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继续自己的表演。
“为此,皇上整天心急如焚,茶饭不思,生怕刚刚平息勇士营的兵变,其他军营又发生类似的事件…”
朱由检一边说着,一边不动声色地观察着那三个人的表情。
见他们自始至终低头不语,毫无反应,他决定再添把火,狠狠敲打他们一番。
就在这时,只见张维贤突然“扑通”一声重重地跪倒在地,声泪俱下地大喊道:
“皇上,微臣自知罪孽深重,愿意捐出全部家财,为振兴大明尽绵薄之力!”
张维贤的声音在屋里回荡着,充满了一丝决然和坚定。
喊出这句话后,他顿时感觉轻松许多。
他家世代忠良,如今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皇恩,也期望凭借自己的努力,让大明将来不会出现国破家亡的悲惨结局。
同时,他也已经明白,这场考试就是朱由检设的局,目的就是弄银子。
老老实实地交上银子,文章才能过关。
否则,肯定不会有好果子吃。
既然如此,自己为什么不率先表忠心,把首功争到手呢?
此外,他还在赌,赌皇上并不会真的接受他的全部家财。
他的这番话就像一颗重磅炸弹,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得目瞪口呆。
就连在幕后推动这一切的朱由检,都感到十分意外和震惊。
他怎么也没想到,张维贤能如此果断、大方,甚至打算捐出全部家财。
方从哲与骆思恭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心里不禁对张维贤暗暗怒骂。
这个老家伙,怎么突然来这么一招呢?
你要捐献家产,完全可以私下进行啊。
为什么要当他们面搞得这么张扬?
这不是让他们难堪吗?
如果跟着张维贤一起捐出家产,那无疑是给自己找麻烦;
可要是不捐,恐怕又难以通过皇帝的考验。
一时间,他们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不知该如何是好。
朱由校看着眼前这位头发花白却依旧精神矍铄的老人,不禁感动得热泪盈眶。
他急忙上前一把拉起张维贤,激动得话都说不利索了。
“英国公…你…你这是…朕再缺银子…”
朱由检赶忙打断朱由校的话,语气低沉而严肃地说道:
“皇上,如今国事艰难,正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他深知朱由校的性子,生怕他一时心软,或者是碍于情面,拒绝接受张维贤的捐献,从而破坏自己的全盘计划。
随后,朱由检看向张维贤,毫不吝啬地夸赞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英国公这一倾家助国、感天动地之举,必定会被载入史册,也会激励无数仁人志士效仿。所以,皇上,您可千万不能拒绝人家的好意啊。”
张维贤傻了眼,心里暗暗骂道:
“朱由检你这个小滑头,要不是被你逼到这份上,老夫哪里愿意做这样的忠臣呢?把家财全部捐了,老夫一家老小以后喝西北风啊?”
不过,他脸上却没有表现出半点后悔或者心痛的样子,反而大义凛然地说道:
“五殿下说得好,国难当头,微臣世袭皇恩,自然是责无旁贷,理应率先垂范为国效力。些许家财又算得了什么呢?”
“国之柱臣啊!”
朱由校一个箭步跨到张维贤面前,双手紧紧抓住他的手,用力地摇晃着,眼睛里泛着泪花,声音带着哽咽说道:
“有英国公这般忠良之臣,大明国运必然昌盛,定会蒸蒸日上啊。”
说罢,他深吸一口气,停顿了一下,面色变得分外严肃。
“所以,朕决定,接受英国公的好意!”
张维贤内心猛地一震,嘴角不受控制地微微抽搐着,勉强挤出一丝笑容。
那笑容缓缓在脸上扩散开来,像是慢动作播放一般。
而那突然如泉涌出的泪水,顺着脸颊流下,打湿了往上爬的笑容,使得他的笑容看起来比哭还难看。
朱由校像是察觉到了张维贤内心的紧张,伸手在他手背上轻轻地地拍打着,像是在安抚一只受惊的小动物。
“爱卿莫要担心!”
朱由校眼睛看着张维贤,真诚地说道:
“朕只是要你一半的家财,并且仅仅是暂借,用来帮国家渡过难关,日后朕定会连本带息归还的。”
朱由校说出这话时,脸上涨得通红,像煮熟的虾子,又不自觉地看向朱由检,眼睛里透着一种极为复杂的神情。
实际上,朱由校从头到尾不过是在扮演朱由检安排的一个配角罢了。
他说的这些话,大多都是朱由检事先教给自己的。
据朱由检解释,这些大臣一个个富得流油,却吝啬得像铁公鸡一般。
提出暂借他们一半家财,或许会让他们更容易接受一些。
只是,关于如何偿还这笔钱,朱由检却只字未提。
朱由校心中暗自寻思,难道朱由检从一开始就打算赖账不还吗?
要是真的如此,他这位一言九鼎的皇帝,日后该如何面对满朝文武大臣呢?
而此时的张维贤听到这话,先是一愣,随后仿佛听到了世间最美妙的声音,双眼放光,欣喜若狂,热泪盈眶。
“扑通!”
他再次重重地跪地,大声喊道:
“臣谢主隆恩!”
方从哲和骆思恭站在一旁,两人见状心里暗暗松了口气。
与其在这里继续忍受心理上的煎熬,等待未知的结果,还不如破财消灾。
如果只是捐出一笔银子,这件事似乎也不是完全不能接受。
不过,捐献一半家财,他们可没有英国公那么大的魄力。
他们绞尽脑汁思量着,自己该捐出多少银子,才能顺利通过这次考试。
朱由检见两人迟迟还没有表态,有些不耐烦了。
他目光逼视着他们,冷冷地问道:
“方大人、骆大人,你们两位又打算如何为皇上分忧呢?”
方从哲硬着头皮说道:“五殿下,微臣家中也不宽裕,但微臣愿尽最大努力,捐出一万两银子。”
骆思恭也赶忙说道:“微臣愿意捐八千两银子。”
没想到这两个家伙如此吝啬,朱由检心里极为恼火。
他重重地冷哼一声,丝毫不掩饰自己的不满与威胁之意,面无表情地说道:
“那好!你们就待在太和殿认真考试,什么时候把文章做好了,再予回家!”
这两人顿时慌了。
他们当下毫不犹豫地跪地高呼。
“臣也愿捐献一半家财,为大明振兴贡献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