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合作事宜一谈妥,次日关梓霖就派人将酒运走,并订了下一批。
而目前这批红酒酿得不多,仅够应对关梓霖之前所订,且并非全都成功,当中也有一些残次品。
既有成功的先例,接下来,孟筠便打算多酿些,除了关梓霖再订的,还需供与自己的商行。
没错,孟筠打算开商行了,先前有言,若开高端的商行,货物一般都由自行组建的商队各地购进。
因为组建商行绝非易事,孟筠开商行的事只能暂且搁下,但现在她却无需担心这些问题了。
关家在本朝有许多商行,名下商队也不少,规模也庞大,经常往返各国购货,令其货互相流通。
关梓霖愿给孟筠行方便,让商队多备一份货物给她,只按成本价。
如此一来,孟筠就算没有商队也能购进足够的货物,足以支撑她开商行,货物来往间也可以和余沧海他们合作。
如同柿产品一般,葡萄酒所售孟筠同样与关梓霖五五分。
关梓霖知道孟筠如今急需用钱,便先估算了盈利,提前结算给她。
他们二人都不会担心葡萄酒卖不出预期的价格,不出意外,会比预料中好。
再说孟筠,她既选择与关梓霖合作,自然不会拒绝他的好意。
商行开业前期的费用足够了,店铺则是现成的,用原先的汇源货栈即可。
人手方面,孟筠从作坊里挑选了几个品性不错、相貌端正,且又机灵的工人充当商行的伙计。
这些人都是孟筠很早就留意的,毕竟放在商行里的得信得过。
至于商行的掌柜,按说一般会聘请经验老道者,可任谁都没想到孟筠会让陶金宝担任。
要知道陶金宝原先只是一个不务正业的混子,只知打架耍狠,便是跟了孟筠,在很多人眼里,他也不过是随从跟班。
而今孟筠居然把她最为重视的商行交给陶金宝打理,不说他人,就是陶金宝自己都难以置信。
陶金宝有生以来从未得人如此重视过,哪怕是自己亲爹都觉得他不成器,自从跟了孟筠后,态度才好转。
在跟孟筠之前,陶金宝一度以为自己这辈子只能混日子了,连继承家业的能耐都没有。
如今孟筠让他重拾自信,不再以为自己是没用的人,连他爹都对他刮目相看,他绝不能辜负孟筠的信任。
因此,陶金宝彻底变了一个人般,做事变得很稳重,不仅认真好学,而且学得也快,主要也是孟筠有意栽培陶金宝,不吝于教他。
酿酒与柿饼原本都在一个作坊里,现在孟筠将其分开,接手陈贵平的那个作坊用来当酒坊。
孟筠最开始会行酿酒之举,仅是因为有大量柿子的原因,所以才没有单独开个酒坊。
酿成葡萄酒后,孟筠方动了将酒业长久发展下去的念头。
现只有柿子酒和葡萄酒,但她见多识广,知道很多本朝没有的酒,定能酿出其他种类的酒。
其实她会提前开商行是因为葡萄酒,作为一名合格的商人目光得长远,还要懂得捉住商机。
葡萄酒虽不是由她初售,但于本朝仍能由她占得先机,相信葡萄酒一经推出,势头肯定远胜柿子酒,所赚所得也非柿子酒可比。
既然能预见前景,孟筠自不愿耽搁过多时间,果断把商行开起来,葡萄酒也可以放在商行里卖。
一有想法,孟筠就付诸行动,在关梓霖的帮助下,一切进行得很顺利。
关家商队很快就押了数车的货到青山镇,孟筠亲自带人将货物分门别类的摆到了货架上,手把手教陶金宝。
顾家产业中有不少商行,孟筠熟知各个细节,着手开业之初的筹备工作游刃有余。
关梓霖时不时就登门,每每看到孟筠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心里就愈发疑惑。
若不是查清孟筠的底细,他必会以为她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商人,况她的行事手腕也超乎年龄。
不管他如何作想,孟筠都未曾理会,很快就到了商行开业这天。
她为商行取名为‘鹊桥商行’,之前柿子酒和葡萄酒的酒瓶上标注的商行也是‘鹊桥’,只是作坊和酒坊未正式挂名,如今全都以此为商号。
此鹊桥非喻指七夕的鹊桥,其意唯有孟筠自明其意。
不过,鹊桥好过取之鹊食斋中的鹊食二字,更显大气,且鹊食只适用糕饼铺之类的小店铺。
关梓霖问,“为何如此属意鹊字?可有特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