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1·28淞沪起战端
情殇孤月2025-10-29 13:462,043

哥哥陈天和坐在陈天民的对面。

  他的手里则拿着一本软面抄的小册子,有些是摘抄的语句,有些是剪下来,用浆糊贴好的报纸。

  1919年,“五四”运动时,陈天和九岁时就带着三岁的陈天民参与了抵制日货的行动。

  1932年,13年时光弹指一瞬,当年的九岁少年也变成了22岁的青年。

  他自镇江中学毕业后,就在镇江警察局跟着父亲陈子祥帮忙。

  模样与陈子祥很像,脾气也很像。

  这些年,他不仅跟日本侵略者不对付,还常年阅读进步书籍。

  这次能跟着镇江义勇救护队来上海,除了弟弟陈天民想来上海的执念,与他的费力劝说也脱不了干系。

  坐在他对面的陈天民,身姿挺拔,约在一米七左右,身材匀称、挺拔。

  面容刚毅,剑眉星目,嘴唇微薄而发红。

  既传承了父亲陈子祥的勇武,也继承了母亲魏静诚的美貌。

  他坐在车厢里堆积的麻袋上,手里攥着怀表,看向车门外露出的那一角灰蒙蒙的天空。

  整个车厢里异常地安静,只能听到老式货运火车晃动的声音与“轰次轰次”有节律的车轮轰鸣。

  忽然,车厢里的林岳龙开口道。

  “我听说啊,因为蔡廷锴将军他们太能打了……”

  “日本鬼子提出从2月1日起休战三天,今天是休战的最后一天了。”

  “你们说这仗还会继续打下去吗?”

  他嘴里叼着不知道从哪里摘来的草茎,嘟哝道。

  “该不会我们兴冲冲地赶到上海,日本鬼子撤了,这仗不打了吧?”

  “那可就太搞笑了!”

  车厢里都是些十几岁、二十岁的青壮,本就都不是沉默寡言的主,被林岳龙一带动,顿时纷纷附和了起来。

  “呔,还真说不定呢!”

  “我听我报馆的朋友说啊,日本鬼子的国内闹经济危机呢!”

  “经济崩溃了,仗打不下去了!”

  “为了打仗,他们连天皇都在饿肚子,天天吃饭都没有肉,老百姓都只能吃饭团配梅子。”

  旁边一名青年啃了一口冻得硬邦邦的馒头,咧着嘴笑道:“难怪小日本的国旗中间是一个红点呢,原来是他们太穷了,只吃得起梅子!”

  这一番话,顿时引得车厢里的众人哄堂大笑了起来。

  陈天民听到这里,用手肘抵了抵身边的哥哥陈天和。

  “哥,你怎么看这个事?”

  陈天和合起手里的软面抄,沉声说道:“蔡廷锴将军曾说过‘日寇忘我之心不死’。日寇处心积虑在上海搞了那么多大动作,又是‘日僧事件’挑衅,又是浪人上街打杂抢烧……”

  “从1月28日起,到现在就打了不到十天,日军也没占到任何好处……”

  “你们觉得日寇会善罢甘休吗?”

  陈天民听到这里,也点了点头。

  “哥,我跟你想法一样。”

  “鬼子搞‘九·一八’得了我们东北三省那么大的便宜,胃口早就被吊足了。”

  “他们不见兔子不撒鹰,上海不让我们出点血,怕是不可能打完的。”

  旁边一名镇江青年也说道。

  “还是蔡廷锴将军说得对,知道小日子鬼子没安好心!”

  他眼神里闪烁着崇拜的光芒:“就是不知道,我们这次来前线,能不能亲眼见到蔡廷锴将军。”

  “若是能得到他的签名可真就太好了!”

  自“一·二八”事变以来,随着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对日军的顽强作战被全国媒体集中报道。第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也成为了全国人民眼中的“偶像”与“明星”。

  蔡廷锴将军领衔发表的《告第19路军全体官兵书》与《告淞沪民众书》更是在民众间疯传,传抄之盛,一时间洛阳纸贵。

  “宁为玉碎而荣死,不愿瓦全而偷生。”

  “为救国而抵抗,虽牺牲至一人一弹,绝不退缩,以丧失军人之人格。”

  “此物此志,质天日而昭世界,炎黄祖宗在天之灵,实足凭之!”

  这些名句更是被各大媒体、报刊引用,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像镇江义军救护队这样的热血青年,义无反顾地奔赴淞沪战场。

  陈天和毫不例外地也是其中的一员。

  他随身携带,爱不释手的软面抄里,开篇就抄写着蔡廷锴将军的《告第19路军全体官兵书》。

  提到蔡廷锴将军,青年们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听说将军平时一身白袍,使双枪,枪法特别准……”

  林岳龙旁边一名镇江青年神往道:“两里开外就能一枪干掉鬼子的机枪手!”

  “人称战场赵子龙……”

  青年里也有人说道:“我也听说了。说书先生讲过,蔡廷锴将军是得到了‘燕子李三’的真传,不仅枪法准,而且身法更好,会飞檐走壁。”

  众人越说越玄乎,陈天和与陈天民两兄弟对视一眼,眼神里有些无奈。

  在第19路军从江西换防淞沪的时间,兄弟两人就在警察局里见过与父亲陈子祥会话的蔡廷锴将军。

  方正面庞,眼窝深陷,寸头短须,有着粤籍将领一贯的面部特征,平日里穿一件呢绒军装。

  跟小说里的白袍小将形象毫不相干。

  不过陈天民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

  薛白虽然已经启程北上抗日,但他之前带给陈天民的进步杂志里,经常提到这位将军。

  第19路军从江西调防,也是因为他拒不执行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坚持“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这样正直的言行,得到了海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推崇与认可。

  此时一阵刺耳的刹车声,旋即是紧急刹车时的巨大惯性,瞬间让车内众人摔得七荤八素,人仰马翻。

  一阵阵尖锐的哨吗,打断了众人的欢叙。

  林岳龙一头撞在车厢的门板上,头上鼓起了一个大包,捂住脑袋,骂骂咧咧道。

  “他妈妈的,会不会开火车?”

  “不会开,不要开!”

  车厢里顿时骂声一片,忽然,一阵刺耳而连续马达声从车厢上方响起。

  陈天民的眼神一变,他一把拉住身边还在喋喋不休的林岳龙。

  “不好了,快下车!”

  “所有人立刻下车!”

  “快,再不下车,就来不及了!”

继续阅读:第18章:日寇铁蹄踏淞沪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空战英豪:陈怀民传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