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当即快步上前,伸手轻轻一拔,弩箭便被轻易拔出。
只见树身上仅有一个擦破树皮的浅洞。
而箭头在巨大冲击力的作用下,几乎已经粉碎。
这一番情形足以表明,在六十米的距离范围之内,只要瞄准敌人没防护的部位,此竹弓弩必然具备一定的杀伤力。
朱由检心中暗自思忖,若将箭头改用铁制,其效果必定更为理想。
再联想到万箭齐发的宏大场面,朱由检不禁开怀大笑起来。
“甚好!思明同志,安排加快生产,务必确保离京前做到人手一张竹弩。”
“殿下,决然不会有任何问题!”
李思明信心满满,大声回应道。
“弩弓的主体部分,已安排工匠加紧制作。剩余的工序相对简易,只要手中持有刀具,基本便可自行完成。”
“很好!”朱由检在李思明的肩膀上重重地拍了一下,高声夸赞道:
“此事若能顺利完成,当记你一大功!”
李思明兴奋得满脸通红,嘴里却谦虚地说道:“此乃全是殿下功劳,我不过跑跑腿而已。”
就在此时,营地里突然传来一阵意外的巨大爆炸声响。
黄宗羲赶忙解释道:“殿下,这是掷弹队正在进行投弹练习。他们已经派人前来报备过了。”
朱由检哦了一声,抬腿就走。
“走,咱们前往掷弹队营地去看看。”
由于手榴弹刚研制出来,战士们都缺乏使用经验,他担忧会发生安全事故。
掷弹队营地之中。
一千多名精心选拔而出的高大掷弹兵,正分布在五个场地进行投弹训练。
他们使用的自然是训练用的手榴弹。
队长古猛,是一个身材魁梧、体格健壮的汉子。
他曾是放牛娃,闲暇时喜欢投掷石头玩耍,长此以往,不仅练就了惊人的臂力,而且还拥有弹无虚发的投掷准头。
此刻,古猛正在给一队士兵示范手榴弹的投掷方法。
只见他站在白线之外,右脚在地上轻轻一跺,口中爆喝一声。
而后手臂猛地大力一挥。
手榴弹如同闪电一般疾飞而出,精准无误地落在二百米开外的白色圆圈之内。
士兵们见状,齐声欢呼起来。
“队头威武!”
朱由检也在心中暗暗赞叹古猛此人的神力与准头。
要知道,自己凭借着内力加持才能够投掷到两百米之外。
而古猛仅仅依靠自身的肌肉力量,并且还尚未掌握正确的发力方法,就能达到如此成绩。
自己在准头上,与他更是相差甚远。
“一队出列!”古猛一声令下。
二十名战士迅速跑到白线边,俯身捡起地上的手榴弹,做好投弹的准备姿势。
古猛大喊一声:“投!”
这二十名战士闻声而动,立刻将手中的手榴弹投掷出去。
然而,他们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动作参差不齐,毫无标准可言;
投掷的距离长短不一,绝大多数都未能超过一百米;
至于准头,更是无从谈起。
古猛一边抬脚踢向那个投掷距离最近的士兵,一边愤怒地大骂道:
“你他妈的没吃饭是吗?”
朱由检赶忙快步朝着训练场走去。
众士兵看到朱由检,纷纷向他敬礼。
“殿下好!”
“战士们好!”朱由检统一回以军礼。
古猛也匆忙跑了过来。
“殿下好!我部正在进行手榴弹投掷训练,请您指示!”
朱由检吩咐道:“把战士们都召集过来,我来教导大家如何投弹。”
一千多名士兵迅速分成三个方向,站成一个凵形。
朱由检居中而站。
他接过身旁护卫递来的一个真手榴弹,开始详细讲解有关手榴弹的知识:
手榴弹的内部构造原理;点燃的导火线大致需要燃烧多长时间手榴弹才会爆炸;手榴弹依靠何种方式杀敌;怎样才能让手榴弹发挥出最大的威力等等。
接着,他针对站立、助跑、卧倒这三种投弹方式,一边亲自进行示范,一边认真讲解投弹的规范步骤与动作要领。
他着重强调了如何巧妙地发力。
他阐述道,要将身体视为一个杠杆,把腰腹部的力量通过一系列连贯的动作传递到手榴弹上,然后以离心运动的方式将手榴弹抛射出去。
对于这一点,战士们似乎只是一知半解,少有人能完全领悟。
朱由检也并未过于在意。
只要战士们知晓这个原理,日后多加演练,慢慢就会深入理解的。
随后,他点燃导火线,在众人目光的注视之下,镇定自若地以一个标准动作,将手榴弹投掷到指定的区域。
“轰轰!”
伴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轰响,手榴弹的落点被炸出了一个巨大的坑洞。
等响声渐渐消散之后,他又神色异常严肃,郑重其事地讲述了几条必须牢牢记住的铁一般的安全措施。
他又特意模拟出几种危急状况,并教导大家如何妥善应对。
朱由检提到一种经常发生情况。
手榴弹不慎落在队伍里,且即将爆炸,已完全没捡起扔出去的机会。
“此时就需要有敢于牺牲的勇士挺身而出了。”他慨慷激昂道。
他目光灼灼地环视着诸位战士。
那目光仿佛带着一种力量,似乎能够穿透灵魂、激发斗志。
“只要有人迅速扑到手榴弹上,将其紧紧压住,便能极大削减爆炸的冲击力,也就有可能挽救周边战友们的生命。”
他的声音沉稳而坚定,每一个字都像是重重地敲击在战士们的心间。
未曾料到的是,他的这一番话语深深地烙印在现场战士们的心田之中。
而这些热血儿郎们,以实际行动回应了朱由检的期许。
他们之中,竟然先后涌现出五个英勇无畏、甘愿以身扑弹的热血英雄。
他们的壮举,可谓是可歌可泣,成为了军中传颂的英勇事迹。
从掷弹队的营地出来后,朱由检信步走进毗邻的火枪队营地。
此时,三千多名火枪士兵,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训练。
火绳枪在大明已普及得较为广泛,连民间的普通百姓,也有许多人知晓其操作与使用的方法。
朱由检并不打算在火绳枪的训练事宜上多做指导。
只因他已准备淘汰火绳枪,全部换成连发的新式步枪。
这两种枪支在使用方法上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所以,他觉得没必要再去耗费心力教导战士们如何使用火绳枪。
然而,当看到一名士兵正在往枪管里装填弹药时,他脑海中突然灵光乍现,又想到一个能加快装弹速度的简便方法。
他旋即对已经匆匆赶来的田奋,详尽细致地讲述了定装纸包弹的做法。
田奋听闻之后,心中大喜,立刻心急火燎地安排人手前往火药厂去对接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