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打算做什么?”他喉咙发紧,好些时候才说出这句话。
姚冬雪不由得笑了,“你把为娘想成什么样的人了?我会给纪阳找个学堂,让他学习些知识,也会尽力教他。但是如果他以后做的事情涉及底线,为娘也会亲自动手,纪风。”
她喊了一声,很郑重的对他说:“你的任务就是好好读书,以后入朝为官为黎民百姓谋福祉。”
纪风重重的点头,他也有这样的远大理想。
“娘,我会办到的!”
姚冬雪笑了,她说:“去吧,厨房需要人帮忙。”
纪风离开,但是没走几步他扭头喊住姚冬雪,问:“娘,你会一直是我们的娘吗?”
姚冬雪愣了一下,很快意识到纪风是什么意思,但她还没回答,纪风就笑了,他俊秀的脸上露出的笑容是那么如沐春风,“我相信会的。儿子会侍奉娘亲。”
他走了,步伐很快,似乎担心姚冬雪再说什么一样。
傅丞胤聪明,但纪风也不笨,好歹是男主,即便是少年时期,也不愚蠢,或许是早就察觉到了什么。
也好,至少这样他知道谁在心疼他。
姚冬雪端着果盘去找了傅丞胤,对他苦笑,“厨房已经没有我的位置了。”
傅丞胤握住她的手,说:“那就让他们做。”
他不干涉姚冬雪行为,她想做什么都行。
去厨房也好,休息也好,他不干涉这些行为。
姚冬雪笑眯眯的说:“其实我蛮喜欢做饭的,但是我不喜欢洗碗。以后洗碗的事儿就交给你了。”
以前在现代的时候她就想过这件事,那会儿哪里有现在成群结队的下人?
现在是有人了,只是这些想法依然没变。
傅丞胤也纵容她,点头,“好,你做饭,我洗碗。”
他也不提府中有下人处理这些,是感觉这意义不一样吧?
很快火锅端上桌,下面的灶台是姚冬雪之前命人去打造的,如今用来吃火锅正好。
这一顿饭,宾主尽欢,下午姚冬雪带纪风等人去了郊区,她一直担心郊区农田情况。
一群人浩浩荡荡过去,吸引了不少人围观,后面见是姚冬雪打头阵,去的人就更多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姚冬雪回头去看,队伍已经变得浩浩荡荡。
一路上姚冬雪还会让明舟和纪风、宋挚和李休讲述农田的知识,也不管人家愿不愿意听,反正都得说。
雍子濯偶尔会插几句,但大多数都是微笑着保持沉默。
薛杨就比较活跃,在明舟没说到的地方他都会指出来,然后纪风等人仔细说。
这三人当中只有宋挚对这些事情知之甚少,他听了大感惊奇,并且认为书本知识过于死板了,果然还是要实际看看。
这会儿也明白为什么姚冬雪要让明舟和他们说这些。
同时好像也清楚一点为什么姚冬雪会选择傅丞胤而不是他。
自己的见识实在太少了。
他的确比傅丞胤年轻,但是也仅仅是这一点值得拿出来说。
关于这些想法他都掩盖在内心,不愿意拿出来说。
李休见宋挚越来越沉默,他说不出心里什么滋味。
或许有些欣慰,但好像也有些无奈悲哀。
宋挚到底和他们不一样,宋挚是金尊玉贵养出来的小公子,没经历过什么坎坷,或许感情上是唯一栽的跟头。
姚冬雪真是个很特殊的女子,李休这么认为。
她长得好看,但这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她的观念,想法,和越国女子大相径庭。
就好像她表面是女子,但骨子里和男子无异。
来到田埂上,姚冬雪先是询问了暗卫情况如何,在看见稻谷长势不错之后心情也变得更好了。
也得亏着是空间出品,不然普通种子应该很难在这个环境下生长出来。
她伸出手,晶莹的雪花落于掌中。
“这好像和书上的不一样。”宋挚问身边的李休。
李休也十分感叹,他点头说:“按照书上说的,这个天气种子根本生长不出来。”不要说书本,就他种植经验来看都觉得不可能。
可偏偏这些不可能变成了奇迹。
“实际情况千变万化,书上的知识只能作为参考。”明舟过来对二人说,他对这俩后辈十分看好。
听说二人在栗山书院课业十分不错。
他说:“如果课业有时间,可以四处看看。”
“古人说,读书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总是有道理的。”
姚冬雪听到这话,她凑到傅丞胤耳边,小声的同他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你知道这句话的后面吗?”
傅丞胤忍住揉耳朵的冲动,他问:“不清楚,不知夫人可否指教一二?”
姚冬雪继续小声的和他说:“后面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
傅丞胤听了忍俊不禁,也亏她想的出来,还挺押韵的。
“那你知道接下来的吗?”她又问。
傅丞胤老老实实摇头,姚冬雪继续说:“名师指路不如高人相助;高人相助不如自己开悟;自己开悟不如父母铺路。”
后面明显就没那么好了,更有揶揄的意思。
傅丞胤能感觉出来,他虽然不赞同,但明白说这些话的人的想法。
“这些不是明瑜说的吧?”他垂眸问。
姚冬雪几乎溺毙在他温柔的眉眼中,她稍稍侧过头,躲避这温柔的目光,“当然不是。我哪里有这样的才学?”
傅丞胤不赞同的牵着她的手,“这叫什么才学?分明就是自己不努力想要胡扯。”
“不说远了,就是那李休。他就是寒门出身,家中一开始供养他读书已经非常困难。还怎么给他铺路?或许小时候他无法自食其力的时候是父母帮衬,可后来一定是他自己努力。”他就是举个例子,但这的确是最好的例子。
“其实家中条件真的很重要。要是一丁点条件都没有,活着已经用尽全身力气,那根本没有谈理想的机会。在这里就是没有读书的可能性。”
这话傅丞胤也不反驳,她说的有道理。