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怀宇这边岁月静好,郑世泽那边就没有这么好了。
林初冬也和林初夏一样,是去贡院,把郑世泽给接了回来。
郑世泽的身体宿主要比苏怀宇好一些,毕竟去年,苏怀宇又是淋雨发烧,又是被绑架打伤,虽然养了过来,但是和郑世泽一比,却还是不够健壮。
郑世泽从贡院出来后,虽然也十分疲惫,但是却没有像苏怀宇一样,回来就立刻睡了过去。
他吃了饭,强撑着疲惫的身体,把他在贡院里做的文章都誊抄了一份。
林初冬担心他的身体,让他睡醒再写,但不管怎么说,他都不同意,林初夏也知道他非常重视这次考试,看他那么坚持,也就没有再劝阻。
他坚持着把文章写完了,才睡了过去。
等他睡醒,他又拿着自己写出来的文章,准备去苏府。
“初冬,晚上不用等我吃饭了,我去找怀宇,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呢。”郑世泽提前说道。
“世泽,你去苏府干什么啊?”林初冬不解的问。
“我要去和怀宇探讨一下这次春闱的文章。”郑世泽解释道。
郑世泽每次考完试,都会把自己做的文章,誊抄一份,给自己的夫子或者的他父亲拿过去,让他们看看,自己的破题,和切入点有没有问题。
但这次他在京城,没有那么多认识人,只有苏怀宇和他关系还算好,他就打算去找苏怀宇和他一起讨论一下,要不然他这心里空落落的,也没个底。
郑世泽过来的时候,苏怀宇也正在书房里,誊写着自己春闱时做的文章呢。
“把他请进来。”苏怀宇吩咐道。
“是。”下人下去后,很快就将郑世泽给请到了书房。
“姐夫,您来了。”苏怀宇笑着拱拱手,客气的说。
“是啊,怀宇,我来没有打扰到你吧?”郑世泽看苏怀宇桌子上,墨迹还没有干透的宣纸,笑着问。
“没有,姐夫言重了,我只是在誊写文章而已。”苏怀宇解释道。
“对,怀宇,我这次过来,也是想和你说讨论这次春闱的考题的。”郑世泽高兴的说。
“这可太巧了,我这刚把文章写出来,正想着找你探讨呢,你就过来了。”苏怀宇闻言,也很高兴。
两人一拍即合,当即就在书房里,讨论了起来。
不过不知道为什么,郑世泽并没有长待,而是不到一个时辰,他就告辞离开了。
林初冬看到他回来的这么早,还有些惊讶呢。
“世泽,你不是去苏家了吗?怎么回来的这么早啊?”林初冬关心的问。
郑世泽闻言,叹了口气:“没什么,我有些不舒服,晚上不吃饭了,你自己吃吧。”
林初冬看他出去的时候,还好好的,回来脸色就不对了,她跟过去,关心的问:“怎么了?世泽,是和苏怀宇有了什么矛盾吗?”
郑世泽看着林初冬,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最后他还是叹了口气,却没有说什么。
林初冬看他这样,心中更加疑惑,她心中真是巴不得他和苏家人划清界限,以后再也不去那边了呢,她强压着自己内心的喜意,再次追问道:“世泽,咱们可是夫妻,夫妻一体,你有什么事,是不能和我说的呢?你自己一个人憋着,憋坏了可不好,说出来,看看我能不能帮帮你。”
进了卧房,郑世泽坐在椅子上,终于开口了:“我今天不是说去找苏怀宇探讨这次春闱的考题吗?我在和他探讨的时候,听他的口风,透露出来他已经押中了考题。”
林初冬一听这话脸色当即就变了:“什么?世泽,你说苏怀宇押中了这次春闱的考题?这,这怎么可能呢?”
林初冬虽然不了解科举,但是她成亲之后,通过郑世泽和郑无为之间的对话,还有郑夫人平时透露出来的讯息,也知道在科举中,能押中考题有多难。
因为科举的考题都是由主考官和副主考官一起出题,随机性极大,一般人是很难很难猜到考题的。
“是啊,我知道的时候,也很吃惊,我现在才知道,苏怀宇为什么要提前这么长时间来京城,他在咱们来之前,竟然一直由崔先生指导文章。”提到崔先生,郑世泽满脸都是羡慕和向往。
崔先生在文人中,那是神一样的存在,苏怀宇能被他指导,这是什么样的荣幸啊,有了崔先生的指导,他这次科举,肯定能榜上有名的。
林初冬听了这话,心中很是妒忌,她当初在林初夏家借住的时候,也见过很多次崔先生,她那时虽然知道那老头不是普通人,但是她怎么也没想到,他的地位竟然那么高。
她要是早知道他的身份,怎么也得好好巴结他啊,只要和他有一点交情,郑夫人也绝对会对自己另眼相看的,真是可惜了。
“怀宇,这苏怀宇可真是够自私的了,他都押中了考题,竟然不告诉你,明明在春闱之前,有那么多次机会,他都没漏一点风声,真是太有心计了。”林初冬愤愤不平的说。
郑世泽会回来的这么早,也是心里有怨,林初冬说的对,在考试之前,他去苏家,和苏怀宇一起读了好几天书,但是那么长时间,他却什么口风都没漏。
今天要不是他心情太好,不小心说漏嘴了,他恐怕到现在还被蒙在鼓里。
他当时知道的时候,强忍着心里的嫉妒,又呆了半个时辰,才找了个借口回家的。
本来他想自己消化这些负面情绪,虽然他和苏家是世交,但是这等机密,人家不告诉自己,也是情有可原。
但是他心中实在是太不平衡了,才没忍住,把这事告诉了林初冬。
其实他们都误会苏怀宇了,当时他在考场,看到策论那个考题的时候,他也震惊了。
因为那个考题,是崔先生在指导他文章的时候,随口问出来的,他当时也没在意,而是顺着崔先生的思路,思考了一下,就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说了出来。
崔先生根据他的回答,简单的提点了两句,也并没有让他以此为题,在做什么文章。
不过即使是这样,有了崔先生的几句点睛之笔的提点,也让苏怀宇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