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有人的地方便就是江湖,不管是拥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的华夏大地,还是不远万里的西域之境,也俱是如此,自从蛮夷大军破开南朝偏偶一地的军队之后,有权有势的南人都开始搬家,虽然说自古皆然的华夏人都讲究的是落叶归根,死了以后都想回到以前生存的地方埋下,所以便有了西域的人护送死人归故里,将尸骨埋在故国江山。
李济婉的家族便就是这样的。
上一次李济婉偷着出来,就是因为要护送她的太爷爷与太奶奶的骨灰归故里,埋撒在家乡的故土之上,没有其他的原因,只是因为要遵守从小受过的教育,尊重自己所生长的民族,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李济婉遇见了读书负笈的江南道刀门行走萧步升,也算是做出了自己生命之中最为正确的一个选择。
汉人真的是个神奇的民族。
几十个汉人跑到一个荒芜之地,居然将自己的文化传给了这些当地人,并且将自己的所有的文化教给了这些人,让这些人学会了如何做生意,如何读书,如何做一个有修养的人,有知识的人,有底蕴的人。
短短的无十年光景,这些人将这里活成了中原之地,若是一个负笈读书之人,走到此处,恐怕还会以为南朝小国竟然跑到这里了呢,只不过这里没有了赵氏天下,却有了千年的汉人脊骨,这天脊骨的傲气,真的是感天撼地,就算是铁木真在世,恐怕也不会打压得了这样的脊梁。
路过村口的那一座用黄土泥雕刻的孔圣人雕像,虽然经过风吹日晒有些糟粕,但是那位负笈的书生却还是依旧面带庄严,佛祖千百弟子,便就是僧家之人,每到一处佛寺都要清扫天下佛寺,愿佛祖之地永世永远干净,道家弟子,每遇道馆都要默念三清,手中拂尘扫尽天下不平之事,到了儒家这里,竟然有些唏嘘不已。
这门入门算是最为简单的了,只要是识得一些字迹,懂得一些礼仪道义便就算的上是儒门子弟了,不过只是入门简单而已,想要成为平天下举国事的大儒却是一般人遥不可及的。
站在孔圣人面前的书生也是如此。
一旁的李济婉轻轻的拉扯了一下身旁的负笈书生,指着不远处传来的白幡之影,满脸恸哭,负笈书生发现了一丝异样,转过头看过去,竟是一群出殡之人,为首一个打着灯笼的小孩,一步一回头的不走直路,身后八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扛着红木制作的棺材,一步一个脚印的奔着自己和李济婉走来,站在棺材后面的则是家属之众,那棺材上面写着的是故土居士李庚年,底下用小篆写的是那个死者的生平。
看着李济婉的模样,萧步升自然是明白了很多,轻轻问道:“这是你的长辈?”
“爷爷……”李济婉恍如隔世一般,嘴角轻启,身子恍惚的走了过去,若不是萧步升扶着,恐怕就要倒在地上。
站在棺材后面的一群人也同样看见了李济婉,立即跑了出来,看了一眼萧步升,没有多说什么,直接将萧步升与李济婉拉入了队伍之中,从下人的手中取过一条白绳,挂在了萧步升与李济婉的腰间,两个人没有多说任何一句话,只是跟着这个诺大的队伍,一直到棺材下葬,自始至终,萧步升都没有说过任何一句话,行为举止也倒是想一位只读圣贤书的书生,倒是萧步升他感觉到有一丝的不舒服,一直感觉有个人在看着自己,只是葬礼之上,萧步升也不敢多有造次,便也不再多说。
事了,李济婉才算是缓过一些神采,对着萧步升介绍着,那个时候扶着自己的便就是李济婉的父亲李胜,其中还有她的三位哥哥和两个姐姐,大姐早已经嫁到了同镇的大户人家,二姐一直待嫁闺中,可是这一次身边却跟着一位服装怪异的男子,这名男子眼色迷离,若说是寻常人家的孩子必然不可能了,只是听二姐说是西域僧家子弟,两个人在一起也是经过父亲的同意,便也不再多说。
李胜对于自己这位未来的女婿倒是有些不太看好。
毕竟如今不是什么太平盛世,若是太平盛世,自己的闺女嫁给这样的读书人倒像是一个很好的归宿,但是如今天下纷争不断,蛮夷汗国内部四分五裂,这一点作为这个西域大户自然是十分了解,若是自己的女儿嫁给这样的人物,说不上几年之后朝廷征军便将这样的人给征了去,留下自己的女儿守寡,先不说守寡一词,只是书生最是无情啊!这一点作为一个老儒的他最是看不过了,于是好生的招待了萧步升,随即便拉着自己的女儿回到了自己的房中,好生相劝,说是她二姐的丈夫是一位寺中的传代僧人,家世十分显赫,而且还会些功夫,若是将李济婉嫁到寺院去,给寺里的和尚做一些家务,就算是天下大乱,恐怕也不会乱到寺院中去的,自然也就是相安无事。
