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想从李朝分一杯羹的清佳松岚
缉敬堂里,李正勋刚刚醒转,就有人来报,叶赫三王子求见。
李正勋神志还未完全清醒,双手揉搓着脑袋,仍是晕胀得不行:“寡人这是怎么了?刚刚……”
刚刚好像正在说话,怎么后来发生了什么全不记得了?
莹王妃接话道:“刚刚王上说十分疲倦,就小憩了一会儿。现在还好些了?”说着,她还体贴地为李正勋按摩起来,想起清佳松岚的隐瞒,她又道:“王上若是还累着,那个什么三王子便不见了吧。您的身体才是最要的。”
李正勋却摆了摆手,示意侍从领清佳松岚去御书房,别人不知清佳松岚来的目的,他自己可是知道的,这个当下的盟友,可不能怠慢。
“爱妃不用替寡人担心。寡人好多了。等寡人忙好了政务,再来陪爱妃。”
望着李正勋离开的背影,莹王妃的眼神也逐渐变冷。
一开始是兄长,后来是自己的第一个男人,再就是自己腹中孩子的亲生父亲,三个男人,一个比一个冷血无情。
莹王妃抚着自己的小腹,环视着这个李朝最尊贵的寝殿,伴着眼泪的落下,她嘴角上扬。不就是一条活路吗,孩子,娘亲想办法给你!
御书房内,清佳松岚正催促着李正勋加紧执行改农为桑的政策。
“王上,我倒不是完全为着自己。”清佳松岚将几份纸张呈给李正勋,“只是这改桑的事情一直拖着,我的人手就一直被困于土地的接收之上,想为王上全力搜寻李伦畅,也力不从心啊。”
李正勋看了看那些纸,全是清佳松岚手下四处搜寻李伦畅报上来的结果。全是“搜寻不见”。
李正勋在心里冷哼,谁知道你有没有全力在找,我看你就是借此催我快些交利于你。
李正勋不作表态,因着那尊提佛女的事,他现在都有些后悔答应清佳松岚这事了。
改农为桑是清佳松岚的主意。那时,清佳松岚劝说李正勋道,与李朝接壤的的主国,之所以国库充盈,除了有瓷器之外,就是与他国交易桑蚕丝绸了。
瓷器不好模仿,但种桑养蚕还是很好模仿的,且利润更是在瓷器之上数倍。。只要国库充盈了,兵马武器也可以更充沛更精良,届时,即使主国皇帝不承认李正勋夺位为王,也有兵力好与之对抗。
那时的李正勋还未入主王宫,对清佳松岚的提议十分赞同。改农为桑,收利十分巨大。即可以盈内,又可以攘外。当即就与清佳松岚一拍即合了。
可现在不一样了。有了尊提佛女的瑞兆,李正勋觉得自己的王位坐得十分稳当了,最重要的莹王妃腹中有了世子,太医把脉后确认的世子啊。这可是王宫之中三代内唯一的世子!
一切都朝着对李正勋有利的方向发展着。改农为桑,他确实是要改,但不急于一时,最好是与腾王商谈后,王位更稳了,就一脚将清佳松岚踢开,自己独享全部厚利,不好吗?
都是老狐狸,清佳松岚哪会没猜测到李正勋的算计。
清佳松岚又呈上一份东西,这下李正勋看了后直皱眉:“这些可都是真的!”
“王上看中的尊提佛女,在腾王军营中也已传遍了。而且,据军营中的太子所言,那尊提佛女的肉身,乃是他们国家的子民。此次现身,正是为着佛佑他们讨伐王上你的!”
“胡说八道!岂有此理!”李正勋一把将那纸张撕碎,狠狠地丢在地上。
清佳松岚紧追不放:“王上,由此可见,即使你与腾王碰面商谈了,那结果恐怕也无需做多大期待啊。”
这点可正好戳中李正勋的小算盘,他立马觉得腾王那里没有了把握。要是腾王那里谈得不好,自己的王位还是不稳。
而他最得意的尊提佛女现身,原来却是君主国的人!那太子放出这样的消息,是不是正是代表腾王表态呢,表示他们只遵循主国皇帝亲封的属国国王?
看来,也不能完全期待与腾王的商谈啊。要想坐稳王位,这清佳松岚还不能放手。那桑田的获利,看来,还是得给他一些的。
李正勋仍装作愤怒的样子道:“要不是寡人的王妃怀了世子,心肠过于仁慈,屡次劝我少动干戈,商谈为谊。寡人才不会去与那劳什子腾王谈呢。松岚,寡人是由始至终只将你当做朋友的。”
他又换上一付笑脸:“松岚,寡人也是政务太多了,改农为桑的事也确实牵涉甚广,这才有些慢了进度。不过,你放心,寡人一向是最善待朋友的。寡人这就下令,加紧改农为桑的进程!”
政令一下,皇城附近的农田最先加紧了收田改种的进度。那鼎沸的抗议之声也更震天了。
于是,宅中的李伦畅,除了生不出孩子之外,又多了一件烦恼闹心的事。
小杮子正好进来送茶水,那萦绕的香茗之气,却无法解开李伦畅的愁容:“诗诗,外面是不是要闹翻天了?”
不时有聚集的抗议人群从街上路过,还有不执行改农为桑政令,被官府逮捕了,一路哭喊而过的。
李伦畅听得坐立难安:“诗诗,你可知道我第一日入宫,想的是什么吗?”
小杮子摇头,他退出屋子,继续在院中做自己打扫的话计。
李伦畅眺望着院墙之外的天空:“我想的是,我的自由没了。可是,我不难过。”
小杮子礼貌地给了一个回应:“是。”
“不,你不懂。我之所以不难过,并不是因为我当上国王,并不是那无上的权利让我不难过。”
小杮子觉得事情又多又忙,心里想着,好久没练功了,得寻时间展展拳脚,嘴上不忘道:“是。”
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一个字回答,真是太适合他不过了。
李伦畅走近小杮子,似乎是一定要小杮子当个合格的听众:“我之所以愿意放弃自己的自由,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李朝少死一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