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悦与楚逸相对而坐,烛光摇曳,映照出两人坚毅的脸庞。经过连日来的深思熟虑,他们终于制定出了一个详尽无遗的夺嫡计划。这个计划从军事、经济、民生等多方面入手,旨在逐步提升楚逸在朝野上下的威望,最终问鼎皇位。
“悦儿,你看这样安排如何?”楚逸轻轻敲打着桌案,目光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他将一份密函推到林悦面前,上面密密麻麻地记载着他们的计划细节。
林悦接过密函,仔细研读起来。她的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显然对这份计划极为重视。“军事上,我们需得暗中培养势力,拉拢那些手握重兵的将领。经济上,则要设法增加国库收入,同时打击那些与太子勾结的豪商巨贾。至于民生,更是重中之重,只有让百姓安居乐业,才能赢得民心。”林悦缓缓说道,语气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定。
楚逸点头赞同:“不错,军事乃国家之基石,经济乃国家之血脉,民生乃国家之本源。这三方面缺一不可。我已经暗中与几位忠诚的将领取得了联系,他们愿意在关键时刻支持我。至于经济方面,我打算设立一个秘密的商队,用以走私盐铁等紧俏物资,赚取暴利。同时,我还会派人暗中调查那些与太子有染的豪商,一旦证据确凿,便立即将他们绳之以法。”
林悦闻言,微微颔首:“此举甚妙,但还需谨慎行事。商队之事需得隐秘,切不可走漏风声。至于那些豪商,他们背后或许也有不小的势力,动手之前务必确保万无一失。”
楚逸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冷冽:“放心,我自有分寸。不过,光有这些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在朝中树立更多的盟友,以壮大我们的声势。”
林悦心中一动,问道:“你可有合适的人选?”
楚逸沉吟片刻,道:“吏部侍郎李忠是个不错的人选。他为人正直,为官清廉,且对太子一直颇有微词。若能将他拉拢过来,对我们的计划大有裨益。”
林悦点头表示赞同:“李忠确实是个可用之才。不过,他性格刚直,想要拉拢他恐怕不易。我们需得找个合适的契机,让他看到我们的诚意。”
楚逸思忖片刻,道:“此事就交给我吧。我会设法安排一次与李忠的私下会面,看看能否说服他。”
接下来的日子里,楚逸与林悦按照计划行事,步步为营。他们暗中培养势力,拉拢盟友,同时不断打击太子的势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楚逸在朝中的声望日渐提升,而太子的地位则开始动摇。
这日,楚逸身着便服,独自一人来到了李忠的府邸。他站在门前,轻轻叩响了门环。不一会儿,一个门房探出头来,疑惑地看着他:“请问公子有何贵干?”
楚逸微微一笑,道:“烦请通报一声,就说故人来访。”
门房闻言,不敢怠慢,连忙进去通报。不多时,李忠便亲自迎了出来:“原来是三殿下驾到,有失远迎啊!”
楚逸客气道:“李大人客气了,我今日是特地来拜访您的。”
两人寒暄一番后,便来到了客厅落座。楚逸开门见山地说道:“李大人,我今日前来,是有一事相求。”
李忠闻言,神色变得严肃起来:“三殿下请讲。”
楚逸缓缓说道:“我深知李大人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对朝廷忠心耿耿。如今朝纲不振,太子昏庸无能,若再这样下去,我大楚的江山社稷恐怕就要危在旦夕了。”
李忠闻言,脸色微变,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三殿下此言何出?太子乃储君之尊,岂容你如此诋毁?”
