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让夫妻多子的方子
湿枕头的倒不只易芊儿一人,相隔不远的宅子里,还有一人,李伦畅。
自从小杮子来了后,一日三餐再也不是随意应付,再也不是乱炖一锅吃七天,而是变得如冬尽盼春般,顿顿盼,餐餐念,就望着能早些到饭点。
旱上,眼睛还没睁开,脑袋已经发出对早膳的期盼,涎水受到招唤,率先做出反应。然后是李伦畅的牙齿,动着动着,一下咬住了自己的舌头。
“啊哟!”李伦畅一骨碌爬起来,眼睛一睁,张嘴就先喊道,“诗诗,诗诗,你在哪?”
小杮子来了两天,已摸清李伦畅每日的作息习惯。听到李伦畅唤他,便端着水盆进屋,侍候李伦畅洗漱。
小杮子对待工作的热情,充分感染了李伦畅。看着小杮子不畏辛劳忙前忙后,每一个动作都体贴入微,尽心尽力。
那温柔细致的感觉,简直比当初喂养抚育自己长大的嬷嬷还用心。这世上除了母爱之外,能够对自己如此用心的情感,还能有哪种?那不就是情爱了吗!
李伦畅很肯定小杮子对自己动了情。他很满意小杮子的眼光,也很满意自己的吸引力!
只是,虽然小杮子能在自己落魄之时不嫌弃自己,用心照顾自己,但她毕竟是外邦人啊。还是黄啸卿派来的人!
万一以后,她有了寡人的孩子,会不会以此要挟寡人,借以分权干政呢?
唉,当一个国王真是劳心劳力啊,不能纯粹干净地好好爱一个人!太烦恼了!
李伦畅一边想着这许多,一边配合着小杮子洗脸更衣。
他抬起手臂伸直着,小杮子动作利落地半拥着他,替他穿上外袍,围上腰带。
小杮子是男子之身,对李伦畅也无太多戒备。替李伦畅穿衣时,身体难免就时贴时挨着,侧脸也会不经意地挨近李伦畅的侧脸。
小杮子空心无思,李伦畅却遐想良多。
有时,他还乘着小杮子靠近的档儿,故意往前踏一步,将自己贴进小杮子的怀中,小杮子就“呀”一声,往后退一步。
有时,李伦畅又乘着小杮子的脸靠过来的机会,故意将嘴侧过去,那装作不经意间地轻轻的一吻,有时轻到小杮子都没察觉,但李伦畅自己却心里乐开了花般。
总之李伦畅觉得小杮子的一举一动,都可爱极了。就连她平日里略略有些怪异、有些粗的嗓音,也显得格外有与众不同。
并且,小杮子举手投足间,处处都透露出对他李伦畅的倾慕之情。
今日,恰巧这一幕让早早过来的闵妃瞧见了,闵妃心里那火一下子就窜到了脑门。
她竭力控制住神情,装作自然地进了屋子,向李伦畅行了大礼。
与小杮子间的小情趣被打扰了,李伦畅自然不太开心:“你怎么这么早就过来了,着实少见啊?”却并没叫闵妃平身的意思。
闵妃也不计较,语带笑意:“妾身是突然想起之前府中嬷嬷说过的一张方子。”
她特意停了停,偷偷瞧了瞧李伦畅的脸色,只见后者的目光一直随着小杮子移来动去,又极力压了压心中的不爽,这才接着道:“是能让夫妻多子的方子。”
突然,李伦畅越过了小杮子,径直来扶闵妃:“什么方子?”他怕自己听错,又问了一遍确认。
“回王上。是调理身子,多生子嗣的方子啊!”闵妃故作娇羞状,顺着李伦畅的手缓缓站起身。
李伦畅的心思,她这个王妃怎么可能不清楚。李伦畅最在意的就是江山社稷后裔子嗣。又因着上一代国王生不出儿子,虽然李伦畅已经坐上了国王的位子,虽然他正处在王位动荡的时期,但生儿子,永远是他心中第一位的要务。
瞧李伦畅前两次,对一个不熟悉的丫头,都多次提出吃壮阳餐的请求,那生儿子的迫切心情可见一斑啊。
既然弄不花那丫头的脸,赶不走那丫头的人,就用心拉拢李伦畅的心,投其所好,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李伦畅心情急切,又追问闵妃:“方子呢?我瞧瞧。可有成功案例?”
小杮子垂首立于一旁,对于这对李朝第一夫妻的私密之事,他根本无意听之。
可小杮子淡漠的神情,看在闵妃眼中,就像是小杮子被刺激到了,正不爽着。
很好,她不爽,我就爽。还要再给她上一些眼药才好!
想着,闵妃就着李伦畅的手臂,就势滑进他的怀中,控制得恰当好处的绯红荡在脸上。
闵妃将脸贴在李伦畅的胸膛,用着撒娇羞怯的软糯之声道:“王上,这方子,自然只有夫妻两人才能一起参详啊。这方子上,除了作息饮食之外,还……还有……”
“还有什么?”李伦畅的兴致被吊了起来。
“还有……”闵妃故意瞄了小杮子一眼,垫起脚尖,凑近李伦畅的耳边,“还有如何夫妻双修,按着时日生男生女,一生一个准!”
一生一个准!这不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好东西吗?
李伦畅喜形于色。又见闵妃在李伦畅耳边低低私语了几句。
李伦畅立即搂着闵妃往榻上去,还急急地吩咐小杮子道:“诗诗,早膳不用了。你下去吧。替寡人关好门。”
闵妃得意地斜了小杮子一眼,故意当着小杮子的面,解开了李伦畅的腰带!哼,你能替王上穿衣服,有什么了不起,有本事像我这样脱了王上的衣服啊!
小杮子心里还是很开心的,少侍候一顿早膳有什么不好的,工作轻松一些谁不喜欢。最好你们一直在屋子里,早饭中饭晚饭都不要吃,那才好呢。
没想到,见小杮子神色平淡,闵妃觉得没有打击到小杮子,心中十分不快。眼珠子快速地一转,立即想到一个折腾小杮子的法子。
她一边替李伦畅宽衣解带,一边轻轻地道:“王上,为着聚气集福,我们……那个的时候,门外最好有人守着呢,人气旺。人丁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