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这才回过神来,问了一句。
总而言之,她觉得这小元子不是常人。
一般的小太监,能把自己活明白就不错了,哪里还能懂朝廷大事。
尤其让各路总兵的家眷去边关探望这招太绝了。
名义上是安慰总兵,准许其家眷前去相会。
但是实际上,那些总兵也都不傻,定然能看出来,这是女帝在变相威胁。
听话还则罢了,若是有二心,留在都城的举家老小,甚至九族将无一人幸免。
这是大杀招啊。
“在觉华岛。”
“此地距离李敬忠的大本营足有二十里。”
“是一座孤岛。”
“若是李敬忠今日起兵造反,定然是一路西南打上来。”
“而他的注意力,也全都在沿途的各路总兵和朝廷的身上。”
“不会注意我这个小奴才。”
“故而,奴才愿意带人绕道去觉华岛,焚毁李敬忠的粮草。”
徐元侃侃而谈。
这是他事先想好的。
要想在朝廷里的主角,不能只靠摩擦公主啊。
得有真本事,才能震慑朝廷,才能让女帝低头……继续低头……低头……
复立大夏的事情,也当不在话下。
“真是好地方啊。”
“任谁都难以想象,这李敬忠竟然把粮草藏在了这么一个地方。”
“你只是一个小太监,朕怎么能放心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你?”
女帝终究是女帝,凡事三分疑。
“陛下,整个朝廷,都被李敬忠的人盯得死死的。”
“凡陛下信任的人,但凡有一举一动,他们都会作出应对措施。”
“除非陛下用奇兵,让奴才前去,才会悄无声息的完成。”
徐元直起身子很是认真的说道。
在他内心深处,无论是女帝,还是李敬忠,都是大夏的仇人。
他们两败俱伤,才是他想看到的。
但是打仗,遭殃的终究是无辜的百姓。
最快捷、最不让百姓受损失的唯一快捷途径,就是帮女帝打败李敬忠。
随后削藩东北王、东南王。
然后平定西北战事。
等大周境内平安无事,欣欣向荣时,彻底拿下女帝。
大夏的社稷将复立。
到那时……
“小元子,你究竟是谁?”
徐元还在YY时,女帝突然厉喝了一声。
“陛下,小元子就是小元子啊。”
“以前司礼监的小太监,这两天调到坤宁宫做管事太监了。”
“他还能是谁啊。”
不等徐元说话,怀清公主倒是先抢着说道。
“怀清,朕没问你,问的是他。”
女帝总觉得自己这个妹妹,对一个小太监,有超乎寻常的关心。
“回陛下,奴才徐元,就是一名小太监。”
“入宫时候的档案,都寄存在档房了。”
“陛下可以随时调阅。”
徐元此前就详细了解过自己的前身。
知道他身世的人,在周皇归天时候,全都殉葬了。
档案上的他,就是都城郊野的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
且是从小就父母双亡的。
根本查不出什么东西来。
“哼,晾你也不敢欺骗朕。”
“这样,焚毁粮草的是事情,朕就交给你去办。”
“随你去办事的人,可从宫中侍卫中挑选。”
“或是从城外的大营中挑选均可。”
“但若是办不成,就也就别回来了。”
女帝的表情十分严厉。
从内心深处,她根本不愿意启用一个小太监。
但是徐元说的对,当下朝廷凡她信任的人,全都被盯的死死的。
根本就动弹不得,只能是死马当活马医了。
“遵旨!”
徐元心底飘过一万句MMP。
但是嘴上,还是十分恭敬的说道。
“你们退下吧!”
这本是一件大好事,解决了女帝心头的忧虑。
但女帝的脸上,始终是无边的高冷。
“李德全,这个小元子什么时候入宫的?”
“跟什么人有来往?”
“还有公主为何特别青睐他?”
徐元和公主刚一退出去。
女帝喊来了李德全。
“回陛下,这小元子,本是司礼监的太监。”
“平时胆小怕事,逆来顺受。”
“从没和任何人接触过。”
“他入宫之前,是城郊普通人家的孩子,不过父母早亡,没有其他亲人。”
“这才迫于生计,入宫做了太监的。”
“至于公主为什么青睐他,奴才就不知道了。”
“只知道那天奴才来给你您禀告西南的事情,把他给轰出去了。”
“然后听说他就一路乱窜,跑去了坤宁宫。”
“在坤宁宫发生了什么事情,奴才就不清楚了。”
“第二天,公主便在太监堆里找他,当时是提督太监刘宏陪着的。”
“再后来,公主就把这小元子给调到坤宁宫当管事太监去了。”
李德全是太监的天花板,也是女帝最为忠实的奴仆。
别说是一个太监了,就是朝廷大员的动向,他也能说个大概。
“哦,果真是没有任何背景。”
“好了,你先把朕的古琴搬来。”
“朕今儿心情不错,想弹奏几曲。”
女帝心底深处,对徐元始终是有所怀疑的。
但是困扰他最大的问题解决了。
就该放松一下。
“陛下,您可是有几天没翻牌子了。”
“要不要奴才给您安排……”
李德全可看女帝心情不错,小声说道。
“不了,这几日不方便。”
“等了解了西南的事情,再说吧。”
女帝抚了一下秀发,淡淡说道。
说来也奇怪,自从徐元那天出现开始,她的注意力,时不时都被徐元给有意无意的吸引了。
竟然对后宫的事情,没多少兴趣了。
李德全一听,当即就是一个激灵。
此前,女帝可是连续八十天都翻牌子。
哪怕,不方便的时候也翻牌子。
至于“后妃”前来怎么服侍的,李德全就不知道了。
他只知道一点, 女帝大概都会选那些舌头比较好的……
如今,怎么这么冷淡了?
后宫那些男人,可是没少在他这里偷偷打听情况。
“哦,对了,你传朕的口谕, 朕感念在外带兵的各路总兵。”
“特赐御酒两百坛,由各总兵的家眷带御酒前往慰劳。”
“凡各路总兵族中有人在朝做官者,官升两级。”
“闲职转为实职。”
“若无人为官,当从族中拔戳有学识的年轻人为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