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看到侯国兴这副嘴脸,心里就像误食了苍蝇一般难受。
“客氏的弟弟,你来干什么呢?”
侯国兴觉察到朱由检对自己有些不满。
可他丝毫不惧,反而向前跨一步,与朱由检大胆地对视着,高声说道:
“我奉皇上之命,接管一营四卫兵权…”
朱由检一时有些恍惚。
这个愣头青,究竟谁给他这般大的胆量,竟然敢对自己不敬呢?
难道他不清楚自己这些天杀人无数吗?
侯国兴见朱由检如此表现,胆子更大了,用一种命令的语气说道:
“本官此次前来,主要想……”
可他的话还没说完,回过神来的朱由检猛地伸出一只手,又快又狠地朝着他扇了一巴掌。
“啪哒!”
侯国兴的身子打了个旋儿,又连退几步才稳住身形。
他的半边脸立刻红肿起来。
嘴角还溢出了鲜血。
他捂住脸,不敢置信地看着朱由检。
“去你妈的!”
朱由检又抬脚将侯国兴踢飞。
只听到一阵骨头碎裂的响声,侯国兴像一颗炮弹,朝后面那堵墙壁疾飞而去。
“轰!”
整个房子似乎都摇晃了一下。
“扑通”一声,侯国兴像死狗一般,滚落到地上,人事不省。
可事情还没有结束。
朱由检怒吼道:“王承恩,把这家伙拖出去,割掉舌头,斩断四肢!”
王承恩毫不犹豫地执行朱由检的命令。
他早就对侯国兴恨之入骨了。
这家伙仗着自己兵强马壮,又有客氏撑腰,已多次在营地故意挑起事端。
可大家担心引起更大的冲突,影响朱由检身体康复,只能暂时忍气吞声。
很快,外面传来侯国兴凄惨的哀嚎声。
李进忠见状,脸色惨白,浑身发抖。
但此事自己绝不能束手旁观了,否则客氏那里绝对无法交待。
他鼓足勇气,正要开口劝阻,
只见朱由检正冷冷地看着他。
他吓得赶紧扑通一声跪到地上。
“信王殿下,饶命啊!”
“奴才保证以后对您忠心耿耿!”
朱由检迈着沉稳的步伐,缓缓走到李进忠跟前,目光犀利地紧盯着他。
“李进忠,你仔细听好了,并把本王的话原封不动转告客氏那不知廉耻的贱妇。”
“她若安分侍奉皇上,本王暂且不计较,可她要是再敢搬弄是非、兴风作浪,本王定不会轻易饶恕于她。”
他的声音冰冷,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朱由检心中自是明白,倘若直接对客氏动手,皇上可能真会因此与他翻脸。
然而,他又焉能容忍客氏与李进忠狼狈为奸,肆意妄为呢?
他故意将侯国兴弄成残废,就是要给他们发出强烈的警告信号。
反正皇上已对他产生信任危机,他也不在乎让皇上心中再多几分忌惮。
在他看来,只要自己不谋反,就皇上这般懦弱性情,再受兄弟之情、太祖托梦等诸多因素牵挂,他必定会心存顾虑,不敢明目张胆地对他下手。
李进忠赶忙战战兢兢地低下头去。
“殿下的话奴才定会牢记在心,绝不敢有丝毫非分之想。”
朱由检又冷冷地扫了他一眼,随后挥了挥手。
“好了,你退下吧。本王期望你能将今日的话铭记于心。”
“还有,请皇上再派一位真正的将军过来,接手一营四卫的兵权。本王忙完手头之事后会进宫向他请安!”
李进忠如蒙大赦,再次行礼,然后一步步从房子里退出去。
侯国兴躺在地上,不省人事。
四肢已被全部斩断,鲜血汩汩流淌。
李进忠见此情形大惊失色,心急火燎,朝着卫兵怒吼道:
“快!速速去请御医!”
他不敢有半分耽搁,指挥士兵抬起侯国兴,如同落荒而逃般匆匆离去。
朱由检往屋里屋外扫视一眼,好奇问道:“曹文诏与孙应元两位呢?”