花剌子模。
看起来平安无常的国度里面却是暗流涌动,萧步升微微抬起头看着房间之中的规格,的确像是江南的一些装饰,只不过这里徒有江南的景色,却没有任何一点江南的底蕴,尤其是这里的和尚,让萧步升看的十分的不舒服。
一个好端端的和尚,为什么要娶妻生子?难道佛祖就不管不顾嘛?直到这个时候,萧步升才想起来,自己以前上古圣贤书里面看到过一句僧人不持斋戒,不惜修身,不难生死,难往渡人,佛子怜惜,乃持八戒,以示僧人,才得西天极乐。
恐怕是中原的和尚成了佛,做了一些佛本应当做的事情吧,这里的僧人倒不像是佛,更像是朝堂之上的官员一般,在这俗世之中吆五喝六的好不神威。
萧步升想到这里,突然抬头看了一眼窗外,突然有一股好奇的心思,缓缓的站起身,将没有放下的书籍继续背在身后,冷冷的看着那一夜窗外往事。
李庚年算得上是一代大儒了。
李柏自小便就是跟着这一位大儒行走江湖,从小便看尽了世态炎凉,俗话说走过了江湖,才知道江湖之上真的是善恶不分,阴阳颠倒,天地之间也同样的充满了很多的奇葩故事,当初年少的李柏最愿意做的事情就是坐在李庚年的身边,听着李庚年说着远古的神话故事,每每那个时候李柏都是幻想着自己是那个故事里面的人物,披甲持枪,纵横于内无人能敌,在转眼看了下自身处于的环境,年少的李柏便想着这里不是中原,不是那个充满了传奇色彩的中原厚土,所以这里的江湖虽然有一些江湖气息,却不是什么真正的江湖,所以他要去中原,他要走一遍那中原的皇天后土,那里的世态炎凉和那里本来就应该有的传奇和瑰丽。
一直到李柏二十五岁的时候,李家的第一代人死了,按照李家人的遗嘱,想要将李老太爷的遗体拉回中原,年少轻狂的李柏选择了第一个站出来,于是他便算是第一个回到中原人的李家人了。
在后来的三十年,李柏便一直在中原和花剌子模之中来回穿梭,像是一个镖局的镖头一般,行走江湖,然后随后的李庚年的父亲与父亲驾鹤西去,那个时候李济婉正值十八,对于每一次李柏回来之后都是激动不已,没因为她想要知道除了李家以外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她想要知道整个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所以她要跑出去,她要看了一眼原来站在李家里面的那个自己与已经走出去的自己到底有什么区别。
身为李家这一代的孩子里面,李济婉算得上是最有主意的一个了,因为她从小便跟着李柏读书,不仅仅只是读万卷书那么简单,还将李柏编制的地理志背诵脑后,并且倒背如流,不仅仅将路途之中所有的名胜古迹全部记下来,而且还将所有的特点一一背出,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李柏对于李济婉的喜爱胜过其他人,也正是因为李柏的原因,李胜也是独独爱着自己这一位女儿。
无奈这名女儿逃出了自己给她设好的所有局面,一个人面对那漆黑和冰冷的江湖。
在李柏带着一队人马回来之后,李胜真的疯了!他真的想不到自己这么信任的一位兄弟居然这样便将自己的女儿送到了外面,并且没有好好的保护好她的平安,一气之下,李胜将自己这么多年信任的兄弟关了禁闭,直到现在还没有将其放出来,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李胜才会选择将李庚年葬在花剌子模,因为他们真的没有人能够独-立的将遗体送回去的。
看着心爱的爱女这般的反抗着自己,刚刚步入中年的李胜如此的身心疲惫,他靠在椅子上,微微叹气,对着李济婉说道:“难道中原之地就那么好嘛?难道你就不怜惜这个生你养你的家嘛?”
“爹,你是不是真的不相信那片中原沃土有神仙?我就见过!”李济婉一脸骄傲的对着李胜说道:“我看见过一位负笈书生迎着风沙起刀,一刀日月颠倒,天昏地暗,将风沙斩断,我也曾经看见过一位少年迎着无数的练气士起刀十五,一刀入龙,我更看见过有仙人一步登入蜀山,在蜀山之上挥手开天门,在天门之上留下一息神韵,这便是我看见的中原,而且还有很多的少年英俊杰出不穷,爹,我知道你想守住这一片基业,我也知道二姐身边的那个家伙是连悟寺方丈的儿子,可是爹,我若是没有读过圣贤书,没有见识过天地之下的那种恢弘壮阔,恐怕此刻我已经答应你了,只是如今的我,不能够答应爹你的所有要求,这一次我带着萧步升回来,也只不过是要你们知道一下,我已经成家了,夫君叫做萧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