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立马有人大声附和道:“是呀!说好以才取胜,可现在又岂能破坏规矩呢?”
又有人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愤愤不平地说道:“对对!既然有规矩,那就谁都不能搞特殊化。”
“我们希望公平竞争,各凭本事赢得柳姑娘的青睐!”
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来提出反对意见。
“反对特权!支持公平竞争!”
那愤怒的情绪在空气中蔓延开来。
面对众人如潮水般的质疑与反对,柳如是微微蹙眉,那精致的眉头下,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定与从容。
她依旧端着茶杯,步伐轻盈而优雅地向朱由检走去。
有个年轻士人见状,情绪激动地冲过去,如一阵疾风般拦在柳如是前面。
“柳姑娘,你是我们心目中的女神,都希望你能够做出理智而又正确的选择。”
他言辞恳切道,目光中满是期待。
“你还是按惯例来。大家将各自所做的诗公之于众,让众人评议。到时你选择谁,我们绝无二话。”
他的话语落地有声,代表了众多士子对公平的执着追求。
见朱由检依旧在埋头吃饭,似乎对周围的喧嚣不闻不问,众人越发胆大,叫嚷声也更高了。
又有几个人围上来,七嘴八舌地说道:
“是呀!这样做,我们心服口服!”
柳如是内心里此时也陷入左右为难之中,感到无比的纠结与彷徨。
这些人都没有什么过分的激烈举动,其言辞也合情合理。
自己若是再执意而为,那势必伤害天下所有爱戴自己的士子的心,以后自己在欢场上也绝对再无立足之地。
无可奈何之下,她将目光投向朱由检,那目光楚楚可怜,又透着求助之意。
仿佛是一只迷失在风雨中的小鸟,渴望着温暖的庇护。
朱由检似乎感应到柳如是的目光,缓缓将碗筷放下,打了个响亮的饱嗝。
那声音在大厅显得格外突兀。
而后,他才缓缓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不屑,大声呵斥道:
“吵什么吵?都给我回到座位上坐下!”
那几个挡在柳如是前面的士子,原本还想表现一下自己的勇敢。
可一看到有一队士兵正向他们走来,他们心中一凛,立马低下头,仓惶往自己的座位跑去。
其他站起身嚷嚷着的士子,也一个个乖乖闭嘴,老老实实地坐了下来。
这也真切地验证了一句话,任你才高八斗,口若悬河,可在绝对暴力面前,你只有夹着尾巴乖乖臣服的份。
整个大厅顿时安静下来。
朱由检冷冷地扫视右侧那些士子一眼。
“本王之前已多次说过,吾最讨厌你们这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士子。”
他又重重地哼了一声,继续说道:
“吟诗作对再厉害,也只是消遣娱乐罢了,既不能杀敌,也不能变成粮食。而田头农民、战场士兵的作用,其实远比你们这些废物大得多。”
他的话语一出,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那些士子们无不怒不可遏,脸庞因涨得通红,却又慑于朱由检的威势,只能攥紧拳头,敢怒不敢言。
柳如是一直只是静静地听着,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待朱由检说完,她扼腕叹息道:“信王言之有理,诗词只是小道,能拯救这乱世苍生的,那才是真正的大才华。”
朱由检朝柳如是点了点头,又说道:
“既然你们这些废物只有吟诗作对的本事,又都想在柳姑娘面前表现一下,那本王就给你们一个机会。”
说着,他看向柳如是,讥笑一声。
“柳姑娘,敬茶的事缓一缓,你先出题吧,让本王也看看这些废物的水平。”
“妾身领命!”柳如是轻声言道。
她心中暗自思量,也不知信王殿下的诗词水准究竟如何,是否会参与作诗。
反复琢磨之后,她还是决定不能将题目设定得太难,尽量宽泛一些为好。
倘若信王殿下想要参与,起码也能够随意应对一番。
这般思考下来,她便给出了两个题目。
其一为“千古之恋”。此乃大众化题目,士子们应当最为擅长。
其二是“沙场风云”。若无战场经验,且不具备上位者的杀伐果决之气魄,定然难以作出出色的诗作。
这自然对信王殿下更为有利一些。
当她把题目公布出来后,现场刹那间一阵混乱。
众士子们像炸锅一样议论纷纷。
但随着柳如是的目光在众士子间缓缓流转,他们很快就安静下来,一个个开始收敛心神,或闭目构思,或挥笔疾书。
她注意到,朱由检似乎压根没关注此事,而是正与属下商量着什么。
她心里不由泛起了微微失望。
也许朱由检不会做诗…
但她很快自我否定这个推测。
朱由检可是天造之子,又岂会能做诗这样的小道也不会呢?
他定然是不屑于为之,又或者是,不屑于为自己这个小女子展露才华。
想到这里,她心里又多了份伤感。
原本明亮的眼神也随之黯然下来。
要说做古诗,朱由检还真不会。
可他会做文抄公啊。
脑子里的经典诗词一抓一大把,随便抛出来几首,都可以碾压全场。
他出道以来,就习惯以力服人。
而今天却一改往日态度,允许士子们做诗,倒也不是全看在柳如是的面子。
他待会也打算抛出两首诗,以为自己树立一个能文能武的高雅形象。
至于这形象是否有用,他只能呵呵了。
反正是弄着玩吧,顺便能迷住柳如是这小姑娘,倒也是一件趣事。
此刻,他正在听取蒋干的汇报。
“殿下,商家们都已报好了价。”
蒋干微微躬身,将手中的一叠报价单,恭敬地递到朱由检面前。
朱由检轻蔑地微微一笑。
此时若还有人胆敢与自己作对,连报价也不拿出来,那他定要先拿此人祭刀。
他接过一大沓报价单,漫不经心地翻阅着上面各类物资的价格。
蒋干则继续他的汇报。
通过观察他们在现场的言行与交上来的报价看得出,这些商家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以零散的小商家为主。
他们有的人报价比较低;有的人中规中矩,其价格在可以接受的范围。
只不过,他们供应的货物,种类不是很齐全,数量也不够大,远远无法满足朱由检的大军需要。
另一类基本上是以某个大商家为中心,其他众多商家依附其抱团取暖。
他们的报价大同小异,上下差别不大,但普遍比市价要高好几倍。
这显然是经过统一商议定下来的价格。
而且,这样的商业团有八九个,囊括了现场近三分之二的商家。
每个团都掌控着一类物资,而这些物资恰恰是朱由检大量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