王承恩接话道:“他们早就走了。”
朱由检淡淡地哦了一声,没再多问。
这两人选择留在御马监,他有点失望,但也可以理解。
很多时候,这些大家族的子弟,也都是身不由己。
他们作出任何决定,那都得先考虑家族利益。
而他此次将侯国兴整残,其实也是为他们收拢御马监兵权创造机会。
至于他们能抓住这个大好机会,那就得看他们本事了。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嘈杂声。
“是选来的秘书来了。”
王承恩马上跑出去,把十几个男男女女领到屋里。
这些人都是来自宫里的太监和宫女。
毕竟,外面那些秀才,自恃清高,自然是不会主动前来依附朱由检。
朱由检眼睛一亮,主动迎过去,兴奋地大喊道:
“兄弟姐妹们,欢迎加入我们的团队!”
这些人虽然早已听闻朱由检倡导人人平等的言论,但依旧被他的热情与这一声“兄弟姐妹们”的称呼弄得有些蒙圈。
过了好半天,他们才回过神来,纷纷向朱由检行礼。
朱由检不耐烦地挥了挥手:“以后天天都要在一起,就别搞这些虚礼了。”
他指着桌子上的书,直接吩咐道:“诸位都拿本书看看,认不认得上面的字。”
他早就安排李双儿,将那箱子里的书按目录清理一遍。
有些书籍已被作为特级秘密藏了起来,并安排重兵二十四小时防守。
那些能够公开的书籍,则被李双儿拿出来,一本本摆在桌子上。
众人一瞧见这些书籍,一个个震惊得眼睛睁大,嘴巴都合不拢了。
桌子上的每一本书,都制作得极为精美,那彩色书页更是让人惊艳。
李双儿满脸骄傲地说道:“这可是上天恩赐给信王殿下的神书,你们可千万别弄坏了啊!”
众人听闻这话,愈发紧张起来,站在桌子旁边,都不敢去触碰这些书籍。
朱由检见状,笑骂道:“莫要听双儿的话,你们只管大胆地翻看便是。上天既然将这些书籍赐予本王,那便是要本王将其中的知识向世人传播开来。”
在朱由检的鼓励之下,众人这才小心翼翼地每人拿起一本书翻阅起来。
很快,一个小太监发出一声惊呼。
“这些字怎么一个个都缺笔少划呢?”
“是啊!这些字好生奇怪,看起来似是而非。”又一个太监跟着说道。
随后,另一个太监摇头晃脑卖弄道:“你们不知道吧,这是俗体字!”
136简体字与印刷术
朱由检闻言不禁一怔。
这个太监口中所说的俗体字,想必就是指简体字了。
难道明朝就已开始使用简体字了吗?
他当下惊讶地询问这个太监:“你叫什么名字?你怎么认识俗体字?”
这个太监恭敬地回答道:“奴才……”
朱由检打断他的话,严肃地告诫众人:
“刚才我已安排王总理下文,日后与人交流,都不许再使用奴才、奴婢、小人之类卑贱的称呼。”
说完,他朝着那个太监温和地挥了挥手,和颜悦色道:“兄弟,你接着说。”
这个太监双眼噙满感动的泪水,过了半晌才回过神来。
“信王殿下,我叫马三宝,之前在司礼监专门从事抄写的工作,有时候也会起草一些不太重要的圣旨。”
朱由检大喜过望。
像马三宝这样的人才,正是自己目前迫切需要的啊。
“像你这样的人还有几个?”
“三个!”
马三宝指着这三个人逐一介绍道:
“冯青,李思羽,宋露。”
“甚好!甚好!”
朱由检主动热情地与他们一一握手。
“兄弟们,日后咱们齐心协力,共创大业!”
大家都感动得热泪盈眶,齐声高呼。
“誓死效忠信王殿下!”
朱由检的嘴角微微上扬,浮现出一抹淡淡的、却又透着些许得意的笑容。
收买人心,有时候就是如此简单。
他伸手拿起一本书,轻轻晃了晃,像是在掂量书中知识的重量。
“三宝,你且说说有关俗体字的事。”
他看向马三宝,眼神里带着几分探究。
马三宝挠了挠头回道:“殿下,民间散发的那些小抄报,上面大多是俗体字呢。”
宋露也忍不住插话道:“殿下,其实从元宋起,民间就开始用这些俗体字了。”
朱由检的目光落在宋露身上,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宋露受到鼓舞后,也有心在朱由检跟前表现一番,于是继续往下说道:
“殿下,这俗体字源于行书和草书。最初是在贩夫走卒之中流,后来一些文人也开始使用。正德年代,还有学者将这些俗体字收集整理成书。只可惜,这本书并未广泛传开,知晓的人并不多。”
朱由检不时点头,一副受教的样子。
对这段历史,他之前还真是全然不知。
他原本一直以为,简体字是1956年华夏才正式开始推广使用的。
他的思绪转换,又想到了别的事情。
“那当前的印刷技术如何呢?”
