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节玉粹和玉碎十分相像啊
“明明就是好好的芙蓉梨桂糕!明明就不可能有毒!就是他,就是他!”
朱恭宇小小的身子,不知哪里爆发出那么骇人的戾气,又打又摔,又叫又骂,“他!那个人!就是见不得我一点儿好!”
我就不该自讨没趣,去给他送什么糕点!那人说得也没错,我就是贱,就是下作!
没事找事,去招惹他干嘛!
闹了整整一天,砸了好几间屋子的东西。没有人赶拦。腾王被宣进了皇宫,也不在府中。
到了晚上,朱恭宇若许是体力透支过度,大病了一场。
又是高烧又是咳嗽,不停地打摆子,不停地说胡话!
府里又是跟着折腾了几天几宿。
其间,朱恭宇倒是偶有清醒的时候,一开口,就问腾王在哪里?
可是腾王在他发病的当日就领了旨,一出宫就直奔边疆了!这一去恐怕就一年半载的。
朱恭宇那短暂的清醒时刻,就大睁着眼,死死地盯着门口的方向。
他是打心里希望那个人能从那道门里进来。
哪怕是吹胡子瞪眼的样子也好,哪怕进来再打他两下也好,他就是想在生病的时候看看他的脸。
可是,再见腾王,已是八个月之后了。
养病期音,朱恭宇一直闹脾气,或许还有他内心愤懑怨怼积蓄的原因,至那场病之后,朱恭宇的身子就一直处于病气缠身之中。
直到身体发育之时,也只长个不长力气。请了全国最好的大夫,都只说伤了根本,只能用最好的药调理着。
或许若不是因为他生在王府,有着全国可以调用的最好的药材,怕也是撑不到今日的。
至那以后,腾王与朱恭宇的话就越来越少。
朱恭宇不去见腾王,腾王就不会来见朱恭宇。
朱恭宇有时会想,腾王是不是记错他儿子的死亡时间了,是不是以为他儿子已经死了?
唉,马车中的朱恭宇竟不知不觉间叹了口气。
他自己的身体,自己哪有不清楚的。
这两年里,虽然表面上外人看不出什么变话,但他只觉得身体在做很多事上,已愈发地力不从心。
他也是什么法子都用过了。
那些让人作呕的偏方,他也试了成千上百。唯有喝上一些新鲜的血液,才能让他稍稍提起些内力。
别人都以为他喜欢喝血。腾王也认为喝血又是他任性妄为的一种行径。
他也不想再喝了,好像,真不是太好喝。更重要的原因是,他觉得与其这样硬撑下去,还不如轰轰烈烈地去赴死。
当然,自己死了,也要让那些人不好过。
扬手,将那个纸包和所有芙蓉梨桂糕都丢出了马车。
糕点像多年前的那样,被摔得成渣成粉。
李路晋来向皇帝禀告完自家府中刺客一事后,皇帝便命李路晋加派府中的亲兵护卫。
赏赐了些东西做为慰藉后,起驾去了玉粹宫。
轿辇行至玉粹宫外,皇帝就命人停下了。
迎在宫门内的熹贵妃不知何事,但见了皇帝停在宫门外,便也赶紧迎了出来。
“爱妃,近来容貌愈发精致了啊。”皇帝夸着熹贵妃,眼睛却没看熹贵妃一眼,一直微微仰头看着那块玉粹宫的牌匾。
“臣妾谢皇上夸奖。”熹贵妃惊喜地垂头笑着,心里想着,皇帝今天是不是在前朝遇到什么好事了,心致竟这般好。
不只特意来玉粹宫,还特意停在宫门口,那是让其他众姐妹看看皇帝对我的荣宠吗!
熹贵妃施施然起身,就要去搀扶皇帝的胳膊,“皇上,你工务劳累,还是快去进去歇息吧。臣妾已为您沏好了润嗓的好茶。”
“润嗓的茶?”皇帝将手递给熹贵妃,人却没有迈步,“不知爱妃宫里可有明目的好茶?”
“明目的茶?”熹贵妃不解,疑惑地望向皇帝,又随即笑意妍妍,“只要皇上想喝,臣妾这里什么茶都有!”
“那就好,快快让她们沏茶去吧。朕想必是看折子看得多了,怎么瞧着你这块宫匾,眼花得很,看来看去,竟都看成玉碎宫呢?”
熹贵妃闻言,心中大大地一惊。
玉粹和玉碎,虽然写起来极为相像,可后一个,多么不吉利!
熹贵妃也不敢表露半点神色,又故作撒娇地轻轻拉了拉皇帝的袖子,“皇上,那你可得在臣妾这里多喝一些茶才好呢,臣妾要您每日都来。”
“臣妾每日都会给皇上沏明目的茶,皇上每日来看臣妾的这块牌匾才好。”
“呵呵,不怕朕真的看得眼花,转不过来。”
熹贵妃差点儿腿就软的站不住了,这是什么意思?
一定要让这宫匾成为玉碎宫?让我玉碎?
这是要让我哪件事上宁愿玉碎也不要妥协啊!
忽地,她脑海中灵光一现。终于明白皇帝暗中指的是什么事了!
可这一想通,她的腿就真的软了!
身子往下一沉,还是皇帝反手扶住了她。
皇帝这回笑得好像更开怀了,“呵呵,瞧瞧,都是朕不好。说是来看你,却硬叫你陪朕在宫门外站了这么许久。脚都站酸了吧。”
“没……没有……”熹贵妃声音轻得,让人听不清。
“那就好,那就好。前面刚刚站笼站死了一个钦天监,朕可不想这么快就再一个啊。哈哈哈。”
在皇帝的笑声中,周围的公公婢子倏地跪倒一地。
熹贵妃也要跪**去,被皇帝牵住了手,“唉,瞧瞧你们,这是干什么。走走,喝朕的爱妃的茶去。”
皇帝喝了半盏茶,走的时候,带走了整个玉粹宫的下人,还让人封了玉粹宫的宫门。
睿公公跟在皇帝的轿撵旁,轻声地道,黄大人先前递了本折子上来。
皇帝从轿撵里伸出手,睿公公轻轻地将一本奏折呈在皇帝手中。
皇帝翻了翻。就放在自己的膝上。
走了一段距离,皇上才开口道,“这个黄啸卿,竟然要成婚了呢?”
睿公公神色一惊一喜,连忙作揖恭喜道:“那可要贺喜黄大人了。黄大人年轻有为,也是成家的年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