楚逸摇了摇头,道:“李大人,我并非有意诋毁太子。但事实摆在眼前,太子沉迷酒色,不理朝政,朝中大臣多有不满。我身为皇室子孙,岂能坐视不理?我今日前来,就是希望李大人能够助我一臂之力,共同挽救我大楚的江山社稷。”
李忠沉默片刻,道:“三殿下之意,莫非是想……”
楚逸轻轻点头:“不错,我正是有此意。我知道此事风险极大,但为了我们大楚的百姓,为了我们大楚的江山社稷,我愿意挺身而出。”
李忠看着楚逸坚定的眼神,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佩之情。他长叹一声,道:“三殿下高义,李某佩服。只是此事关系重大,李某还需仔细思量。”
楚逸闻言,并不强求:“李大人所言极是,此事确实需谨慎行事。我今日前来,只是希望李大人能够知晓我的心意。他日若有需要,还望李大人能够伸出援手。”
李忠郑重地点了点头:“三殿下放心,李某自当尽力而为。”
从李忠府上出来后,楚逸的心情轻松了许多。他知道,虽然李忠还没有明确表态支持他,但今日这一番谈话,已经让他看到了希望。
接下来的日子里,楚逸与林悦继续按照计划行事。他们暗中培养势力,拉拢盟友,同时不断打击太子的势力。而李忠也在暗中观察着楚逸的举动,对他的为人和才能越发欣赏。
这日,朝中突然传出了一则惊人的消息:太子因为沉迷酒色,导致身体日渐衰弱,已经无法处理朝政了。消息一出,朝野上下一片哗然。
楚逸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不禁暗自高兴。他知道,这是他的机会来了。他立即召集了林悦和那些忠诚的盟友,商议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如今太子已经失势,我们是时候出手了。”楚逸目光炯炯地看着众人,语气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定。
林悦点头赞同:“不错,这是我们的机会。但我们还需谨慎行事,切不可操之过急。”
一位盟友说道:“三殿下所言极是。如今太子虽然失势,但他在朝中仍有不少支持者。我们若贸然行事,只怕会适得其反。”
楚逸微微颔首:“所言有理。我们需得设法削弱太子的势力,同时壮大我们自己的声势。我想,我们可以从那些对太子不满的大臣入手,争取他们的支持。”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赞同。于是,楚逸便开始暗中联络那些对太子不满的大臣,向他们阐述自己的理念和计划,争取他们的支持。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大臣开始倾向于支持楚逸。他们在朝中不断地为楚逸发声,使得楚逸的声望日渐提升。而太子则因为身体原因,已经很少出现在朝中了。
这日,楚逸接到了林悦的密信。信中写道:“近日我得知了一个重要的消息,太子身边的亲信已经开始暗中联络外臣,企图谋反。我们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楚逸看完密信后,神色变得凝重起来。他知道,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若不及时采取行动,只怕太子真的会铤而走险,发动政变。
于是,楚逸立即召集了那些忠诚的盟友,商议应对之策。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他们终于制定出了一个周密的计划。
这日深夜,楚逸率领着一支精干的队伍,悄悄地来到了太子的府邸外。他们趁着夜色掩护,悄悄地潜入了府中。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他们终于将太子的亲信一网打尽。
与此同时,朝中也传来了一则消息:太子因为身体原因,已经向皇上请辞了储君之位。消息一出,朝野上下一片震惊。但很快,人们便开始议论纷纷,猜测着储君之位将会落到谁的手中。
而此时的楚逸,却并没有急于表态。他知道,此刻最需要的是沉住气,等待时机。果然,不久后,皇上便下旨召见了楚逸。
楚逸跪在皇上面前,心中忐忑不安。他不知道皇上召见他究竟是何用意,但此刻他只能硬着头皮应对。
“逸儿,你可知朕今日召见你所为何事?”皇上看着楚逸,眼中闪烁着复杂的神色。
楚逸恭敬地回答道:“儿臣不知,还请父皇明示。”
皇上长叹一声,道:“朕今日召见你,是因为太子已经请辞了储君之位。朕知道,你一直对储君之位虎视眈眈。如今太子已去,你可有想法?”
楚逸闻言,心中不禁一阵激动。但他知道,此刻他必须保持冷静,不能露出丝毫破绽。于是,他恭敬地回答道:“儿臣并无他想,只愿为大楚的江山社稷尽一份绵薄之力。”
皇上看着楚逸,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他缓缓说道:“逸儿,你一直以来的表现,朕都看在眼里。你为人聪明伶俐,才能出众,朕对你颇为欣赏。但储君之位关系重大,朕不能轻易决定。你需得继续努力,争取赢得更多的民心。”
楚逸闻言,心中不禁一阵狂喜。他知道,皇上的这番话,已经意味着他距离储君之位又近了一步。于是,他连忙磕头谢恩:“儿臣定当不负父皇厚望,继续努力。”
从皇宫出来后,楚逸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知道,他的夺嫡之路还很长,但他已经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他相信,在林悦和那些忠诚盟友的帮助下,他一定能够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接下来的日子里,楚逸更加努力地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