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景月深知,白若离这次离开商州,一定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她。
想到这里,她的眼眶不禁湿 润了起来。
“这是边境的果子,嫂嫂尝尝,我给你带了些话本子,还有人参,等会去给你熬汤,好好的补身体。”
战景月过去不懂事,只是流放这一路,她知道了诸事不易,再也不敢让别人为难,而今更是知道心疼人。
白若离啃了一个果子,酸甜可口的感觉,倒是让药材的苦涩淡了下来。
“离开商州后,你们在边境做什么,可有活路?”
虽说最初流放的地方是凉州,只是凉州人迹罕至,若是贸然前去,遇到危险只怕也不能逃脱。
战景月听到这话,有些沉默,过了一会才道:“我们本来想去凉州,但在半路上遇到了流寇,被他们追着跑了好久,最后逃到了边境的一座小山村。那里有一些村民,他们收留了我们,教我们种地、打猎、捕鱼……虽然生活很艰苦,但总算是活下来了。”
白若离听了,心里一阵感动。这些日子以来,她们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和折磨,却始终没有放弃希望。
如今,她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这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那你们现在过得怎么样?”白若离又问。
“还不错。”战景月笑着说。
“村里的人都很好相处,大家互相帮助,一起劳作。而且,我们还学会了很多生存技能,比如如何种植蔬菜、养殖家禽、制作工具等等。现在,我们已经能够自给自足,甚至还有多余的东西可以拿去卖钱。”
白若离听了,心中十分欣慰。看来,她们已经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开始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不过,她还是担心她们的安全问题。毕竟,边境地区经常会有流寇出没,如果不小心遇上,后果不堪设想。
“你们要小心点啊,尤其是晚上不要出门。如果遇到危险,一定要想办法保护自己。”白若离叮嘱道。
“放心吧,嫂嫂。我们会小心的。”战景月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
“不过我和哥哥决定离开村子,来城北开间猪肉铺子。”
反正在朝堂所有人眼中,战北渊和战家所有人已经死了,去哪里都无所谓了。
只要战北渊的身份没有暴露,旁的一切都不重要。
白若离也深知,以后或许要过上隐姓埋名的生活,不过比起过去要轻松不少。
毕竟她手中金银无数,能坐享荣华,至于帮战北渊压制原女主,那是顺手的事,并不算要紧事。
“你们会养猪吗?还有卖猪肉要杀猪,你能行吗?”
战景月若有所思,她挑了挑眉,在认真的思考此事。
“我们是在永州城北的村子,那儿养了许多的猪,最近都没有人卖出去,我和哥哥合计了一番,决定开一家猪肉铺子,以后在菜市场做生意,这样一来,或许能做好一些营生,以后好好的挣钱。”
白若离听着她颇有向往的说道,仿佛做的是天大的事,只是她心里也诧异,战景月的心性似乎也被磨平了。
不过养小猪仔也不是容易的事,想必他们兄妹二人已经是考虑周全了。
“你们手中的银子可够?”
战景月点了点头,“我们将所有的首饰,还有金银玉器全部都卖了,换了一下银子,过去的绫罗绸缎,还有云锦和缂丝都换成普通的舒适面料,这样一来,也得了些银子,除去生活,生意也是可以做起来的。”
白若离若有所思,这样算来,他们考虑的确实周全的很。
“想好了就好,以后好好的过日子,只要身份没有暴露,想要寻常安宁的日子也不难。”
战景月赞同白若离说的话,和兄长的意思差不多,镇安王府已经没有了。
他们现在只想过平静的生活,远离纷争。虽然曾经的荣华富贵已不再,但只要能平安度日,他们便心满意足了。
在这个陌生的地方,他们需要重新开始,努力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尽管会遇到困难,但只要齐心协力,一定能够克服一切。
过去的富贵荣华都是过眼云烟,以后无论做什么,都要靠自己的双手。
“我有手有脚可以干活,兄长和爹爹都觉得此事稳妥,等我学好了母猪产后护理的事,以后的小猪都归我承包了。”
战景月的心情很好,说起以后的日子,目光也是笑眯眯的,她整个面相都变了。
过去的刻薄模样不见,而今,看起来也是温柔的很。
白若离知道,战景月的成长之路已经完成了。
“好啊,那就预祝你万事顺遂,不过大伯和三伯他们在做什么?”
战景月听到这里,有些无奈的说道。
“在祖母的帮衬下,给了三婶一些银子,三婶舍不得花钱,找的都是半吊子郎中,三伯的病情被耽搁,如今腿瘸了,不过也能起来走路了。
三婶为了生计给人家浆洗衣裳糊口,每个月有二两的银子,勉强算得上能吃上饭。”
白若离并不意外,三伯家的两个人,原本就是好吃懒做的很,当然不可能踏实过日子。
就算三婶不想伺候三叔,为了自己的儿子,也只能忍让。
父母之爱子,哪怕自己利益受损也无妨,只可惜战河并不是能共情父母的人,总有一天,大房肯定会出乱子。
父不慈子不孝,怎能好好的过日子。
“大伯和大婶呢?”
白若离好奇的问道,这些人的境况她只是随口问问,更担心有人将自己原本的计划破坏。
战景月眸中闪过同情,或许是因战兮兮死亡的缘故,这对夫妇只有一个女儿,以后都没有儿女绕膝,倒是有些可悲。
只是,战兮兮的结局,怨不得旁人。
“大伯和大婶年纪大了,大伯年轻时候读了不少书,写的一手好字。
他摆了个摊,教人读书写字,只收十文钱,若是抄录经书或者书籍,就是一百文,虽然辛苦了些,但好歹能吃上口热饭,每个月也有些银子来,能养家糊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