去平定。你作为端王府世子,朕相信你有这个能力。”
柳陌原一愣,没想到皇帝会突然派他去边疆。但他很快镇定下来,回答道:“臣领旨。”
皇帝满意地点了点头:“好,你下去准备吧。朕会给你充足的兵力和物资。”
柳陌原退出御书房,心中却有些不安。
回到端王府,柳陌原立即去见了祖母。老王妃听说了皇帝的旨意,脸色严肃起来:“边疆之事,非同小可。你此去,一定要小心。”
柳陌原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忧虑:“祖母,我担心此行会有意外。”
老王妃握住柳陌原的手,语气坚定:“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你都要记住,你是端王府的世子,不能轻易放弃。我会在这里等你回来。”
柳陌原眼中闪过一丝感激,他紧紧握住祖母的手:“祖母放心,孙儿一定会平安归来。”
……
随即,老王妃面色又突然薄怒起来,她有些不满地看向柳陌原质问道:“原儿,你问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你对我们端王府有什么不满吗?”
柳陌原微微一愣,他赶紧俯身,恭敬地回应道:“祖母,孙儿并无此意,只是近日朝堂之上有些纷争,孙儿担心祖母担忧,所以想请教祖母的看法。”
老王妃闻言,眼神中的怒火渐渐消散,她轻轻叹了口气,示意柳陌原坐下。待他坐定,老王妃缓缓道:“原儿,你既然问了,那我就告诉你。朝堂之事,历来纷繁复杂,我们端王府素来置身事外,但你身为世子,总有一天要面对这些。”
柳陌原认真地点了点头,他知道祖母说的是实情。于是,他趁机问道:“祖母,那您觉得这次纷争会如何收场?”
老王妃微微一笑,眼神中闪过一丝精光:“原儿,你觉得呢?”
柳陌原沉思片刻,答道:“孙儿觉得,这次纷争的关键在于丞相与太师之间的权力斗争。若能化解他们之间的矛盾,或许纷争就能平息。”
老王妃点了点头,表示:“不错,原儿,你能看透这一点,我很欣慰。但化解他们之间的矛盾,并非易事。”
柳陌原微微一愣,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他并未料到祖母的反应会如此激烈。他赶紧俯身,尽量让自己的态度显得恭谨:“祖母,孙儿并无他意,只是这几日京城局势有些动荡,孙儿担心您在这里会受委屈。”
老王妃的脸色仍旧有些难看,她冷冷地瞪了柳陌原一眼,语气中带着一丝责备:“原儿,你这是在质疑祖母的能力吗?我在这端王府经营了这么多年,岂能让那些宵小之辈有机可乘?”
柳陌原连忙摇头,急忙解释道:“祖母误会了,孙儿绝不是这个意思。只是……只是孙儿心中牵挂,怕您年纪大了,会过于劳累。”
老王妃闻言,脸上的怒意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丝欣慰的微笑。她轻轻拍了拍柳陌原的手,眼神中流露出无尽的关爱:“原儿,你这是关心祖母,祖母明白。可是你要记住,端王府的世子不仅仅是一个家族的继承人,更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你不能因为担心祖母,就忽视了你的职责。”
柳陌旻目光幽深地看了一眼大哥柳陌原的背影,眼中满是不服气和怨毒,朱氏撇了撇嘴,轻轻拉了拉他的衣袖,低声道:“夫君,别再跟大哥怄气了,他终究是咱们的主心骨。”
柳陌旻收回目光,转头望向朱氏,眼神中闪过一丝柔和。他叹了口气,握住朱氏的手,道:“我知道,只是心里总有些不甘。”
朱氏笑了笑,安慰道:“咱们府里的事,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大哥才华横溢,又深得父亲宠爱,你和他自然不能比。但夫君也不必自卑,你在军中屡立战功,端的了得,只需耐心等待,机会总会有的。”
柳陌旻点点头,表情渐渐舒缓。两人并肩走向内室,一路上交谈不断。
内室中,朱氏亲手布置的温馨氛围让人倍感舒适。她为柳陌旻脱去外衣,递上一杯热茶,关切地问道:“夫君,今日在府中可有什么新鲜事?”
柳陌旻接过茶杯,轻笑道:“新鲜事倒没有,只是大哥今日又得了父亲的一幅字画,似乎很高兴。”
朱氏眼神闪了闪,道:“那幅字画可是出自名家之手?”
柳陌旻点了点头:“是出自唐代大家张萱之手,名为《捣练图》。父亲对大哥的宠爱可见一斑。”
朱氏微微一笑,道:“那咱们也恭喜大哥吧。不过,夫君可曾想过,为何父亲会如此宠爱大哥?”
柳陌旻皱了皱眉,沉思片刻,道:“或许是因为大哥性格温和,才华横溢,又懂得讨父亲欢心。”
朱氏轻笑道:“还有呢?”
柳陌旻苦笑:“自然还有他的地位,他是端王府的长子,未来的端王,父亲自然要重点培养。”
朱氏眼中闪过一丝光芒,道:“那夫君觉得,自己有没有可能取代大哥,成为父亲的心头好?”
柳陌旻沉默了片刻,摇了摇头:“我自问才华不及大哥,地位也无法与之相比,取代他,谈何容易。”
朱氏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但她很快调整过来,柔声道:“夫君不必过于自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只要夫君努力,总有一天会得到父亲的认可。”
柳陌旻叹了口气,将茶杯放在桌上,道:“我知道,我会努力的。只是,有时候心里真的很不平衡。”
朱氏轻轻拍了拍柳陌旻的背,安慰道:“夫君,人生就像一场戏,有开场,有高潮,有结局。现在我们还处在高潮之前,只要咱们努力,总会迎来属于我们的辉煌。”
夜幕降临,端王府内灯火通明。柳陌旻和朱氏在卧房内,相对而坐。朱氏拿起一本《诗经》,轻声朗读,柳陌旻则闭目倾听。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朱氏读完这句,轻轻放下书,看着柳陌旻,眼中满是柔情。柳陌旻睁开眼,与朱氏对视,两人的目光中都充满了爱意。
……
看到沈玥彤出现,凌蓟就像看到救星一般,立马上前说道:“世子妃,您终于来了!我正愁如何是好,这端王府内暗流涌动,我担心您会有危险。”
沈玥彤轻轻一笑,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凌护卫,我知道你的担忧。但既然我身为端王府世子妃,便有责任守护。你放心,我不会轻易让自己陷入险境。”
说话间,两人已走进端王府的大厅。沈玥彤目光扫过四周,只见厅内张灯结彩,宾客满座,却隐约感觉到一股紧张的气氛。
“凌护卫,你觉得这气氛如何?”沈玥彤低声问道。
凌蓟微微皱眉,沉声道:“端王府历来严谨,今日这般热闹,恐怕必有蹊跷。我观察了一下,不少宾客眼神闪烁,似乎都有心事。”
沈玥彤轻轻点头,忽然目光落在一位中年文士身上,那人正与一位美貌女子低声笑语,看上去颇为亲密。
“那位文士是谁?”沈玥彤问道。
凌蓟目光一凝,低声回道:“那位文士名叫柳世峰,是端王府的幕僚。他与世子关系密切,此次宴会,担任了主要策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