马三宝马上回道:“殿下,皇宫里就有一个经厂,用的是铜活字,还有套印、饾版、拱花等技巧呢。京城印书的书坊那可是大大小小不计其数。”
“好好!”朱由检再次大声称赞。
他心中着实有些意外,想不到明朝的印刷技术已然发展到如此成熟的地步。
朱由检眼珠转了转,又问道:
“那如今有蜡纸印刷吗?”
“有呀!”宋露抢过话回道。
“殿下,朝廷有时要研究什么重要议题,都会安排我们连夜加班刻写蜡纸,把相关会议资料印制出来。”
朱由检之前还忧心忡忡,不知该如何处理这一箱子书籍。
现在听完他们的回话,他心中的忧虑顿时一扫而空。
他心里盘算着,那些需要数量大且能公之于众的书,统统交印刷厂印制就好。
而那些需要保密,只能够在小范围传开的书,那就使用蜡纸来印制。
知识传播的问题得到解决,朱由检心里如释重负,更是涌起了万丈豪情。
他挥动手臂,慷慨激昂地大喊:“以后,在我的治下,人人都要读书识字!”
在众人灼热的目光里,他继续说道:“而且,我将要全面推广使用简体字。”
接着,朱由检从书藉里抽出一份简繁字体对照表,将它递给马三宝吩咐道:
“三宝,你与宋露组织大家先学习一下,每个人都要尽快学会简体字…”
不一会儿,外面又进来一帮男男女女。
朱由检大喜过望,再次致以热烈欢迎。
他原本只是打算招募一些秘书,用以佐助自己处置繁杂的日常事务。
且打算精心栽培这些秘书,将其中出类拔萃者,擢拔至外部担当要职。
然而,他现在却萌生一个崭新的想法。
他意欲多招一些人,首先组织他们悉心研习这些书籍中的知识,将他们培育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在世间率先掌握超越当下时代的新技术与新理念的先行者。
继而,一部分人将投身教育领域,为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源源不断地注入生机与创新活力。
另有一部分人将会步入各级政府部门,成为新的治国理念与政策的倡导者、捍卫者以及制定者。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将分赴各行各业,与工匠、农民、商人等群体融合,推动技术变革,达成农业丰收、商业昌盛、工业兴起的目标。
想到这里,他大声吩咐道:“王秘书长,安排一个大营房,把所有具备一定文化功底,且勤奋好学的年轻男女,尽数招募过来进入秘书处。”
接着,他又对马三宝说道:“三宝,你把他们领过去,跟着先学简体字。”
王承恩正要离开,朱由检又将他喊住。
“且慢,你安排人去印书。”
他伸手将那三本教材推动了一下。
“这三本书暂时先印五十万本吧。”
王承恩嘴唇嚅动,似乎有话欲言,却又不忍打断朱由检的话语。
朱由检拿起毛笔,正要在书单上书写其他书籍的印刷数量时,他眉头微蹙,仿若突然有所思忖,于是问道:
“除了毛笔外,还有其他什么笔吗?”
“民间不少人都是用石墨笔记事的。”
“好!”朱由检当即果断地吩咐道。
“大量采购石墨,我会教工匠怎么制作另外一种笔。”
用毛笔书写又慢又不方便,他准备把铅笔提前发明出来。
王承恩小心翼翼地说道:“信王殿下,石墨写字,可是留存不了多久的。”
“没关系,石墨笔主要是给大家用来学习的,重要的东西用毛笔写就是。”
接着,朱由检又说道:“还有,笔记本也得大量采购。”
王承恩问道:“笔记本是什么呢?”
这话让朱由检也有些愕然。
愣了一会,他才回答道:“就是用白纸装订成册,用来记事的。”
他的语气变得更加坚定:“以后,每个人都要随身携带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