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士子都是成年人,可不像黄宗羲,心里除理想外,自然会有其他的顾虑。
他们的反应也因此各不相同。
有的人面露纠结挣扎之色,显然内心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争斗;
也有的人甚至悄悄地往后退去,想要远离这可能带来是非与危险的漩涡。
就在此时,一位中年士子越众而出,他朝着朱由检恭敬地拱了拱手,神色沉稳地说道:
“信王殿下,我平日喜好那些奇技淫巧,对为官并不热衷,家中之事也不愿多管,唯愿追随殿下潜心学习那些天书。”
说到这里,他抬起头,目光诚挚地看着朱由检,继续说道:
“若是真能如殿下您所言,那天书中的科技能够钻天入地,并让天下的老百姓都解决温饱问题,微臣虽死亦无憾矣。”
中年士子的这番话让朱由检大为高兴。
他认为,这才是一个爱好科学之人所独有的高尚品格。
于是,他客气地问道:“老先生,您尊姓大名?”
“不敢!”
中年士子一脸惶恐,恭敬地回道:“晚生宋应星,字长庚,于万历四十三年举乡,如今正四处游历以增长学识。”
朱由检听闻,心中大喜。
这又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啊!
他所著的《天工开物》,可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与手工业的综合性著作,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朱由检健步上前,紧紧握住宋应星的手,难掩激动之情,恳切地说道:
“长庚同志啊,那天书上所载尽是理论知识,若要将其转化为实际应用,进而造福于百姓,那必定要经过吾等一番殚精竭虑、锲而不舍的努力啊!”
他这种胸怀天下、心系黎民的大爱精神以及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态度,宛如一股暖流,深深触动宋应星的内心。
宋应星感佩于信王的赤诚,言辞诚挚且充满敬意地回应道:
“请信王殿下宽心,晚生定当全力以赴,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在宋应星的率先垂范之下,不少士子纷纷作出了抉择。
这些士子皆是醉心于科学探索之人,他们深知在大明自身难以施展才华。
只见他们步伐坚定地向前迈了一步,恭敬地拱手行礼,齐声说道:
“吾等愿追随信王殿下!”
“甚好,甚好!”
朱由检见状,心中满是欣慰与喜悦。
他逐一与这些士子握手,其间还简要询问了他们的个人情况。
言语间满是关切与重视。
此时,尚有七八个士子尚未表态。
他们面露犹豫之色,处于两难之境,离去似乎心有不甘,留下又诸多担心。
朱由检当机立断为他们作出了决定。
“你们也莫要走了,先在本王这里集中学习一段时间再做打算吧。”
他心想,难得遇到具有新思想或者热爱科学的士子,定不能轻易放他们离去。
这几个士子闻言,不禁面面相觑,彼此对视的目光中既有疑虑又有问询。
前面那些主动留下来的士子,纷纷热情地出言相劝:
“留下来吧!能有学习天书的机会可谓是千载难逢,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
“好吧!那我便留下!”
在众人的劝说之下,这几个士子先后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其中有个士子略带怯懦地问:“信王殿下,若学生日后想要回去,不知可否?”
朱由检洒脱地回答道:“自然可以啊!你若不想继续学习了,随时都能回去。”
然而,他心中却暗自想:只要你接触了天书中那些黑科技,恐怕这辈子都难有离开的机会了。
他的这番话让在场的众士子愈发感到安心自在。
接着,朱由检吩咐王承恩:“王秘书长,你先带这些士子前往秘书处,将他们妥善安置一下。”
王承恩刚要领着这些士子离开,却又被朱由检唤住:“且慢!”
王承恩赶忙转过身来,恭敬地静候朱由检的指示。
“去通知治下所有读过书的人……”
朱由检略作停顿,而后特意补充道:
“范围扩大一些,只要会写字的便行,让他们晚饭后参加一场考试。”
王承恩闻言不禁瞪大眼睛,满脸惊愕。
这么仓促之间,要举办如此大规模的一场考试,时间还来得及吗?
朱由检却充满自信地说道:“你只管去传达通知,并做好相关准备事宜便是。”
王承恩面露担忧,说道:“若仅仅会写字就能参加的话,那恐怕至少有数千之众。营地里哪里有如此大的房屋呢?”
朱由检大手一挥,豪迈地说道:“那便在校场举行,多点燃些火把便是!”
说完,他又神色庄重地叮嘱道:“此乃新中华的首次考试,主要是选拔贤才。你要多安排人到各营去广泛宣传,鼓励所有符合条件的人都踊跃参加。”
“遵命!”王承恩虽满心疑窦,却也唯有受命而去。
朱由检刚刚将诸事安排妥当,早已在一侧等候良久的黄得功便趋近前来,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军礼。
“信王殿下!”
朱由检回礼后,赞许有加:“黄将军,此次突袭之战,打得甚是漂亮!”
此番偷袭三大营的军事行动,正是由黄得功担任主将率军施行的。
黄得功谦逊地回应道:“此次能够顺利将三大营的军权夺取,殿下之运筹帷幄实乃首功。”
朱由检并未与他继续这般互相夸赞,而是转而问道:
“可查出是哪方势力煽动叛乱了吗?”
此事他此前已然得到禀报,心中亦隐隐约约有所猜测,觉得这股势力大抵是出自那黑暗帝国。
“至今仍一无所获!”
黄得功无奈地摇了摇头。
“这股势力差人拿着各军主将的信物,寻到那些基层军官,大肆抛洒金钱。”
“只是这些人多为死士或者小喽啰,即便施用酷刑,也难以从他们口中问出什么有用的信息。”
继而,他心有余悸地说道:“倘若我军晚到半个时辰,恐怕京城将会被一场大规模的叛乱所席卷。”
朱由检深有同感地点了点头。
一旦叛乱爆发,那些潜藏的大势力必然会出兵参与,再裹挟众多不明真相的百姓,其队伍将会如滚雪球般愈发庞大。
万一他们围攻皇宫,宫中那些文臣武将必定会借机煽动宫内的军队与之呼应。
如此一来,一场血流成河的大战自是在所难免。
至于最终结果如何,那就难以预料了。
想到这般恐怖的场景,朱由检不禁感到后背发凉,后怕之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