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在李教授受伤的部位游走了十分钟后,刘牧松开了手,收回目光。
虽然李教授没有在感受到疼痛,但是刘牧知道自己现在还没有能力给李教授正骨,让他完全康复,只能暂时修复一下身体的损伤。
刘牧出手主要是感激这父女两人帮自己,同时也是不忍心看着李教授一直那么疼。
李教授坐起来之后,对刘牧说道:“小刘没想到你按摩技术这么好,我之前去医院看,医生让我保守治疗,随后我也找了一些按摩针灸之类的,虽然有一些作用,但是和你这比起来,简直是天差地别。”
刘牧笑了笑,说道:“我这不行,如果我师傅在就可以根治你这病因,让你以后不会在疼了。”
父女二人同时惊喜的说道:“真的吗?”
李教授“哈哈”大笑道:“果真是善有善报啊,瑶瑶你帮了一次刘小哥,而爸爸的病也有了希望。”
看着他们这父慈女孝的样子,刘牧想起来他的父母,这次回去也要给父母调料一下身体,让他们健康一些。
吃完饭后,李教授高兴的把刘牧引进了他的书房,拿出自己宝贝的一些小物件,给刘牧分享。
刘牧利用透视眼看着这些物件,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古今,看到了当时那战火纷飞,百姓民不聊生的时代。
逐渐的刘牧沉浸其中,一个个的古董透视过去,了解到了这些物品的起源朝代,就这样过去了三个小时。
起初李教授还在旁边看着,逐渐他发现刘牧好像沉浸其中,也没有在打扰,自己走出了房间。
刘牧一一观察着不同朝代的物品,感受着他们独有的属于哪个朝代的气息。
原本刘牧打算敷衍几句,因为他也不懂这些,结果没想到自己沉迷在了历史的繁华,时代的变迁之中。
当刘牧看完这些回过神来,才发现已经到了中午十二点,他连忙出门,看着桌子上摆满的饭菜。
不好意思的挠挠头,说道:“李教授,实在不好意思,看的有些沉迷,忘记了时间。”
李教授放下手里的东西,笑道:“小刘没想到你也对这些古董感兴趣,很少有你这样的年轻人了,一般人现在基本上看到这些,恐怕多看一眼都觉得麻烦,更不要说沉浸的看了几个小时。”
刘牧其实本来也是这样想的,他绝对就这样一走了之太不礼貌,所以才配李教授看的。
李教授似乎非常高兴,说道:“瑶瑶你看人家小刘,这认真做学问的态度,你再看看你哥,一天不学无术浪里浪荡。”
李梦瑶说道:“是啊,我哥连看一分钟都嫌碍眼,亏他还是一个古董商人呢。”
刘牧都被说的不好意思了,说道:“我以前没有见过这些,所以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李教授看着刘牧谦逊的样子,更加高兴道:“好,非常好,你这个谦逊礼貌的年轻人,有这样的做事态度,以后肯定是大有建树。”
李梦瑶白了一眼他父亲,说道:“爸,你能别把你教学生那一套搬到这里吗?快点吃饭。”
刘牧心想,早上吃一顿了,在多吃一顿也无所谓了,索性敞开肚子吃了起来。
李教授看着刘牧毫不做作,很豪爽的样子,心里更是高兴。
吃完午饭,刘牧对李教授说道:“教授,叨扰了你们一天,我也搞”
该走了,我还要赶火车。”
李教授说道:“小刘要是没什么要紧的事,就先别急着走,我下午带你去这的古乐街逛逛。”
刘牧也是听过古乐街的大名,名气很大的一个古玩街道,汇聚着五湖四海的商人。
他心想,反正晚两天也没事,况且刚遇到了刺杀,害怕另一个人还会在火车站附近盯着。
刘牧思索片刻,便说道:“好啊,那就陪您好好逛一下,我也是听过古乐街的大名,今天就见识一下。”
下午李梦瑶开车,带着两人前往了古乐街。
到了之后,刘教授给刘牧介绍道:“这古乐街已经开了有数十年了,里面的清一色的古玩店铺和小摊,经营着五花八门的古董生意,但是九成都是仿制品。”
李梦瑶笑道:“爸你今天是不是又想淘到什么宝贝。”
李教授一听,笑呵呵道:“哪有那么容易,之前能五十块捡漏到那个古玉,已经是走大运了,这次来主要带小刘四处逛逛。”
原来李教授之前在一个小摊上,以五十元的价格买到了一个宋代的古玉,现在已经是李教授的贴身之物,一般不会轻易视人。
在这古玩街道上走着,刘牧感觉,说不定真能淘到不错的宝贝也说不定。
自从能够内视以后,刘牧能透视的范围已经到了五米左右,四下看去,都是仿制。
于是向李教授打了个招呼,自己独自向前走去。
看着一个摊位上,卖家买家正在激烈讨论价格,卖家手里拿着一和香炉。
刘牧注意过去,完事收回目光,呵呵一笑,道:“一个破铁皮炉子,在这叫价这么激烈,八成是个托。”
逛了十几分钟,刘牧发现这一水的赝品,就算有真货,那价格也是高的离谱,买下来也是只亏不赚。
刘牧准备走向另一个街道,另一个街道主要卖的是字画一类。
准备在看一眼就走的刘牧,发现到不远处一个摊位上,有一个三脚小鼎。
这个小鼎虽然是赝品,但是这鼎里面还平放着一个香炉,被一层蜜蜡紧紧封在鼎底,估计摊主想着这样买看着比较像古玩,所以也没有清掉里面的东西。
刘牧定眼看向那个小炉,他发现在这小炉子上有一股特别的气息,和在李教授书房看到的那个,宣德的瓷器有一股同样的气息。
于是刘牧走到摊位前,问道:“老板这个鼎多钱一斤。”
老板一阵无语,道:“你当这是土豆吗,按斤卖,你看十块钱三斤好不好!咱这可是宝贝,真东西。”
刘牧撇了撇嘴,说道:“行了老板,是不是真的你自己心里没数吗,我家就缺一个烧香的炉子,所以我过来问问,你说说多钱卖吧,提前说好要的高了我立马走,反正改天买个石炉一样的。”
遇到刘牧这样的,老板也是一脸晦气,不会这炉子在他手里半年了,就没人问过价,当初在农村二百收的,没想到砸手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